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17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旨在解决将织物脱水除湿方便下一道工序中将织物展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架,脱水架设置有进料环及脱水输出辊,脱水架内腔设置有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呈水平设置,脱水架还设置有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包括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下通气管、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上通气管,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均相平行且呈错位设置,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均与蒸汽管道连通,织物穿设于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脱水架还设置有拉动织物穿出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能够将织物脱水除湿,方便下一道工序中将织物展开。

A dehydrating mechanism for the open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hydration mechanism of the opening machine,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fabric dehydr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the next process.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dehydration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a dewatering mechanism of the opening machine, including a dehydrating frame, a feed ring and a dehydration output roller, and an upper dehydration roll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ehydrating frame and a dehydration roll. The lower dehydration roll, the upper dehydrating roll and the lower dehydrating roll are set horizontally, and the dehydrating rack is also set with a drying assembly. The drying assembly includes several horizontal arrangement of the bottom pipe and several horizontal arranged upper ventilation tubes. The upper air pipe is parallel to the lower ventilation tube and is displaced, and the upper ventilation pipe and the lower ventilation pipe are all with steam. The pipe is connected, the fabric is worn between the upper ventilation pipe and the lower pipe, and the dehydrating frame is also equipped with driving components that pull the fabric out between the upper ventilation pipe and the lower pipe. The dewatering mechanism of the open width machine can dehydrate and dehydrate fabrics, and facilitate the deployment of fabrics in the nex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
技术介绍
开幅机是印染行业织物绳状煮练、漂白、染色后脱水、退捻、开幅定型等工艺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只要将针织、梭织、经纬编布染色脱水后的绳状织物自动解捻转为平幅状的布,传统的退捻开幅机包括退捻装置、展幅装置、对中装置、打手装置、落布装置和传动机构。公告号为CN20458959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具有脱水功能的开幅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脱水装置和开幅装置,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机架,脱水机架外部安装有横板和织物进料斗,横板上安装有初压辊组件、过渡辊和织物进料环,脱水机架内部安装有脱水辊组件和脱水输出辊组件,脱水输出辊安装架端部安装有驱动电机,过渡辊、初压辊组件和脱水输出辊均与驱动电机连接;开幅装置包括开幅机架,顶部安装有织物进口,织物进口下方安装有退捻棒,退捻棒下方安装有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第三传动辊和压水辊,开幅机架前部安装有第一开幅过渡辊和第二开幅过渡辊,第二开幅过渡辊前方安装有织物输送装置。上述方案中通过脱水辊组件中的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对织物进行挤压,将水挤出,但是仍留有部分水在织物上,织物会吸附在开幅辊表面,这样织物不易被开幅辊完全展开。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能够将织物脱水除湿,方便下一道工序中将织物展开。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架,所述脱水架设置有进料环及脱水输出辊,所述脱水架内腔设置有用于将织物内水挤出的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呈水平设置,所述脱水架还设置有用于将织物烘干的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下通气管、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上通气管,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均相平行且呈错位设置,所述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均与蒸汽管道连通,织物穿设于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所述脱水架还设置有拉动织物穿出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对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进行加热,并且当织物从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之间穿出来后,穿入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时,达到加热织物的作用,并使织物内的水分蒸发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水平设置的上抵接辊、与上抵接棍下侧壁相贴合且呈水平设置的下抵接辊、固定连接于脱水架并用于驱动下抵接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上抵接辊及下抵接辊表面均包覆有弹性层,所述织物穿设于所述上抵接辊与下抵接辊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从进料环进入脱水架并依次穿过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烘干组件,然后穿入上抵接辊及下抵接辊之间,并且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下抵接辊转动,下抵接辊及上抵接辊抵接织物并带动织物移动,并使织物移出下抵接辊与上抵接辊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上通气管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脱水架,所述织物穿设于所述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时呈波浪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织物穿入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之间并调节上通气管与下通气管与织物的接触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架两对称内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供对应上通气管上下滑移的滑槽,所述上通气管侧壁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对应两个相互对称的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脱水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块上下滑移的限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沿滑槽上下滑动来带动对应的上通气管上下滑移,并且通过限制组件固定滑块移动的位置;当需要增加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与织物的接触面积时,向下移动上通气管,并增加织物与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侧壁相贴合的面积增加,然后通过限制组件固定住滑块的位置,进而防止上通气管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朝向脱水架外侧一端的第一齿条、平行于所述上通气管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脱水架侧壁的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杆位于脱水架外侧一端并与第一齿条相对应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朝向脱水架方向移动后,与第一齿条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滑块并将上通气管移动至相应位置后,朝向脱水架方向推动滑杆及第二齿条,并使第二齿条于第一齿条相啮合,这样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相啮合限制了滑块上下滑动,从而达到固定住上通气管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均由金属材质制成,且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的侧壁均为光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设置为金属材质,可以提高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的导热性能;并且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侧壁为光滑面可以避免织物被刮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表面均包覆有弹性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的弹性形变方便织物穿入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之间,并对织物挤压,将织物内的水挤出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架内腔固定连接有用于接收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对织物所挤出的水的集水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织物进入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之间后,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将织物上的水压出来并落入集水盘内进行收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织物先穿过进料环进入脱水架,然后织物穿入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之间,并通过上脱水辊及下脱水辊对织物进行挤压脱水,然后织物穿入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并通过上通气管及下通气管对织物进行加热,使织物内的水分蒸发,再然后织物进入上抵接辊及下抵接辊之间,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下抵接辊转动,从而通过下抵接辊带动织物移动,最后织物绕过脱水输出辊并穿出脱水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现设备内部结构;图3为图1的A部放大视图。图中:1、脱水架;2、进料环;3、脱水输出辊;4、上脱水辊;5、下脱水辊;6、烘干组件;7、下通气管;8、上通气管;9、驱动组件;10、上抵接辊;11、下抵接辊;12、驱动电机;13、滑槽;14、滑块;15、限制组件;16、第一齿条;17、滑杆;18、第二齿条;19、集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脱水架1,脱水架1连接有用供未开幅的织物进入脱水架1内腔的进料环2及供织物抵接并脱离脱水架1的脱水输出辊3,脱水架1内设置有相互平行且呈水平设置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表面均包覆有弹性层,如橡胶等,上脱水辊4下侧壁贴合于下脱水辊5的上侧壁。这样未开幅的织物通过进料环2进入上脱水辊4与下脱水辊5之间,并通过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对织物的挤压并将织物内的水分挤压出来。如图1和图2所示,脱水架1内设置有用于烘干织物的烘干组件6,烘干组件6包括若干杆呈水平排列的下通气管7、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上通气管8,上通气管8及下通气管7均通过连接管与蒸汽管道相连通,且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呈平行且错位设置,并且当织物穿入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时呈波浪形。上通气管8及下通气管7均有金属材质制成,且侧壁均为光滑面。这样蒸汽对上通气管8及下通气管7进行加热,并且当织物从上脱水辊4与下脱水辊5之间穿出来后,穿入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时,达到加热织物的作用,并使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架(1),所述脱水架(1)设置有进料环(2)及脱水输出辊(3),所述脱水架(1)内腔设置有用于将织物内水挤出的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呈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织物烘干的烘干组件(6),所述烘干组件(6)包括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下通气管(7)、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上通气管(8),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均相平行且呈错位设置,所述上通气管(8)及下通气管(7)均与蒸汽管道连通,织物穿设于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所述脱水架(1)还设置有拉动织物穿出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的驱动组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包括脱水架(1),所述脱水架(1)设置有进料环(2)及脱水输出辊(3),所述脱水架(1)内腔设置有用于将织物内水挤出的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上脱水辊(4)及下脱水辊(5)呈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织物烘干的烘干组件(6),所述烘干组件(6)包括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下通气管(7)、若干根呈水平排列的上通气管(8),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均相平行且呈错位设置,所述上通气管(8)及下通气管(7)均与蒸汽管道连通,织物穿设于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所述脱水架(1)还设置有拉动织物穿出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的驱动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呈水平设置的上抵接辊(10)、与上抵接辊(10)下侧壁相贴合且呈水平设置的下抵接辊(11)、固定连接于脱水架(1)并用于驱动下抵接辊(11)转动的驱动电机(12),所述上抵接辊(10)及下抵接辊(11)表面均包覆有弹性层,所述织物穿设于所述上抵接辊(10)与下抵接辊(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幅机的脱水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上通气管(8)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脱水架(1),所述织物穿设于所述上通气管(8)与下通气管(7)之间时呈波浪形。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士林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