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03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升降控制装置,用于电梯,电梯包括轿厢,电梯能够与两个间隔设置的轨道配合使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行走部件,包括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及自适应调节件,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通过自适应调节件相互连接,驱动部件,连接于行走部件,以驱动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自适应调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件及可伸缩件,可伸缩件连接于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并根据轨道的形变自适应调节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之间的相对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升降控制装置作为电梯的组成部分能够使得电梯沿着轨道升降并能够适应轨道的变形,安全性能好。

Lift control devices, elevators and wind turbin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control device, an elevator and a wind turbine, a lift control device, an elevator and a car, which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wo spaced tracks. The lift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 walking part, including a first walking wheel, a second walking wheel and an adaptive regulator. A walking wheel and the two walking wheel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rough adaptive adjustor. The driving parts are connected to the walking parts to drive the first wheel and the two walking wheel to rotate synchronously. The adaptive adjustor includes the connecting guide and retractable parts, and the telescopic parts a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wheel and the two walking wheel.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rack adaptively adjusts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walking wheel and the two walking wheel. The lifting control device, elevator and wind turbine a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lift control device, as part of the elevator, can make the elevator rise and fall along the track and adapt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rack, and the safety performance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升降机构,能够用于乘人或载运货物,将人或者货物由低处送至高处,因此,在多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风电
为例,随着风电行业快速发展与技术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相应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随之越来越高,因此,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攀爬方式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登高作业,因浪费体力,效率低下,同时作业人员攀爬时只能携带轻便的工具和物料,不能携带较大的工具和物料,已经不能满足风力发电机组的登高作业需求。因此,采用在塔筒内安装电梯以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登高作业的方式应运而生,采用电梯进行登高作业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携带较大的工具和物料。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加之塔筒结构的限制,使得塔筒内与电梯配合的轨道的局部会出现轻微的变形,常规的电梯无法适应与之配合的轨道的变形,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卡滞或脱轨的现象,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升降控制装置用于电梯,作为电梯的组成部分能够使得电梯沿着轨道升降并能够适应轨道的变形,安全性能好。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控制装置,用于电梯,电梯包括轿厢,电梯能够与两个间隔设置的轨道配合使用,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行走部件,包括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及自适应调节件,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通过自适应调节件相互连接;驱动部件,连接于行走部件,以驱动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其中,自适应调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件及可伸缩件,可伸缩件通过导向件与轿厢连接,可伸缩件连接于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并根据轨道的形变自适应调节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能够始终抵靠于相对应的轨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伸缩件包括与第一行走轮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行走轮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一者包括导套,另一者包括导杆,导杆与导套间隙配合,在导套和导杆上设置有弹性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向件包括导轨及与导轨相互连接且滑动配合的滑块,导轨沿着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的连线延伸,滑块与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包括能够与轿厢连接的刹车部件,刹车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及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连接于第一刹车件及第二刹车件,以使第一刹车件能够与两个轨道的其中一者摩擦制动,第二刹车件能够与两个轨道的另一者摩擦制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刹车件及第二刹车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铰接部及刹车部,铰接部包括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与刹车部连接,另一个自由端与一支座铰接并设置容纳自适应调节件的开口,直线驱动机构连接于第一刹车件的铰接部及第二刹车件的铰接部,刹车部件通过刹车部与两个轨道摩擦制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一个,一个直线驱动机构同时连接第一刹车件及第二刹车件的铰接部;或者,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直线驱动机构与第一刹车件的铰接部连接,另一个直线驱动机构与第二刹车件的铰接部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直线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压缸或电动支撑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包括控制器,直线驱动机构及驱动部件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包括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能够设置于任意轨道并与控制器电气连接,以使刹车部件经过限位传感器时能够被触发并与轨道摩擦制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行走部件包括两组,两组行走部件能够在轿厢上对称设置;和/或,刹车部件包括两组,两组刹车部件能够在轿厢上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行走轮传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行走轮传动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为传动带或传动链,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上均设置有张紧轮,张紧轮能够与轿厢弹性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控制装置,用于电梯,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行走部件及驱动部件,行走部件包括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及自适应调节件,驱动部件连接于行走部件。自适应调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件及可伸缩件,可伸缩件通过导向件与电梯的轿厢连接,可伸缩件连接于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当具有升降控制装置的电梯与轨道配合使用时,通过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以使电梯在轨道上行驶。当轨道发生形变时,由于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之间设置的自适应调节件,能够根据轨道的形变自适应调节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的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第一行走轮及第二行走轮能够始终抵靠于相对应的轨道,适应轨道的变形,不会出现卡滞或脱轨的现象,安全性能好。另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具有安装表面;及上述的升降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连接于安装表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轿厢包括容纳空间及围合容纳空间的箱体,安装表面位于箱体的外表面,箱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容纳空间分隔成两个以上独立的空间。又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两个间隔设置的轨道,两个轨道连接于塔筒的内壁面且沿着塔筒的高度方向延伸,上述的电梯,电梯位于两个轨道之间,且第一行走轮能够与两个轨道中的一者滚动配合,第二行走轮能够与两个轨道中的另一者滚动配合。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升降控制装置应用至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自适应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自适应调节件的右视图;图5是图1所示刹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与轨道的配合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8是图6所示结构的右视图。其中:1-升降控制装置;10-行走部件;11-第一行走轮;12-第二行走轮;13-自适应调节件;131-可伸缩件;1311-第一连接部;1312-第二连接部;1313-导杆;1314-导套;1315-弹性件;132-导向件;1321-导轨;1322-滑块;1323-导槽;1324-连接端;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一传动机构;24-第二传动机构;25-张紧轮;30-刹车部件;31-铰接部;311-开口;32-刹车部;33-直线驱动机构;34-支座;35-增压系统;40-限位传感器;2-轿厢;201-安装表面;202-分隔板;3-轨道。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升降控制装置、电梯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控制装置(1),用于电梯,所述电梯包括轿厢(2),所述电梯能够与两个间隔设置的轨道(3)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部件(10),包括第一行走轮(11)、第二行走轮(12)及自适应调节件(13),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通过所述自适应调节件(13)相互连接;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行走部件(10),以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同步转动;其中,所述自适应调节件(13)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件(132)及可伸缩件(131),所述可伸缩件(131)通过所述导向件(132)与所述轿厢(2)连接,所述可伸缩件(131)连接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并根据所述轨道(3)的形变自适应调节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能够始终抵靠于相对应的所述轨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控制装置(1),用于电梯,所述电梯包括轿厢(2),所述电梯能够与两个间隔设置的轨道(3)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部件(10),包括第一行走轮(11)、第二行走轮(12)及自适应调节件(13),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通过所述自适应调节件(13)相互连接;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行走部件(10),以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同步转动;其中,所述自适应调节件(13)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件(132)及可伸缩件(131),所述可伸缩件(131)通过所述导向件(132)与所述轿厢(2)连接,所述可伸缩件(131)连接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并根据所述轨道(3)的形变自适应调节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能够始终抵靠于相对应的所述轨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件(131)包括与所述第一行走轮(1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1)、与所述第二行走轮(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1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312)的一者包括导套(1314),另一者包括导杆(1313),所述导杆(1313)与所述导套(1314)间隙配合,在所述导套(1314)和所述导杆(1313)上设置有弹性件(13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32)包括导轨(1321)及与所述导轨(1321)相互连接且滑动配合的滑块(1322),所述导轨(1321)沿着所述第一行走轮(11)及所述第二行走轮(12)的连线延伸,所述滑块(13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3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能够与所述轿厢(2)连接的刹车部件(30),所述刹车部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刹车件、第二刹车件及直线驱动机构(33),所述直线驱动机构(33)连接于所述第一刹车件及所述第二刹车件,以使所述第一刹车件能够与两个所述轨道(3)的其中一者摩擦制动,所述第二刹车件能够与两个所述轨道(3)的另一者摩擦制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件及所述第二刹车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铰接部(31)及刹车部(32),所述铰接部(31)包括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其中一个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刹车部(32)连接,另一个所述自由端与一支座(34)铰接并设置容纳所述自适应调节件(13)的开口(311),所述直线驱动机构(33)连接于所述第一刹车件及所述第二刹车件的所述铰接部(31),所述刹车部件(30)通过所述刹车部(32)与两个所述轨道(3)摩擦制动。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山王永刚王珺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