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079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其结构包括管口、一号连接管、支撑脚、壳体、蓄水池、喷水回收装置、除氧瓶,管口固定设于一号连接管左端与一号连接管呈一体化结构,支撑脚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等距设于壳体底部,蓄水池设于壳体内部右侧,喷水回收装置的一端与壳体内腔中的蓄水池相通,另一端与除氧瓶相连接,除氧瓶固定设于壳体顶部中央,除氧瓶贯穿壳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回收瓶内腔、加热层、加热圈、导热板,可以避免喷出的水结冰,并且将水加热到常回流到蓄水池中,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环保,实用性高。

An anti spray heat deoxidiz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spray heat deoxidizing device, which consists of a pipe mouth, a No.1 connecting pipe, a supporting foot, a shell, a reservoir, a water spray recovery device and a deoxidizing bottle. The pipe mouth is fix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No. 1 connection tube and a No. 1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upporting foot is provided with two and respectively in the shell. At the bottom, the reservoir i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hell, one end of the water injection recovery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servoir in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shell,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oxidizing bottle. The deaerator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shell, and the deoxidization bottle run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recycling bottle inner cavity, a heating layer, a heating ring and a heat conduction plate. To avoid water ejection of ice, and heating the water to the constant return to the reservoir, for the two time, saving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属于除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热力除氧器主要是利用蒸汽为水加热,提高水的温度,使水面上蒸汽的分压力逐步增加,而溶解气体的分压力则渐渐降低,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逸出,当水被加热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时,水面上全都是水蒸汽,溶解气体的分压力为零,水不再具有溶解气体的能力,可防止水中溶解的氧气腐蚀设备和管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热力除氧器经常会发生喷水现象,喷水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工作现场的环境,而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热力除氧器喷出的水会结冰,工作现场的积冰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021681.X的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其包括热力除氧器和收纳容器,所述收纳容器置于平台上,所述热力除氧器的排气管与所述收纳容器的进气管通过水平设置的气相管路连通,所述收纳容器的排水管与所述热力除氧器的排水管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气相管路上连接有金属软管,所述收纳容器底部设有支撑架,现有技术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防喷水装置不够完善,喷洒出来的水不能回收进行二次利用,浪费水资源,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以解决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防喷水装置不够完善,喷洒出来的水不能回收进行二次利用,浪费水资源,实用性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其结构包括管口、一号连接管、支撑脚、壳体、蓄水池、喷水回收装置、除氧瓶,所述的管口固定设于一号连接管左端与一号连接管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撑脚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等距设于壳体底部,所述的蓄水池设于壳体内部右侧,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的一端与壳体内腔中的蓄水池相通,另一端与除氧瓶相连接,所述的除氧瓶固定设于壳体顶部中央,所述的除氧瓶贯穿壳体顶部;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由二号连接管、回收瓶内腔、加热层、加热圈、导热板、L型连接管组成,所述的二号连接管的一端与除氧瓶相通,另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所述的加热层设于导热板下方,所述的加热圈设有五个以上并且分别均匀分布在加热层中,所述的加热层与导热板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L型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另一端贯穿壳体与蓄水池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氧瓶由规整填料层、旋膜群层、出管、透明罩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规整填料层设于除氧瓶内腔中央。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膜群层设于规整填料层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的出管安装在除氧瓶顶部贯穿除氧瓶。进一步地,所述的出管外设有透明罩。进一步地,所述的二号连接管贯穿透明罩。有益效果本技术设有回收瓶内腔、加热层、加热圈、导热板,可以避免喷出的水结冰,并且将水加热到常回流到蓄水池中,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环保,实用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喷水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除氧瓶结构示意图。图中: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二号连接管-601、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L型连接管-606、规整填料层-701、旋膜群层-702、出管-703、透明罩-7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所述的管口1固定设于一号连接管2左端与一号连接管2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撑脚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等距设于壳体4底部,所述的蓄水池5设于壳体4内部右侧,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的一端与壳体4内腔中的蓄水池5相通,另一端与除氧瓶7相连接,所述的除氧瓶7固定设于壳体4顶部中央,所述的除氧瓶7贯穿壳体4顶部,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由二号连接管601、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L型连接管606组成,所述的二号连接管601的一端与除氧瓶7相通,另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所述的加热层603设于导热板605下方,所述的加热圈604设有五个以上并且分别均匀分布在加热层603中,所述的加热层603与导热板605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L型连接管606的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另一端贯穿壳体4与蓄水池5相通,所述的除氧瓶7由规整填料层701、旋膜群层702、出管703、透明罩704组成,所述的规整填料层701设于除氧瓶7内腔中央,所述的旋膜群层702设于规整填料层701上方,所述的出管703安装在除氧瓶7顶部贯穿除氧瓶7,所述的出管703外设有透明罩704,所述的二号连接管601贯穿透明罩704。本专利所述的支撑脚3是一种安装在设备底部起制成作用的脚座结构。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构成该设备的整体构架,当设备运行时,出管703喷出水时,透明罩704与除氧瓶7之间构成密闭空间可以防止水外喷,二号连接管601将喷出的水导入回收瓶内腔602中,加热层603与加热圈604共同作用下升高导热板605的温度,水经过导热板605时温度升到常温,并且通过L型连接管606回流到蓄水池5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环保,实用性高。本技术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二号连接管601、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L型连接管606、规整填料层701、旋膜群层702、出管703、透明罩7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的防喷水装置不够完善,喷洒出来的水不能回收进行二次利用,浪费水资源,实用性低,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可以避免喷出的水结冰,并且将水加热到常回流到蓄水池5中,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环保,实用性高,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二号连接管601的一端与除氧瓶7相通,另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所述的加热层603设于导热板605下方,所述的加热圈604设有五个以上并且分别均匀分布在加热层603中,所述的加热层603与导热板605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L型连接管606的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另一端贯穿壳体4与蓄水池5相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其结构包括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所述的管口(1)固定设于一号连接管(2)左端与一号连接管(2)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撑脚(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等距设于壳体(4)底部,所述的蓄水池(5)设于壳体(4)内部右侧,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的一端与壳体(4)内腔中的蓄水池(5)相通,另一端与除氧瓶(7)相连接,所述的除氧瓶(7)固定设于壳体(4)顶部中央,所述的除氧瓶(7)贯穿壳体(4)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由二号连接管(601)、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L型连接管(606)组成,所述的二号连接管(601)的一端与除氧瓶(7)相通,另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所述的加热层(603)设于导热板(605)下方,所述的加热圈(604)设有五个以上并且分别均匀分布在加热层(603)中,所述的加热层(603)与导热板(605)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L型连接管(606)的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另一端贯穿壳体(4)与蓄水池(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水热力除氧装置,其结构包括管口(1)、一号连接管(2)、支撑脚(3)、壳体(4)、蓄水池(5)、喷水回收装置(6)、除氧瓶(7),所述的管口(1)固定设于一号连接管(2)左端与一号连接管(2)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支撑脚(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等距设于壳体(4)底部,所述的蓄水池(5)设于壳体(4)内部右侧,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的一端与壳体(4)内腔中的蓄水池(5)相通,另一端与除氧瓶(7)相连接,所述的除氧瓶(7)固定设于壳体(4)顶部中央,所述的除氧瓶(7)贯穿壳体(4)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回收装置(6)由二号连接管(601)、回收瓶内腔(602)、加热层(603)、加热圈(604)、导热板(605)、L型连接管(606)组成,所述的二号连接管(601)的一端与除氧瓶(7)相通,另一端贯穿回收瓶内腔(602),所述的加热层(603)设于导热板(605)下方,所述的加热圈(6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普天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