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298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新颖、密封性好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包括电气接线盒,所述电气接线盒嵌装于室内墙体上;电线管,所述电线管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上;管道,所述管道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上;所述室内墙体的外侧具有保温层,所述电线管一端部分伸出所述室内墙体,所述电线管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置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管道穿过所述室内墙体和保温层;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隔汽膜,所述电线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隔汽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接线结构新颖,防水效果好,满足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要求。

Electrical wiring structure for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al wiring structure for a pas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with novel sealing structure and good sealing property, including a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The electric junction box is embedded on the interior wall, and the wire pipe is worn on the interior wall, and the pipe is worn in the room. On the wall, the outside of the interior wall has an insulation layer, one end of the wire pipe is extended out of the interior wall, the other end of the wire pipe is extended outward and placed in the insulation layer; the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indoor wall and the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ipe are separated with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membrane and waterproof septum. The two ends of the electric wire pip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breathable membrane and a waterproof membra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al wir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pas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novel, the waterproof effect is good, and the electrical wiring requirement of pas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is m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接线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正为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并普及被动房,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得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建筑热/冷负荷,最大限度地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进而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国际建筑节能技术领先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被动房应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1.无热桥的高效外保温系统:屋面、外墙、地面或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K≤0.15W/(m2·K);2.双Low-E高性能保温隔热外窗: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0.35、玻璃选择性系数S≥1.25、整窗传热系数K≤1.0W/(m2·K);3.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热回收率R≥75%、通风电力需求ev≤0.45Wh/m3、漏风率≤1%;4.房屋良好的气密性措施:房屋漏风率≤1%的整体气密层的设置技术、窗与墙体的密封构造的设置技术、各类洞口管道的密封构造设置技术;5.防热桥构造:将厚度≥250mm的保温材料连接到承重墙的锚固技术、阳台与主体结构无热桥的连结技术、关键节点构造的处理技术;6.高厚度外墙外保温防火技术:防火材料导热系数λ≤0.045W/(m·K)、遇火不蔓延、不滴落、不释放有毒气体、水平环绕型防火隔离带或门窗洞口三侧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技术;7.防潮防水技术;8.噪声防护措施。被动房的节能机制为:通过无热桥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越的外围护结构降低建筑室内外的温差传热,通过外窗玻璃的Low-E镀膜技术及有效的外遮阳设施调节建筑物的太阳辐射得热,通过房屋良好的气密性措施和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降低建筑室内外的通风渗透传热,同时有效利用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等的非供暖热源散热,使建筑物能够在极低的辅助采暖、制冷负荷/能耗下就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热舒适度。现有的电气接线结构并不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其防水效果、保温效果均不满足该种建筑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新颖、密封性好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包括:电气接线盒,所述电气接线盒嵌装于室内墙体上;电线管,所述电线管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上;管道,所述管道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上;所述室内墙体的外侧具有保温层,所述电线管一端部分伸出所述室内墙体,所述电线管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置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管道穿过所述室内墙体和保温层;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隔汽膜,所述电线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隔汽膜。进一步的,所述电气接线盒与所述室内墙体的接触面填充有石膏,所述电线管与所述电气接线盒的连接处通过硅酮密封胶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置于所述保温层内侧的外壁部分包裹有保温棉,所述管道与所述室内墙体的连接处铺设有耐碱玻纤网,所述耐碱玻纤网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的表面,所述耐碱玻纤网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保温棉的表面;所述管道置于所述室内墙体内的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水透气膜和所述防水隔汽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置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外侧,所述防水隔汽膜置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内侧;所述防水透气膜一端铺设于所述管道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防水隔汽膜一端铺设于所述管道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隔汽膜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管道置于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通过岩棉填实;所述管道与所述保温层的连接处的内侧通过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所述管道与所述保温层的连接处的外侧通过硅酮密封胶密封。进一步的,所述耐碱玻纤网置于所述室内墙体和所述保温棉的部分的长度均不小于200mm;所述防水透气膜置于所述管道和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长度均不小于40mm;所述防水隔汽膜置于所述管道和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长度均不小于40mm。进一步的,所述电线管内穿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室内墙体和所述保温层,且所述电线的两端部分伸出所述室内墙体和所述保温层;所述电线管置于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外圈填充有岩棉或硬泡聚氨酯,所述电线管置于所述室内墙体内侧的部分套设有铝塑复合管,并嵌装有防水隔汽密封圈;所述电线管置于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防水隔汽膜;所述防水透气膜一端铺设于所述电线管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防水隔汽膜一端铺设于所述电线管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电线伸出所述保温层的部分的内侧通过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所述电线伸出所述保温层的部分的外侧通过硅酮密封胶密封。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膜置于所述电线管和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长度均不小于40mm;所述防水隔汽膜置于所述电线管和所述室内墙体的部分的长度均不小于4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接线结构新颖,防水效果好,满足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的管道穿外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的电气接线盒的嵌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的电线管穿外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室内墙体;2、保温层;3、管道;4、防水透气膜;5、防水隔汽膜;6、预压膨胀密封带;7、硅酮密封胶;8、耐碱玻纤网;9、保温棉;10、电气接线盒;11、电线;12、石膏;13、电线管;14、铝塑复合管;15、岩棉或硬泡聚氨酯;16、防水隔汽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包括:电气接线盒10,电气接线盒10嵌装于室内墙体1上;电线管13,电线管13穿设于室内墙体1上;管道3,管道3穿设于室内墙体1上;室内墙体1的外侧具有保温层2,电线管13一端部分伸出室内墙体1,电线管13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置于保温层2内;管道3穿过室内墙体1和保温层2;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电线管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优选的,电气接线盒10与室内墙体1的接触面填充有石膏12,电线管13与电气接线盒10的连接处通过硅酮密封胶7密封。优选的,管道3置于保温层2内侧的外壁部分包裹有保温棉9,管道3与室内墙体1的连接处铺设有耐碱玻纤网8,耐碱玻纤网8一端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接线盒(10),所述电气接线盒(10)嵌装于室内墙体(1)上;电线管(13),所述电线管(13)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上;管道(3),所述管道(3)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上;所述室内墙体(1)的外侧具有保温层(2),所述电线管(13)一端部分伸出所述室内墙体(1),所述电线管(13)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置于所述保温层(2)内;所述管道(3)穿过所述室内墙体(1)和保温层(2);所述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所述电线管(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接线盒(10),所述电气接线盒(10)嵌装于室内墙体(1)上;电线管(13),所述电线管(13)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上;管道(3),所述管道(3)穿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上;所述室内墙体(1)的外侧具有保温层(2),所述电线管(13)一端部分伸出所述室内墙体(1),所述电线管(13)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置于所述保温层(2)内;所述管道(3)穿过所述室内墙体(1)和保温层(2);所述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所述电线管(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和防水隔汽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线盒(10)与所述室内墙体(1)的接触面填充有石膏(12),所述电线管(13)与所述电气接线盒(10)的连接处通过硅酮密封胶(7)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电气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3)置于所述保温层(2)内侧的外壁部分包裹有保温棉(9),所述管道(3)与所述室内墙体(1)的连接处铺设有耐碱玻纤网(8),所述耐碱玻纤网(8)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表面,所述耐碱玻纤网(8)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保温棉(9)的表面;所述管道(3)置于所述室内墙体(1)内的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水透气膜(4)和所述防水隔汽膜(5),所述防水透气膜(4)置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外侧,所述防水隔汽膜(5)置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内侧;所述防水透气膜(4)一端铺设于所述管道(3)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透气膜(4)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外侧表面;所述防水隔汽膜(5)一端铺设于所述管道(3)的外壁表面,所述防水隔汽膜(5)的另一端铺设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内侧表面;所述管道(3)置于所述室内墙体(1)的部分通过岩棉填实;所述管道(3)与所述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玲马伊硕
申请(专利权)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