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25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端子J1、输出端子J3、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U1;所述输入端子J1的1、2脚之间的电压为DC18‑24V;所述输入端子J1的1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J1的2脚、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二端均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非连续电流模式工作,能够实现低于1%的纹波电压以及高达94%以上的效率;使用铝制输出电容能够确保实现出色的负载瞬态功能;开关S允许用户在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满足多方面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LED背光驱动
,尤其涉及到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且电压波动范围较大,效率不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解决的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且电压波动范围较大,效率不高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端子J1、输出端子J3、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U1;所述输入端子J1的1、2脚之间的电压为DC18-24V;所述输入端子J1的1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J1的2脚、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输出端子J3的1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J3的2脚、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0管脚、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管脚、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1管脚均接地;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16与所述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9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管脚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1、2、3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TPS402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1、电容C5、电容C6、电容C100、电容C101均为铝电解电容。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5的型号为Si7850DP。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开关S;所述开关S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的第二端接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非连续电流模式工作,能够实现低于1%的纹波电压以及高达94%以上的效率;使用铝制输出电容能够确保实现出色的负载瞬态功能;开关S允许用户在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满足多方面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端子J1、输出端子J3、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U1;所述输入端子J1的1、2脚之间的电压为DC18-24V;所述输入端子J1的1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J1的2脚、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输出端子J3的1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J3的2脚、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0管脚、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J1、输出端子J3、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U1;所述输入端子J1的1、2脚之间的电压为DC18‑24V;所述输入端子J1的1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J1的2脚、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输出端子J3的1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J3的2脚、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0管脚、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管脚、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1管脚均接地;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16与所述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9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管脚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1、2、3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电视用LED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J1、输出端子J3、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U1;所述输入端子J1的1、2脚之间的电压为DC18-24V;所述输入端子J1的1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子J1的2脚、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输出端子J3的1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J3的2脚、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0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0管脚、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传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智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