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巷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04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巷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胶运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所述胶运顺槽与所述回风顺槽之间设置有切眼;在所述胶运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第一硐室;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安装通路;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路连通的第二硐室;其中,所述安装通路包括直线形的安装通路主体段和弧线形的弧形延伸段,所述弧形延伸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切眼内;在所述弧形延伸段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的第一顶梁;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木垛支撑。该种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方式,先让后抗,待压力失效后、形成了新的应力平衡,可以实现有效安全支护,提高了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巷道
本技术涉及采煤工作面
,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巷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煤工作面中的安装通道与切眼连通之处,由于宽度较大,支护困难。如果在连接处完全采用刚性支护,则不能实现让压缓冲效果,只提高支护体刚度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采用一种单一刚性支架根本无法支护,并且所需的液压支柱数量很多,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安全支护的采煤巷道。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采煤巷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胶运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所述胶运顺槽与所述回风顺槽之间设置有切眼;在所述胶运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第一硐室;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安装通路;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路连通的第二硐室;其中,所述安装通路包括直线形的安装通路主体段和弧线形的弧形延伸段,所述弧形延伸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切眼内;在所述弧形延伸段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的第一顶梁;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木垛支撑。进一步地,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两端的两个所述木垛之间。进一步地,在相邻的所述液压支柱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顶梁的钢梁。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柱为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所述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包括顶部输出端和底部输出端,所述顶部输出端顶紧在所述钢梁上,所述底部输出端顶紧在切眼的底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木垛的外侧也设置有所述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梁为圆木棚梁。进一步地,所述木垛包括多块水平设置的横木块和多块竖直设置的纵木块;在每块所述横木块的两端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块所述纵木块。进一步地,所述切眼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切眼顶板的第二顶梁,在至少一条所述第二顶梁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木垛。进一步地,在所述切眼内位于所述弧形延伸段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交叉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切眼顶板中形成有人工假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顶梁设置木垛,在受到切眼顶板挤压时,木垛能够进行变形,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此时为柔性支护;在变形完全结束后,转变为第一顶梁完全刚性支护。该种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方式,先让后抗,待压力失效后、形成了新的应力平衡,可以实现有效安全支护,提高了支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弧形延伸段在切眼内支护的俯视图;图3为弧形延伸段在切眼内支护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煤巷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胶运顺槽1和回风顺槽2,在胶运顺槽1与回风顺槽2之间设置有切眼3。在胶运顺槽1的一侧设置有与切眼3连通的第一硐室4。在回风顺槽2的一侧设置有与切眼3连通的安装通路5。在回风顺槽2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安装通路5连通的第二硐室6。其中,安装通路5包括直线形的安装通路主体段51和弧线形的弧形延伸段52,弧形延伸段52至少部分位于切眼3内。在弧形延伸段5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32的第一顶梁53,在每条第一顶梁53的两端分别通过木垛7支撑。胶运顺槽1为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顺槽2为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切眼3用于连通胶运顺槽1与回风顺槽2,方便工作面掘进回采,第一硐室4和第二硐室6为用于设备存放调试的空间。安装通路5包括安装通路主体段51和弧形延伸段52,通路主体段51呈直线形,弧形延伸段52为弧形,便于与切眼3连通。弧形延伸段52的一端与安装通路主体段51连通,其另一端伸入切眼3内,在切眼3内该弧形区域宽度很大,仅靠刚性支护难以满足支护要求。采用第一顶梁53对切眼顶板32进行刚性支护,在第一顶梁53的下方的两端分别设置木垛7,其可以起到柔性支护的作用。在受到切眼顶板32挤压时,木垛7能够进行变形,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此时为柔性支护;在变形完全结束后,转变为第一顶梁53完全刚性支护。该种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方式,先让后抗,待压力失效后、形成了新的应力平衡,可以实现有效安全支护,提高了支护效果。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每条第一顶梁53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支柱8,液压支柱8位于第一顶梁53两端的两个木垛7之间,提高刚性支护效果。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相邻的液压支柱8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顶梁53的钢梁9,使得液压支柱8的力可以均匀的施加给第一顶梁53,提高对第一顶梁53的支护效果。较佳地,如图3所示,液压支柱8为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其具有较强的抗偏载能力和较大的稳定性,可靠性高,工作行程大。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包括顶部输出端81和底部输出端82,顶部输出端81顶紧在钢梁9上,底部输出端82顶紧在切眼3的底板上。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木垛7的外侧也设置有悬浮式液压单体支柱,进一步提高刚性支护效果。较佳地,第一顶梁53为圆木棚梁,起到柔性支护的作用,在收到挤压时能够变形,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较佳地,如图3所示,木垛7包括多块水平设置的横木块71和多块竖直设置的纵木块72。在每块横木块71的两端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块纵木块72,便于根据不同的高度搭设木垛,并且柔性支护效果好。较佳地,如图1-2所示,切眼3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32的第二顶梁31,在至少一条第二顶梁31的中部设置有木垛7,同样起到柔性支护与刚性支护结合的效果。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切眼3内位于弧形延伸段52的区域内,第一顶梁53与第二顶梁31交叉设置,对切眼顶板32在多个角度施加支护,提高了对切眼顶板32的支护效果。较佳地,在切眼顶板32中形成有人工假顶,提高切眼顶板32的结构强度。人工假顶可以通过填充罗克休泡沫形成,提高结构强度,减少冒顶的发生。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煤巷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煤巷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胶运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所述胶运顺槽与所述回风顺槽之间设置有切眼;在所述胶运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第一硐室;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安装通路;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路连通的第二硐室;其中,所述安装通路包括直线形的安装通路主体段和弧线形的弧形延伸段,所述弧形延伸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切眼内;在所述弧形延伸段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的第一顶梁;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木垛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巷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胶运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所述胶运顺槽与所述回风顺槽之间设置有切眼;在所述胶运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第一硐室;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眼连通的安装通路;在所述回风顺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路连通的第二硐室;其中,所述安装通路包括直线形的安装通路主体段和弧线形的弧形延伸段,所述弧形延伸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切眼内;在所述弧形延伸段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切眼顶板的第一顶梁;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木垛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巷道,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第一顶梁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两端的两个所述木垛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巷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液压支柱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顶梁的钢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巷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柱为悬浮式液压单体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