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6952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包括:缆芯和护套,其中:缆芯的外周面设有线槽;护套的内周面设有凸起部;护套内部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孔道,每个孔道内均设有与其固定的芯柱,所述芯柱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且沿芯柱的长度方向,所述芯柱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述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护套套装在缆芯的外周,且各凸起部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缆因过度磨损而造成缆芯击穿的安全隐患,且可以实现护套可更换的目的,使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一些用于连接来回移动的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缆,在工作过程中会随着设备的移动在地上来回拖拽,因此,其外部护套磨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护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若不能及时发现,则很容易危机电缆内部的主绝缘层,直至绝缘击穿。而若能及时换下护套,由于其内部缆芯还属于完好,直接废弃电缆处理,由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包括:缆芯和护套,其中:缆芯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的线槽,各线槽沿缆芯的外周面环形均布;护套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并可卡入线槽内的凸起部,各凸起部沿护套的内周面环形均布;护套内部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孔道,每个孔道内均设有与其固定的芯柱,所述芯柱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且沿芯柱的长度方向,所述芯柱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述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护套套装在缆芯的外周,且各凸起部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优选地,凸起部远离远离护套内周面的一侧侧面设有与其固定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线槽的槽宽均由缆芯的外周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递增,凸起部的横截面形状与线槽横截面形状适配。优选地,护套包括内护套和包覆在内护套外周的外护套;凸起部设置在内护套的内周面,孔道设置在内护套上。优选地,外护套以挤包的形式包覆在内护套的外周。优选地,孔道的内径大于芯柱的外径以使外护套在挤包时其胶料对孔道与芯柱之间的间隙填充。优选地,外护套的厚度大于内护套的厚度。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缆芯的外周面设置线槽,在护套的内周面设置凸起部,在护套内设置孔道,在孔道内设置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的芯柱,并使芯柱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先对缆芯和护套分别加工,然后将加工完成缆芯和护套进行组装,组装时,利用牵引机构使缆芯护套内部穿过,并使护套上各凸起部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以防止护套周向移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芯柱的延伸变化,判断出电缆的磨损程度,以在磨损程度达到警戒值时,及时更换电缆,且更换后的下来的电缆以新护套替换原破损护套的方式,重新投入使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缆因过度磨损而造成缆芯击穿的安全隐患,且可以实现护套可更换的目的,使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的断面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包括:缆芯1和护套2,其中:缆芯1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的线槽,各线槽沿缆芯1的外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并可卡入线槽内的凸起部3,各凸起部3沿护套2的内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内部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孔道,每个孔道内均设有与其固定的芯柱4,所述芯柱4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且沿芯柱4的长度方向,所述芯柱4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述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护套2套装在缆芯1的外周,且各凸起部3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在缆芯1的外周面设置线槽,在护套2的内周面设置凸起部3,以使其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以先对缆芯1和护套2分别加工,然后将加工完成缆芯1和护套2进行组装,组装时,利用牵引机构使缆芯1护套2内部穿过,并使护套2上各凸起部3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以防止护套2周向移动。通过在护套2内设置孔道,在孔道内设置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的芯柱4,并使芯柱4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芯柱4的延伸变化,判断出电缆的磨损程度,以在磨损程度达到警戒值时,及时更换电缆,且更换后的下来的电缆以新护套2替换原破损护套2的方式,重新投入使用。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护套2可更换式控制电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缆因过度磨损而造成缆芯1击穿的安全隐患,且可以实现护套2可更换的目的,使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此外,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远离远离护套2内周面的一侧侧面设有与其固定的加强层5,所述加强层5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以使凸起部3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硬度,以方便生产的时候可以快速的与缆芯1组装,在回收的时候可以快速从缆芯1的外周抽离。本实施例中,线槽的槽宽均由缆芯1的外周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递增,凸起部3的横截面形状与线槽横截面形状适配,以提高凸起部3与线槽装配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护套2包括内护套21和包覆在内护套21外周的外护套22,外护套22的厚度大于内护套21的厚度;所述凸起部3设置在内护套21的内周面,孔道设置在内护套21上。本实施例中,外护套22以挤包的形式包覆在内护套21的外周;孔道的内径大于芯柱4的外径以使外护套22在挤包时其胶料对孔道与芯柱4之间的间隙填充,进而提高外护套22与内护套2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1)和护套(2),其中:缆芯(1)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的线槽,各线槽沿缆芯(1)的外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并可卡入线槽内的凸起部(3),各凸起部(3)沿护套(2)的内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内部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孔道,每个孔道内均设有与其固定的芯柱(4),所述芯柱(4)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且沿芯柱(4)的长度方向,所述芯柱(4)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述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护套(2)套装在缆芯(1)的外周,且各凸起部(3)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1)和护套(2),其中:缆芯(1)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的线槽,各线槽沿缆芯(1)的外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并可卡入线槽内的凸起部(3),各凸起部(3)沿护套(2)的内周面环形均布;护套(2)内部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孔道,每个孔道内均设有与其固定的芯柱(4),所述芯柱(4)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且沿芯柱(4)的长度方向,所述芯柱(4)包括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第三柱体部,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述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第三柱体部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护套(2)套装在缆芯(1)的外周,且各凸起部(3)一一对应的卡在各线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可更换式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凸起部(3)远离远离护套(2)内周面的一侧侧面设有与其固定的加强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俊生周本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侃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