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00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包括塞带装置和绕带装置;所述绕带装置位于塞带装置下方;所述塞带装置包括塞带片、塞带气缸和上下气缸;所述塞带片和塞带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上下气缸的伸缩轴和塞带气缸的缸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能够自动完成卷绕、织带塞入套管等动作,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大幅度减少人工成本。

Tape automatic winding ca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inding sleeve device for a ribbon, including a stopper and a belt winding device. The belt winding device is located under the plug device. The stopper device includes a plug strip, a plug cylinder and an upper and lower cylinder, and the plug strip is connected with a telescopic shaft of a plug cylinder; the telescopic shaft and the plug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ylinders are used. The cylinder block is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actions of winding and ribbon taping into a sleeve, thereby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and greatly reducing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织带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
技术介绍
织带的生产过程中,部分织带需要先绕制成一定长的卷状,然后对折塞进一段透明的软管内。这个过程要求透明软管切割长度及外径符合规定要求,绕制的织带总长不能偏离标准。绕完卷后成品对折的尺寸也要符合检验要求。现有的作业方式为纯人工操作,先将织带和透明管定长切断;然后人工绕带,手工将绕好的织带插进软管内。整个作业方式流程多,工作量大,作业效率低,同时人工盘绕的织带的对折尺寸波动较大,不能标准化生产,急需一种能够自动实现织带卷绕和套管等操作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定长切断、卷绕、织带塞入套管等所有动作,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大幅度减少人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包括塞带装置和绕带装置;所述绕带装置位于塞带装置下方;所述塞带装置包括塞带片、塞带气缸和上下气缸;所述塞带片和塞带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上下气缸的伸缩轴和塞带气缸的缸体连接;所述绕带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夹带机构、第二连接板、绕带模套、夹带顶杆、第三连接板、上顶气缸、转套步进电机和下行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夹带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圆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绕带膜套可旋转设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夹带顶杆可伸缩设于绕带套膜内部;所述上顶气缸的伸缩杆与夹带顶杆连接;所述转套步进电机通过齿轮与绕带膜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下方;所述下行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且其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夹带顶杆末端呈圆锥型。优选的,所述塞带片末端尺寸小于所述夹带机构外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圆孔连接的进带凹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织带自动卷绕套管机,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自动完成卷绕和套管动作,相比现有人工的绕带套管的方式,本技术标注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塞带装置1、绕带装置2、塞带片11、塞带气缸12、上下气缸13、第一连接板21、夹带机构22、第二连接板23、绕带模套24、夹带顶杆25、第三连接板26、上顶气缸27、转套步进电机28、下行气缸29、圆孔210、进带凹槽2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包括塞带装置1和绕带装置2;所述绕带装置2位于塞带装置1下方;塞带装置1包括塞带片11、塞带气缸12和上下气缸13;塞带片11和塞带气缸12的伸缩轴连接;上下气缸13的伸缩轴和塞带气缸12的缸体连接;绕带装置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夹带机构22、第二连接板23、绕带模套24、夹带顶杆25、第三连接板26、上顶气缸27、转套步进电机28和下行气缸29;第一连接板21上设有圆孔210;夹带机构22可伸缩设于圆孔210内;第二连接板23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1下方;绕带膜套24可旋转设于第二连接板23上;夹带顶杆25可伸缩设于绕带套膜24内部;上顶气缸27的伸缩杆与夹带顶杆25连接;转套步进电机28通过齿轮与绕带膜套24连接;第三连接板26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3下方;下行气缸29固定安装在第三连接板26上且其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23连接。进一步的,夹带顶杆25末端呈圆锥型,圆锥型的夹带顶杆25能够更加快捷的插入到夹带机构22内。进一步的,塞带片11末端尺寸小于夹带机构22外径,如此塞带片11能够塞入夹带机构22外侧卷好的织带内。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21设有与圆孔210连接的进带凹槽211,织带顺着进带凹槽211进入夹带机构22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织带自动卷绕套管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工作时,夹带机构22为伸出圆孔210的工作状态,织带通过进带凹槽211送入绕带装置2内的夹带机构22内,此时,上顶气缸27下行,带动夹头顶杆25从夹带机构22内拔出,夹带机构2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闭合夹紧织带头部,夹带气缸松开对织带的压持,同时送带气缸退回,绕带模套24在转套步进电机28的驱动下通过齿轮带动夹带机构22等相关部件转动,夹带机构22开始对织带进行卷绕,当织带卷绕到指定尺寸后,切带气缸推动热切刀将织带切断,上顶气缸27上行,带动夹带顶杆26插入夹带机构22使其松开对织带的夹持,下行气缸29下推带动第二连接板23和绕带模套24下缩,夹带机构22退回圆孔210内,绕好的织带被推出,此时上下气缸13前推,塞带气缸12带动塞带片11将绕成圈的织带塞入切好的软管内,塞带装置1继续切断软管,切断的软管将套有织带的软管成品顶出,接着气嘴将成品吹入料桶,并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本技术所提供的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卷绕和套管动作,相比现有人工的绕带套管的方式,本技术标注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塞带装置和绕带装置;所述绕带装置位于塞带装置下方;所述塞带装置包括塞带片、塞带气缸和上下气缸;所述塞带片和塞带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上下气缸的伸缩轴和塞带气缸的缸体连接;所述绕带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夹带机构、第二连接板、绕带模套、夹带顶杆、第三连接板、上顶气缸、转套步进电机和下行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夹带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圆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绕带膜套可旋转设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夹带顶杆可伸缩设于绕带套膜内部;所述上顶气缸的伸缩杆与夹带顶杆连接;所述转套步进电机通过齿轮与绕带膜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下方;所述下行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且其伸缩杆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织带自动卷绕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塞带装置和绕带装置;所述绕带装置位于塞带装置下方;所述塞带装置包括塞带片、塞带气缸和上下气缸;所述塞带片和塞带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上下气缸的伸缩轴和塞带气缸的缸体连接;所述绕带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夹带机构、第二连接板、绕带模套、夹带顶杆、第三连接板、上顶气缸、转套步进电机和下行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夹带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圆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滑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绕带膜套可旋转设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夹带顶杆可伸缩设于绕带套膜内部;所述上顶气缸的伸缩杆与夹带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