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727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是在与轮毂上圆周间隔设置的大滚轮和小滚轮对应的轮位毂面上均设有支撑在对应滚轮底部的滚珠支撑机构,所述滚珠支撑机构包括匹配轮位毂面形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均布设有滚珠,各滚珠的下部与轮位毂面滚动接触,各滚珠的上部与滚轮滚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轮位毂面与滚轮之间设有滚珠作为支撑件,使得滚轮的支撑点增多,因此分散了外部施加给滚轮的载荷,提升了滚轮仅在转动轴支撑下的承载能力,并拓宽了全向轮的使用领域。

Improving structure of load capacity of full steer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of an omnidirectional wheel loading capacity improvement structure. A ball support mechanism suppor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rresponding wheel is provided on a wheel hub surface corresponding to a large roller and a small roller on the wheel hub. The ball support mechanism includes a cage with a shape of a matching wheel hub surface, and the cage is in the cage. Rolling ball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and the lower part of each ball is in rolling contact with the hub hub surface, and the upper part of each ball is in rolling contact with the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ball as a supporting part between the wheel hub surface and the roller, so that the supporting points of the roller are increased, so the load applied to the roller is disperse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oller only supported by the rotating shaft is improved, and the use field of the full wheel is wid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式道路行走机构,具体为一种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
技术介绍
全向轮是轮式道路行走机构的支撑元件,它不仅可以按一个正常车轮一样作为转动轮使用,还可以使被控对象实现横向移动。因此,这种元件被广泛应用于手推车、输送机、货运车、行李车等场合。现有的全向轮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双轮毂结构,其轮毂上均匀分布若干从动滚轮,相邻滚轮错开一定角度;另一种为单轮毂结构,其轮毂圆周上交替安装两种直径不同的滚轮,同时每个滚轮的外轮廓都在同一个圆周上。双轮毂结构全向轮转动时,滚轮外廓与轮毂边缘高低不一,接地部位会在两个轮毂上的滚轮进行切换,滚轮外廓与轮毂边缘的高度差异容易产生侧向左、右摇摆,从而导致全向轮横向运动不平稳现象。单轮毂结构全向轮转动时,由于每个滚轮的外廓均在同一个圆周上,因此可以保证全向轮侧向运动的连续性和平稳性。上述两种结构全向轮的滚轮均采用支撑轴与轴承来支撑,并且为了保证滚轮在结构上的连续性,支撑轴与轮毂的接触点通常只有位于滚轮两边的两个。显然,考虑支撑点跨度的影响,这种两点支撑的结构容易限制全向轮的负载能力,尤其是在滚轮较宽的时候该问题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提高承载能力的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在与轮毂上圆周间隔设置的大滚轮和小滚轮对应的轮位毂面上均设有支撑在对应滚轮底部的滚珠支撑机构,所述滚珠支撑机构包括匹配轮毂面形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均布设有滚珠,各滚珠的下部与轮位毂面滚动接触,各滚珠的上部与滚轮滚动接触。所述保持架的一种结构为由轴向并排的多条滚珠链板构成的滚珠链板组,长度方向为圆周方向的各滚珠链板包括依次铰连的链块,各链块中央开设有安装滚珠的珠孔;对应于多条滚珠链板于轮位毂面上开设多条沟槽,所述沟槽的截面为匹配滚珠球径的半圆形。所述滚珠链板的数量由轴向轮位毂面的长度决定,链块数量由对应轮位毂面外廓长度(圆周方向)决定,轴向轮位毂面和轮位毂面外廓长度越长,对应滚珠链板和链块的数量就越多。为有效固定保持架,所述滚珠链板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被轴向的压板压紧在对应轮位毂面的两端上,各沟槽的两侧对应于相邻链块的铰连处设有使勾挂于链块使其与轮位毂面紧密贴合的钩挚。使滚珠链板以适当的长度嵌进轮位毂面,各条滚珠链板的一端设有可调节长度的接头,所述压板压在滚珠链板对应端的接头上。为使所有滚珠能与滚轮接触,所述轮位毂面为匹配对应滚轮底部形状的曲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中,滚珠支撑机构保持架中的滚珠一方面支撑滚轮,另一方面与轮位毂面接触,增加了滚轮在轮位毂面上的支撑点,分散了外部施加给滚轮的载荷,从而提升了全向轮的负载能力,拓宽了全向轮的应用范围。2、本技术结构中,滚珠链板由依次铰连的链块连接而成,使滚珠链板组能适应不同形状的轮位毂面,从而实现了滚珠链板组与轮位毂面的紧密贴合。3、本技术结构中,滚珠链板的一端设有可调节长度的接头,可根据滚轮的不同尺寸,调整滚珠链板的长度,使滚珠链板以适当长度嵌进轮位毂面,还用于调节滚珠与滚轮的支撑位置。4、本技术结构中,设有钩挚勾挂住链块,保证滚珠链板在全向轮正常运作时不脱落。5、本技术结构中,滚轮对应的轮位毂面是曲面,可使每排滚珠链板上的滚珠均能与滚轮接触,避免了仅中间一排滚珠能与滚轮接触,而两侧滚珠与滚轮无法紧密接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局部去掉几个滚轮后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图2中轮毂的立体结构图。图4(a)为图1、图2中滚珠链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链块的结构立体图。图号标识:1、轮毂;2、大滚轮;3、小滚轮;4、滚珠;5、滚珠链板;6、链块;7、沟槽;8、压板;9、钩挚;10、接头;11、滚珠支撑机构;12、珠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在与轮毂1上圆周间隔设置的大滚轮2和小滚轮3对应的轮位毂面上均设有支撑在对应滚轮底部的滚珠支撑机构,所述滚珠支撑机构11包括匹配轮位毂面形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均布设有滚珠4,所述大滚轮2与小滚轮3通过轮毂上对应的支撑轴安装在轮毂1上,大滚轮2与小滚轮3所对应的轮位毂面均是曲面,如图1、图2、图3所示。以小滚轮3所对应的滚珠支撑机构11为例,所述保持架为匹配小滚轮轮位毂面的三条轴向并排的滚珠链板5,各滚珠链板5的长度方向为轮毂1的圆周方向,各滚珠链板5由首尾依次铰连的多块链块6连接而成(链块6的头部为中间凸起的铰连位,链块6的尾部尾中间内凹的铰连位),各链块6的中央开设贯通的珠孔12,所述珠孔12于链块6顶部形成的孔口小于底部形成的孔口,各链块6的珠孔12内滚动匹配有一颗滚珠4,所述滚珠4从珠孔12放置其内,使得滚珠4的顶部露出在链块6顶部,而滚珠4的球径部卡在链块6底部,各滚珠链板5前端的链块6连接在一可调节长度的接头10上;对应三条滚珠链板5于轮位毂面上开设多条沟槽7,所述沟槽7的截面为匹配滚珠4下部的半圆形,如图2、图4(a)、图4(b)所示。通过接头10调节好长度的三条滚珠链板5嵌入小滚轮轮位毂面,三条滚珠链板5的两端分别被轴向的压板8压紧在小滚轮轮位毂面的两端上,各沟槽7的两侧对应于相邻链块6的铰连处设有勾挂于链块6使其与轮位毂面紧密贴合的钩挚9;各条滚珠链板5上的滚珠4顶部均与小滚轮3底部滚动接触,各条滚珠链板5上的滚珠4底部滚动置于小滚轮轮位毂面上对应的沟槽7内,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

【技术保护点】
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轮毂(1)上圆周间隔设置的大滚轮(2)和小滚轮(3)对应的轮位毂面上均设有支撑在对应滚轮底部的滚珠支撑机构,所述滚珠支撑机构(11)包括匹配轮位毂面形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均布设有滚珠(4),各滚珠(4)的下部与轮位毂面滚动接触,各滚珠(4)的上部与滚轮滚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轮毂(1)上圆周间隔设置的大滚轮(2)和小滚轮(3)对应的轮位毂面上均设有支撑在对应滚轮底部的滚珠支撑机构,所述滚珠支撑机构(11)包括匹配轮位毂面形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均布设有滚珠(4),各滚珠(4)的下部与轮位毂面滚动接触,各滚珠(4)的上部与滚轮滚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轮负载能力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由轴向并排的多条滚珠链板(5)构成的滚珠链板组,长度方向为圆周方向的各滚珠链板(5)包括依次铰连的链块(6),各链块(6)中央开设有安装滚珠(4)的珠孔(12);对应于多条滚珠链板(5)于轮位毂面上开设多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用华余记华庄未钟艳如黄美发匡兵孙永厚刘夫云钟永全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