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441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1:36
一种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护顶范围小、占用空间大,稳定性不足,实用性差的问题。包括至少两组由支撑底座和支护顶梁构成的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底座上设置两个导向套筒,铰接横梁两端的伸缩铰接部,分别通过伸缩机构与支撑底座的导向套筒相连;并且,支撑底座的后柱底柱窝与铰接横梁的后柱顶柱窝之间设置后立柱;支护顶梁由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构成;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的前柱顶柱窝与支撑底座的前柱底柱窝之间,分别设置前立柱;相邻两组侧支撑架的支撑底座之间通过推移液压缸相连。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适应较大倾角的巷道顶板,支护面积大,占用空间小,移动稳定、使用安全可靠。

Lateral support type advance support support for mining roadway

A side support support support support for the mining roadway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mall cover range, large occupancy space, lack of stability and poor practicality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includes at least two groups of supporting bracing frames composed of support base and supporting top beam,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in that two guide sleeves are set on the support base, the telescopic articulation part at both ends of the beam is articulated, and the telescopic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guide sleeve of the supporting base by the telescopic mechanism, and the rear column bottom column of the base and the rear column of the articulated beam are supported. A post column is set up between the top column, and the supporting top beam is composed of a symmetrical supporting roof beam I and the supporting roof beam II. The front column of the supporting roof beam I and the supporting top beam II and the front column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base are respectively set up, and the support base of the two adjacent support frames is connected by a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can adapt to the roadway roof with large inclination angle, with large supporting area, small occupied space, stable movement and safe and reliabl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支护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回采巷道超前段加强支护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适应具有较大倾角的巷道顶板,支护面积大,占用巷道空间小,移动稳定、使用安全可靠的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
技术介绍
在现代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回采巷道超前段压力前移,故需要在工作面巷道超前段进行加强支护。巷道超前支护就是为了防止由超前支承压力和沿倾斜方向支承压力的叠加作用、所引起的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而使用的支护方式;并确保采煤工作面的正常作业和通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广泛使用的采煤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多采用人工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长钢梁的支护方式。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井下工人需要不断地撤、支单体支柱;由于单体支柱的支护工序复杂,人工操作步骤较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支设、撤柱以及移架的速度较慢,且对顶板破碎的工作面、回柱和回收钢梁的操作更加困难,安全性差;故难以实现大幅度的速度提升,制约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针对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巷道超前支护存在的局限性,已出现了一些用于工作面巷道超前段支护的超前支护支架。但是,这些超前支护支架大多采用两侧双排液压立柱进行支撑的结构形式,所以其占用巷道两侧的空间较多,无法适应巷道截面较窄、设备布置较多的回采巷道的超前支护作业;其顶梁的布置形式,不能有效地适应巷道顶板的较大倾角,且适应巷道宽度变化的能力也较差。所以,不利于顶板的支护和管理,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产高效生产。另外,据相关专利文献报导,公告号为CN101832146B的“大倾角工作面横向反四连杆超前支架”、公告号为CN101852084B的“大倾角工作面横向四连杆超前支架”、以及公布号为CN101787894A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都存在支架顶梁护顶范围较小,无法适应巷道顶板的局部高低变化,容易造成接顶不实、适应性差的问题。这些支架的稳定机构所采用的四连杆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使得支架的升降范围较小,不能适应较大的巷道高度变化;且升降架时的轨迹变化大,稳定性不足。在支架使用高度降低时,四连杆机构还会占用有限的行人空间,造成通行不畅,实用性极差。因此,对回采巷道超前支护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实现超前支护装置较大的顶板倾角适应能力,扩大支护面积,缩小占用空间,增加移动的稳定性,提升使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支护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具有较大倾角的巷道顶板,支护面积大,占用巷道空间小,移动稳定、使用安全可靠的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包括至少两组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由支撑底座和支护顶梁构成,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推移铰接部,底座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筒,两个导向套筒之间设置有后柱底柱窝;底座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前柱底柱窝;所述支撑底座布置有导向套筒一侧的上方设置有铰接横梁,铰接横梁包括铰接梁主体,铰接梁主体的上部设置有顶梁铰接部,铰接梁主体下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铰接部,两个伸缩铰接部之间设置有后柱顶柱窝;铰接横梁两端的伸缩铰接部,分别通过竖直布置的伸缩机构与支撑底座的导向套筒相连;并且,支撑底座的后柱底柱窝与铰接横梁的后柱顶柱窝之间设置有后立柱;所述支护顶梁由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构成,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均沿与铰接横梁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梁主体,顶梁主体的后端设置有横梁铰接部,顶梁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伸缩梁和伸缩液压缸,伸缩梁的前端铰接有护顶板和护顶液压缸;顶梁主体下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前柱顶柱窝;顶梁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侧护壁连接座,侧护壁连接座上铰接有侧护壁板和侧护壁液压缸;顶梁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防矸箱体;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分别通过横梁铰接部与铰接横梁上部的顶梁铰接部相铰接,且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的侧护壁板分别朝向铰接横梁两端的外侧;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的前柱顶柱窝与支撑底座的前柱底柱窝之间,分别设置有前立柱;所述下部的支撑底座、两侧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以及上部的支护顶梁围合构成行人空间;相邻两组所述侧支撑架的支撑底座之间,通过推移液压缸相连。所述伸缩机构由伸缩套和伸缩柱构成,伸缩套滑动插接在支撑底座的导向套筒内;伸缩柱的下部滑动插接在伸缩套内,伸缩柱的上端则与铰接横梁的伸缩铰接部相铰接。以通过伸缩套和伸缩柱随后立柱的同步伸缩,为支护顶梁的升降进行导向;在增大导向行程的同时,提升整个支护装置的支撑稳定性。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套和伸缩柱的外侧,设置有伸缩防尘罩。以利用伸缩防尘罩随伸缩机构的升降,对伸缩机构的滑动结构进行保护,避免碎石等杂物进入到伸缩机构内、影响动作效果。所述铰接横梁的铰接梁主体上、靠近巷道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后护壁连接座,后护壁连接座上铰接有后护壁板和后护壁液压缸。以对靠近侧支撑架后立柱一侧的巷道顶板进行支护,增加支护装置的支护面积,提高使用可靠性。所述铰接横梁的铰接梁主体上、靠近巷道侧壁的一侧,还设置有挡矸连接座,挡矸连接座上铰接有挡矸板。以阻挡巷道侧壁产生的矸石,在确保侧支撑架行人空间安全性的同时,稳定支护装置的重心。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个导向套筒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杂物清理口。以对进入到支撑底座导向套筒内的矸石等杂物,进行定期清理,保证伸缩机构的顺畅升降。所述支护顶梁中部、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的两个防矸箱体之间,设置有折弯皮带。以对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之间暴露的巷道顶板进行防护,阻挡掉落的矸石,进一步提升支护装置的使用可靠性。所述支护顶梁的下部设置有电缆挂槽。以方便巷道内供电电缆的布置和移动。所述支撑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踏板。以便于行人的通行,增加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通过前立柱的升降,能够使支护顶梁围绕铰接横梁的顶梁铰接部旋转一定角度,进而达到适应巷道顶板较大倾角的目的。同时,由伸缩套和伸缩柱构成的伸缩机构,可随后立柱同步伸缩,从而为支护顶梁的升降进行导向,不但导向行程大,而且提升了整个支护装置的支撑稳定性。铰接在支撑底座上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形成了安全、可靠的行人空间。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侧部铰接的可活动侧护壁板,能够更好地适应巷道的起伏,并增大支护装置的护顶面积。支护顶梁Ⅰ和支护顶梁Ⅱ前端分别铰接的护顶板,可有效支护巷道内设备的上部空间。相邻两组侧支撑架之间设置的推移液压缸,不仅可实现支护装置的自移行走,还能够控制支护装置的行走方向。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机械化支护和自移方式,使得该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的支撑底座占用巷道横截面的空间较少,支护顶梁对巷道顶板的支护面积较大,利于截面较窄、设备布置较多的巷道区域的超前支护;并且,支护装置能够与采煤工作面的配套作业设备合理配合,在实现足够支护强度的同时,不会影响支护装置随正常采煤作业的推进。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用巷道空间小,操作简便,支护和移动稳定,适应能力强,使用安全可靠。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护面积小、移架缓慢,对具有较大顶板倾角巷道、以及设备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包括至少两组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由支撑底座(1)和支护顶梁构成,支撑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7),底座主体(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推移铰接部(18),底座主体(1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筒(19),两个导向套筒(19)之间设置有后柱底柱窝(25);底座主体(17)的另一侧设置有前柱底柱窝(23);所述支撑底座(1)布置有导向套筒(19)一侧的上方设置有铰接横梁(7),铰接横梁(7)包括铰接梁主体(26),铰接梁主体(26)的上部设置有顶梁铰接部(27),铰接梁主体(26)下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铰接部(28),两个伸缩铰接部(28)之间设置有后柱顶柱窝(31);铰接横梁(7)两端的伸缩铰接部(28),分别通过竖直布置的伸缩机构(3)与支撑底座(1)的导向套筒(19)相连;并且,支撑底座(1)的后柱底柱窝(25)与铰接横梁(7)的后柱顶柱窝(31)之间设置有后立柱(2);所述支护顶梁由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构成,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均沿与铰接横梁(7)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梁主体(32),顶梁主体(32)的后端设置有横梁铰接部(34),顶梁主体(32)的前端设置有伸缩梁(35)和伸缩液压缸(41),伸缩梁(35)的前端铰接有护顶板(36)和护顶液压缸(37);顶梁主体(32)下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前柱顶柱窝(40);顶梁主体(32)的一侧设置有侧护壁连接座(33),侧护壁连接座(33)上铰接有侧护壁板(38)和侧护壁液压缸(42);顶梁主体(32)的另一侧设置有防矸箱体(39);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分别通过横梁铰接部(34)与铰接横梁(7)上部的顶梁铰接部(27)相铰接,且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的侧护壁板(38)分别朝向铰接横梁(7)两端的外侧;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的前柱顶柱窝(40)与支撑底座(1)的前柱底柱窝(23)之间,分别设置有前立柱(10);所述下部的支撑底座(1)、两侧的前立柱(10)和后立柱(2)、以及上部的支护顶梁围合构成行人空间(11);相邻两组所述侧支撑架的支撑底座(1)之间,通过推移液压缸(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采巷道侧向支撑式超前支护支架,包括至少两组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由支撑底座(1)和支护顶梁构成,支撑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7),底座主体(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推移铰接部(18),底座主体(1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筒(19),两个导向套筒(19)之间设置有后柱底柱窝(25);底座主体(17)的另一侧设置有前柱底柱窝(23);所述支撑底座(1)布置有导向套筒(19)一侧的上方设置有铰接横梁(7),铰接横梁(7)包括铰接梁主体(26),铰接梁主体(26)的上部设置有顶梁铰接部(27),铰接梁主体(26)下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铰接部(28),两个伸缩铰接部(28)之间设置有后柱顶柱窝(31);铰接横梁(7)两端的伸缩铰接部(28),分别通过竖直布置的伸缩机构(3)与支撑底座(1)的导向套筒(19)相连;并且,支撑底座(1)的后柱底柱窝(25)与铰接横梁(7)的后柱顶柱窝(31)之间设置有后立柱(2);所述支护顶梁由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构成,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均沿与铰接横梁(7)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梁主体(32),顶梁主体(32)的后端设置有横梁铰接部(34),顶梁主体(32)的前端设置有伸缩梁(35)和伸缩液压缸(41),伸缩梁(35)的前端铰接有护顶板(36)和护顶液压缸(37);顶梁主体(32)下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前柱顶柱窝(40);顶梁主体(32)的一侧设置有侧护壁连接座(33),侧护壁连接座(33)上铰接有侧护壁板(38)和侧护壁液压缸(42);顶梁主体(32)的另一侧设置有防矸箱体(39);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分别通过横梁铰接部(34)与铰接横梁(7)上部的顶梁铰接部(27)相铰接,且对称布置的支护顶梁Ⅰ(8)和支护顶梁Ⅱ(9)的侧护壁板(38)分别朝向铰接横梁(7)两端的外侧;支护顶梁Ⅰ(8)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滕飞邱洋杨宏光胡宇刘李路王皓王超陈慧丹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天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