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66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分别与过流保护电路、照明灯具连接,照明灯具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单片机电连接,单片机还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稳压滤波电路与电流倒流保护电路电连接,电流倒流保护电路与限流电阻电连接,限流电阻与电流检测器电连接,电流检测器与照明灯具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光强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过流保护电路,还具有电流检测器,检测的电流稳定性高、检测结果准确,电流检测器自身功耗低、工作稳定性高;过流保护电路、电流检测器双重的保护,进一步的保证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电器化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渐增多,当同时打开多台用电器时,由于电流过大,容易造成电器被烧坏,因此电器中往往存在过流保护电路。灯具作为现如今电器中必备的电器,灯具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能照明系统应运而生。智能照明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预定的特点,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智能灯光系统是对灯光进行智能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跟传统照明相比,它可实现灯光软启、调光、一键场景、一对一遥控及分区灯光全开全关等管理,并可用遥控、定时、集中、远程等多种控制方式,甚至用电脑来对灯光进行高级智能控制,从而达到智能照明的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照明系统一般不具有过流保护装置,不具备电流检测的功能,使用户在使用智能照明系统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智能照明系统在电流过大,电路断开的时候,往往造成室内突然变暗,给住户带来很多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设置了过流保护电路,还具有电流检测器,检测的电流稳定性高、检测结果准确,电流检测装置自身功耗低、工作稳定性高;过流保护电路、电流检测器双重的保护,进一步的保证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分别与过流保护电路、照明灯具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与照明灯具电连接,所述照明灯具与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还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稳压滤波电路与电流倒流保护电路电连接,电流倒流保护电路与限流电阻电连接,限流电阻与电流检测器电连接,电流检测器与照明灯具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光强传感器。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感的一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还与电阻R3、三极管Q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电解电容CE1、二极管VD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电解电容CE1的另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另一端为短路电流的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还电连接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备用灯具连接。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声音识别装置。所述主控制器与照明灯具之间设有智能调光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无线通讯装置。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报警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设置了过流保护电路,还具有电流检测器,检测的电流稳定性高、检测结果准确,电流检测装置自身功耗低、工作稳定性高;过流保护电路、电流检测器双重的保护,进一步的保证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源电路2、主控制器3、照明灯具4、充电电池5、备用灯具6、红外线传感器7、光强传感器8、声音识别装置9、过流保护电路10、继电器11、单片机12、稳压滤波电路13、电流倒流保护电路14、限流电阻15、电流检测器16、智能调光器17、无线通讯装置18、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1,电源电路1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与主控制器2连接,主控制器2与照明灯具3连接;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时,将信号传送给主控制器2,主控制器2控制照明灯具3自动打开,不需要用户特意打开照明灯具,十分的方便;所述电源电路1还电连接充电电池4,充电电池4与备用灯具5连接;当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源电路1为充电电池4充电,当突然断电时,充电电池4为备用灯具5提供电量,使人们不会突然陷入黑暗之中;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6、光强传感器7、声音识别装置8;红外线传感器6用于接收人体体温,光强传感器7用以测量环境的光照强度,声音识别装置8可预先在主控制器2内设置声音命令信号,比如工作、看书、休闲聊天等,当需要具体的灯光环境时,向声音识别装置8输入声音信号即可;当现场环境的光照强度达到预定临界值,红外线传感器6同时检测到人体体温,系统确定现场环境的光照强度适合开灯时,主控制器2控制照明灯具3自动开启,不需要人为开启,方便用户使用,当人离开后,红外线传感器6检测到没有人释放的体温红外线时,主控制器2控制照明灯具3自动关闭,此时,照明灯具3处于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工作周期;在光线较强的光环境下,光强传感器7检测出的光强信号值,主控制器2将照明灯具3控制在锁定状态,即使有人在该环境下活动也不会自动开启照明灯具;声音识别装置8可以预先在主控制器2内设定光照场合与照明灯具的光强和色温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看书的场合下对应相应的光照强度和色温,确保人眼的舒适度,用户可以发出看书的声音命令,所述声音识别装置8接收到声音命令后传输给主控制器2,由主控制器2确定启用对应类型后,控制开启对应的光强和色温的光。主控制器2还与过流保护电路9连接,过流保护电流9与照明灯具3连接,过流保护电路9能够在出现短路而导致的电流较大的情况时能够保护照明灯具3不受损坏;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感的一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三极管Q2的e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还与三极管Q2的e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还与三极管Q2的b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端与三极管Q1的b端连接,三极管Q2的c端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c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解电容CE1的正极、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E1的负极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阴极为短路电流的输入端;三级管的b、c、e端分别表示基极、集电极、发射极。过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在电源线供电的情况下,三极管Q2直接导通,在电路正常工作情况下,三极管Q1的b极、e极电压大于0.7V,所以三极管Q1也是导通的,当短路电流的输入端与照明灯具之间出现短路的时候,电解电容CE1的电压放完电之后,电阻R1和电阻R2上流过的电流变大,导致电阻R1和电阻R2上的电压变大,使二极管VD1的电压降低,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1),电源电路(1)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与主控制器(2)连接,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2)分别与过流保护电路(9)、照明灯具(3)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连接照明灯具(3),所述照明灯具(3)与继电器(10)电连接,所述继电器(10)与单片机(11)电连接,所述单片机(11)还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12),稳压滤波电路(12)与电流倒流保护电路(13)电连接,电流倒流保护电路(13)与限流电阻(14)电连接,限流电阻(14)与电流检测器(15)电连接,电流检测器(15)与照明灯具(3)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6)、光强传感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包括电源电路(1),电源电路(1)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与主控制器(2)连接,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2)分别与过流保护电路(9)、照明灯具(3)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连接照明灯具(3),所述照明灯具(3)与继电器(10)电连接,所述继电器(10)与单片机(11)电连接,所述单片机(11)还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12),稳压滤波电路(12)与电流倒流保护电路(13)电连接,电流倒流保护电路(13)与限流电阻(14)电连接,限流电阻(14)与电流检测器(15)电连接,电流检测器(15)与照明灯具(3)电连接;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6)、光强传感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照明系统过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9)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感的一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还与电阻R3、三极管Q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电阻R4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天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