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塑性加工和固化技术制备多孔块体非晶合金的方法。
技术介绍
块体非晶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电磁、贮能特性,因此块体非晶合金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它们在重新加热到过冷液体温度区间(介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之间的温度区间)时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也有研究者认为是超塑行为),它们为微米/纳米尺寸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材料研究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提高金属材料比强度的有效途径。多孔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孔隙率高、强度达到一定水平、阻尼特性优良、可以作为各种催化剂的载体等特性,因而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制备的多孔金属材料绝大多数采用晶体材料为基材,提高材料比强度的余地较小。因此,采用高强度的块体非晶合金为基材制备多金属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孔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面,目前研究和报道较少,主要是非晶合金的制备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尺寸的限制。Brothers等人在2005年(第52卷)Scripta Materialia上报道了采用渗流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利用熔体旋转法制备的块体非晶合金条带加热到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之间,保温2-10分钟,在0.2-20MPa的压力下将条带加工成圆弧直径为100μm-3mm的波纹板或圆管,并在T↓[g]和T↓[x]之间的温度下把上述波纹板或圆管固化成块体材料,获得多孔块体非晶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