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槽开槽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95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其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以及依次串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转轴、万向节、第二转轴和开槽装置;所述开槽装置包括方形外框,导向转动于所述方形外框内的为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体,和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体自由端的刀头单元;所述基体与第二转轴相连,于所述刀头单元的径向上形成有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且该三个顶点于所述基体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基体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形槽开槽工具可直接进行方形槽的开槽,可克服现有方形槽开槽方式的不足,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形槽开槽工具
本技术属于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墙体上进行方形槽的开槽时,装修工人多用角磨机安装金刚石锯片先根据画好的墨线切割出方形槽的边缘,然后再用气锤等工具将中间部分的墙体打去,最终形成方形墙槽,然后再进行线盒、墙盒等的安装。现有的方形槽开槽方式虽也能实现方形槽的开槽,但其存在有诸多的不足,如利用角磨机切割墙槽操作过程中无法加水,从而使得其会产生大量粉尘,对身体危害大,开槽所需时间也较长,效率低,此外,所开的槽不平整,槽底面多为凹凸不平,也会使得线管和墙盒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描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以可进行方形槽的开槽,克服现有开槽方式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其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以及依次串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转轴、万向节、第二转轴和开槽装置;所述开槽装置包括方形外框,导向转动于所述方形外框内的为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体,和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体自由端的刀头单元;所述基体与第二转轴相连,于所述刀头单元的径向上形成有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且该三个顶点于所述基体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基体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连接杆体的截面为与所述基体相同的莱洛三角形状。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连接杆体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杆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凹陷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凹陷部为环所述连接杆体周向布置的三个。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方形外框的内壁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基体通过形成于其外周侧并滑动嵌入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凸起导向转动于所述方形外框中。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刀头单元包括呈三角形状分布于所述连接杆体端部的三个第一刀头,以及位于三个所述第一刀头中心的第二刀头。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刀头单元为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体端部的一块刀片。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为电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方形槽开槽工具通过使得开槽装置中的基体为莱洛三角形状,并转动设于方形外框中,且使刀头单元最外侧的三个顶点和基体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以及通过万向节实现基体和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连接,从而在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的驱使下,通过基体在方形外框约束下的转动,便可由刀头单元切割出与方形外框形状一致的方形槽,以实现方形槽的开槽。同时,本技术的方形槽开槽工具,因开槽装置通过转轴与旋转动力输出装置相连,其并没有与旋转动力装置集成于一起,因而在开槽时可向开槽装置处加水,而避免产生灰尘。此外,通过旋转动力输出装置驱使开槽装置旋转,便可进行方形槽的开槽,其开槽时间短,效率高,而且通过刀头单元的旋转进行开槽,也可使得所开槽的槽底平整,从而也能够便于线盒等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方形槽开槽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开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开槽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刀片时的开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如图1中所示,其整体上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00,以及依次串接于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00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转轴200、万向节300、第二转轴400和开槽装置500。其中,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00优选的可采用电机,万向节300采用现有结构的小型化的万向节部件即可,第一转轴200和第二转轴400则采用具有较好的扭矩传递特性的轴类结构便可。本实施例的开槽装置500的结构由图2并结合图3所示,其具体包括方形外框1,导向转动于方形外框1内的为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2,以及固连于基体2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体3,在连接杆体3的自由端也固连有用于开槽切割的刀头单元。其中,本实施例中在方形外框1的内壁上形成有环状的导向槽11,对应于该导向槽11,在基体2的外周侧则形成有同样呈环状的导向凸起21,基体2即通过其上导向凸起21于导向槽11中的滑动嵌入而导向转动在方形外框1中。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连接杆体3,在基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22,基体2便是通过该连接孔22实现与第二转轴40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杆体3端部的刀头单元的径向上形成有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且在设置上,该三个顶点于基体1上的正投影也和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2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具体来说,仍如图2及图3中所示的,刀头单元具体可包括呈三角形状分布于连接杆体3端部的三个第一刀头41,以及位于三个第一刀头41中心的第二刀头42,第一刀头41与第二刀头42可采用PDC刀头。上述的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即分别为形成于各第一刀头41上的a、b、c,而基体2上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B、C,此时顶点a于基体2上的正投影即与顶点A重合,其它以此类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刀头单元上的三个顶点与基体2上的三个顶点的重合设计,在基体2于方形框体1内转动时,便可由第一刀头41与第二刀头42配合而切割出方形槽。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先,连接杆体3的截面也可设计为与基体2相同的莱洛三角形状,而进一步的,出于利于排屑的需要,在连接杆体3上也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凹陷部31,且该凹陷部31具体可为环连接杆体3周向布置的三个。当然,除了也为莱洛三角形状,连接杆体3的截面亦可为其它形状,但须连接杆体3截面的最外侧位于刀头单元中三个顶点的运动轨迹内,以避免对刀头单元的切割带来影响。此外,本实施例中,除了由第一刀头41和第二刀头42构成,位于连接杆体3端部的刀头单元还可如图4中所示的为固连在连接杆体3端部的一块刀片5,在该刀片5上同样形成有如前所述的三个顶点(图中黑点所示)。本实施例的开槽工具在使用时,方形框体1及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00可安装在一外壳内,使其构成与现有钻机产品相类似的整体结构,以便于人工手持,同时,第一转轴200也可转动装设在该外壳上,然后开启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00,便可通过基体1带动刀头单元的转动进行方形槽的开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方形槽开槽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以及依次串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转轴、万向节、第二转轴和开槽装置;所述开槽装置包括方形外框,导向转动于所述方形外框内的为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体,和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体自由端的刀头单元;所述基体与第二转轴相连,于所述刀头单元的径向上形成有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且该三个顶点于所述基体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基体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槽开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动力输出装置,以及依次串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端的第一转轴、万向节、第二转轴和开槽装置;所述开槽装置包括方形外框,导向转动于所述方形外框内的为莱洛三角形状的基体,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的一侧、并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体,和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体自由端的刀头单元;所述基体与第二转轴相连,于所述刀头单元的径向上形成有位于最外侧的三个顶点,且该三个顶点于所述基体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基体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槽开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体的截面为与所述基体相同的莱洛三角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槽开槽工具,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连接杆体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杆体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会生刘冰赵士斌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海川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