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7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偏氟醚橡胶60‑80份,丁苯橡胶40‑60份,聚硫橡胶10‑20份,丙烯酸酯橡胶10‑20份,沉淀硫酸钡25‑35份,亚麻纤维12‑20份,海泡石粉8‑14份,纳米滑石粉14‑20份,磷酸三甲苯酯4‑8份,凡士林4‑8份,环氧妥尔油丁酯3‑5份,防老剂BLE 1.5‑2.5份,防老剂ODA 1.5‑2.5份,防老剂1010 0.2‑0.6份,过氧化二苯甲酰4‑6份,邻苯二甲酸酐3.5‑5.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极高,密封效果好,提高柴油机运行可靠性。

A heat-resistant and impact resistant seal ring for diesel oil pi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resistant and shock resistant seal ring for diesel oil pipe, and its raw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60 parts, 80 parts of flurane rubber, 60 parts of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20 parts of polysulfide rubber 10, 10 acrylic rubber 10, 35 copies of barium sulfate, 35 flax fiber 12, 20 copies of flax fiber, 20 sepiolite powder, nano talc. Powder 14, 20, 4 phosphate, 8, 4, 8, 3, 3, 1.5, 2.5, antioxidant ODA, 1.5, 2.5, antioxidant, benzoyl, benzoyl. The invention ha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stability, good sealing effect and high diesel engine running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油管
,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
技术介绍
柴油机工作时,需要依靠钢质润滑油吸油管将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吸出至机油泵,通过机油泵加压后输送至柴油机各个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对零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目前,国内柴油机油底壳内部的钢质吸油管多为固定结构,如果吸油管密封性不好,有可能无法吸到润滑油,从而影响柴油机零部件运动副的润滑和冷却,因此这对吸油管密封圈的热稳定性与耐冲击性要求极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极高,密封效果好,可使油管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处连接更加的紧密,密封性能更加的优越,使油管组件更加的坚固耐用,提高柴油机运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偏氟醚橡胶60-80份,丁苯橡胶40-60份,聚硫橡胶10-20份,丙烯酸酯橡胶10-20份,沉淀硫酸钡25-35份,亚麻纤维12-20份,海泡石粉8-14份,纳米滑石粉14-20份,磷酸三甲苯酯4-8份,凡士林4-8份,环氧妥尔油丁酯3-5份,防老剂BLE1.5-2.5份,防老剂ODA1.5-2.5份,防老剂10100.2-0.6份,过氧化二苯甲酰4-6份,邻苯二甲酸酐3.5-5.5份。优选地,偏氟醚橡胶、丁苯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的重量比为65-75:45-55:12-18:13-17。优选地,沉淀硫酸钡、亚麻纤维、海泡石粉、纳米滑石粉的重量比为28-32:14-18:10-12:16-18。优选地,磷酸三甲苯酯、凡士林、环氧妥尔油丁酯的重量比为5-7:5-7:3.5-4.5。优选地,防老剂BLE、防老剂ODA、防老剂1010的重量比为1.8-2.2:1.8-2.2:0.3-0.5。优选地,过氧化二苯甲酰、邻苯二甲酸酐的重量比为4.5-5.5:4-5。本专利技术可使油管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处连接更加的紧密,密封性能更加的优越,使油管组件更加的坚固耐用,提高柴油机运行可靠性;采用偏氟醚橡胶、丁苯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配合作为主料,再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邻苯二甲酸酐进行硫化,配合纳米滑石粉分散其中,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纳米滑石粉与沉淀硫酸钡、亚麻纤维、海泡石粉配合,一方面不仅价格低廉,间接降低主料的添加量,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相互间分散程度高,结合力强,使本专利技术的耐冲击强度高,热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再与磷酸三甲苯酯、凡士林、环氧妥尔油丁酯配合作用,不仅加工性能好,热稳定性能优异,而且可平衡硬度与韧性的均衡,使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极高,密封效果好,有利于延长车用柴油机油管的使用周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包括:偏氟醚橡胶60kg,丁苯橡胶60kg,聚硫橡胶10kg,丙烯酸酯橡胶20kg,沉淀硫酸钡25kg,亚麻纤维20kg,海泡石粉8kg,纳米滑石粉20kg,磷酸三甲苯酯4kg,凡士林8kg,环氧妥尔油丁酯3kg,防老剂BLE2.5kg,防老剂ODA1.5kg,防老剂10100.6kg,过氧化二苯甲酰4kg,邻苯二甲酸酐5.5kg。实施例2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包括:偏氟醚橡胶80kg,丁苯橡胶40kg,聚硫橡胶20kg,丙烯酸酯橡胶10kg,沉淀硫酸钡35kg,亚麻纤维12kg,海泡石粉14kg,纳米滑石粉14kg,磷酸三甲苯酯8kg,凡士林4kg,环氧妥尔油丁酯5kg,防老剂BLE1.5kg,防老剂ODA2.5kg,防老剂10100.2kg,过氧化二苯甲酰6kg,邻苯二甲酸酐3.5kg。实施例3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包括:偏氟醚橡胶65kg,丁苯橡胶55kg,聚硫橡胶12kg,丙烯酸酯橡胶17kg,沉淀硫酸钡28kg,亚麻纤维18kg,海泡石粉10kg,纳米滑石粉18kg,磷酸三甲苯酯5kg,凡士林7kg,环氧妥尔油丁酯3.5kg,防老剂BLE2.2kg,防老剂ODA1.8kg,防老剂10100.5kg,过氧化二苯甲酰4.5kg,邻苯二甲酸酐5kg。实施例4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原料包括:偏氟醚橡胶75kg,丁苯橡胶45kg,聚硫橡胶18kg,丙烯酸酯橡胶13kg,沉淀硫酸钡32kg,亚麻纤维14kg,海泡石粉12kg,纳米滑石粉16kg,磷酸三甲苯酯7kg,凡士林5kg,环氧妥尔油丁酯4.5kg,防老剂BLE1.8kg,防老剂ODA2.2kg,防老剂10100.3kg,过氧化二苯甲酰5.5kg,邻苯二甲酸酐4kg。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偏氟醚橡胶60‑80份,丁苯橡胶40‑60份,聚硫橡胶10‑20份,丙烯酸酯橡胶10‑20份,沉淀硫酸钡25‑35份,亚麻纤维12‑20份,海泡石粉8‑14份,纳米滑石粉14‑20份,磷酸三甲苯酯4‑8份,凡士林4‑8份,环氧妥尔油丁酯3‑5份,防老剂BLE 1.5‑2.5份,防老剂ODA1.5‑2.5份,防老剂1010 0.2‑0.6份,过氧化二苯甲酰4‑6份,邻苯二甲酸酐3.5‑5.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偏氟醚橡胶60-80份,丁苯橡胶40-60份,聚硫橡胶10-20份,丙烯酸酯橡胶10-20份,沉淀硫酸钡25-35份,亚麻纤维12-20份,海泡石粉8-14份,纳米滑石粉14-20份,磷酸三甲苯酯4-8份,凡士林4-8份,环氧妥尔油丁酯3-5份,防老剂BLE1.5-2.5份,防老剂ODA1.5-2.5份,防老剂10100.2-0.6份,过氧化二苯甲酰4-6份,邻苯二甲酸酐3.5-5.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油管用耐热耐冲击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偏氟醚橡胶、丁苯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的重量比为65-75:45-55: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臣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县新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