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822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上梁、下梁,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下梁上设置有缓冲杠,缓冲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所述下车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下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本申请采用塑料件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车用前端模块的一体化、轻量化的目的,通过设置缓冲杠以及凸起来为车身提供双倍的保护,通过下车体的拱形凸起保护车底盘,以及设置柱形凸起保证模块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

A front end module for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end module of a vehicle, including an integrated injection molding front end module body and an integrated injection molding vehicle body. The front end module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a lower beam, a left support and a right bracket. The left support and the right support are provided with a symmetrical medium space wing, and a buffer ba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bea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uffer bar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body,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lower vehi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rch convex,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proj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plastic parts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and light weight of the front end module of the car, and provides double protection for the body by setting the buffer bar and convex, protecting the car chassis by the arch bulge of the car body, and setting the column convex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e block and th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前端模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前端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前端模块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所需模具数量多,成本高昂以及重量大的缺点,汽车在装配车用前端模块时,新手往往很难上手安装,其体积大结构复杂让人眼花,其重量大让人筋疲力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用前端模块,以解决现有重量大,安装困难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包括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上梁、下梁,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下梁上设置有缓冲杠,缓冲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所述下车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下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端模块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底部开设有螺栓孔,下车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适配的连接块,连接块的顶端开设有螺栓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梁上设置有”L”形护栏,”L”形护栏的两端将中空护翼分割为中空上护翼和中空下护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上护翼和前端模块的上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连接槽的上方部位设置有加强筋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采用塑料件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车用前端模块的一体化、轻量化的目的,通过设置缓冲杠以及凸起来为车身提供双倍的保护,通过下车体的拱形凸起保护车底盘,以及设置柱形凸起保证模块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本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本体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下车体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下车体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前端模块总成图。图中标记如下:1-前端模块本体;2-下车体;3-上梁;4-下梁;5-左支架;6-右支架;7-缓冲杠;8-凸起;9-拱形凸起;10-柱形凸起;11-连接槽;12-螺栓孔;13-连接块;14-”L”形护栏;15-中空上护翼;16-中空下护翼;17-加强筋二;18-加强筋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1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2,当前很多前端模块都不是一体成型,这就使得制造时使用模块过多过于繁复,增大了工作量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实际效果,前端模块本体1包括上梁3、下梁4,左支架5和右支架6,左支架5和右支架6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在现有的前端模块本体1中并没有设置有中空护翼,仅仅在两侧设置了支架,这对车的防护作用基本不存在,二中空护翼则设置成贴合车头的形状,这就咋车头受损是可以保证车头的一体化,下梁4上设置有缓冲杠7,缓冲杠7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8,在这设置缓冲杠7和凸起8的作用是能够进一步的对车头形成防护,下车体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9,下车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10,拱形凸起9设置在下表面保证了车头的底部不会触碰到底面,并且拱形的设计理念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保护作用,前端模块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的底部开设有螺栓孔12,下车体2的前端设置有与连接槽11相适配的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顶端开设有螺栓孔12,连接块13与连接槽11的突破性设计保证连接时能够快速的找准位置,并且在螺栓松动时,由于连接块13和连接槽11二者是插入式连接,因此并不会立刻断裂开来,上梁3上设置有”L”形护栏14,”L”形护栏14的两端将中空护翼分割为中空上护翼15和中空下护翼16,连接槽11的上方部位设置有加强筋二17,前端模块本体1的上梁3和中空上护翼15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一18。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前端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上梁、下梁,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下梁上设置有缓冲杠,缓冲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所述下车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下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前端模块本体和一体化注塑成型下车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上梁、下梁,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对称的中空护翼,下梁上设置有缓冲杠,缓冲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所述下车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下车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柱形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之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