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阻尼阀和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708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4:15
阻尼阀(V)包括:阀芯构件(6),其利用相对于压力控制阀座(5f)离位、落位的压力控制阀芯(6b)和相对于开闭阀座(50b)离位、落位的开闭阀芯(6c)来开闭先导通路(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碟形弹簧(60),其安装在台阶(5g)和阀芯构件(6)之间,用于使压力控制阀芯(6b)自压力控制阀座(5f)离开,并且对阀芯构件(6)向使开闭阀芯(6c)接近开闭阀座(50b)的方向施力;以及螺线管(S),其能够克服碟形弹簧(60)的施力来驱动阀芯构件(6)。在碟形弹簧(60)成为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开闭阀芯(6c)和开闭阀座(50b)之间形成有间隙。

Damping valve and buffer

The damping valve (V) comprises a valve core member (6), which uses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core (6b) relative to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seat (5F) off position (6b) and the open and closed valve core (6c) relative to the open and closed seat (50b) to open and close the upstream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ilot path (18); the disc spring (60)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steps (5g) and the valve core component (6). It is used to leave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core (6b) from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seat (5F) and to force the valve core member (6)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open and closed valve (6c) close to the open and closed valve seat (50b), and the solenoid (S), which can overcome the force of the disc spring (60) to drive the valve core member (6). When the disc spring (60) becomes a natural length,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open and close spool (6c) and the open and close valve seat (5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阻尼阀和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阀和缓冲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用于可变地控制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和车轴之间的缓冲器的阻尼力的阻尼阀。例如,如图9所示,日本JP2014-173714A所记载的阻尼阀包括:口(未图示),该口在缓冲器的伸缩时供液体流动;主阀(未图示),其用于打开、关闭口的出口;先导通路180,其用于将口的上游侧的压力作为主阀的背压来进行引导;安全通路190,其自先导通路180的中途分支;先导阀芯600,其设于先导通路180的中途,该先导阀芯600具有用于打开、关闭先导通路180的安全通路190的分支部分191的上游侧的落位部601和用于打开、关闭先导通路180的分支部分191的下游侧的环状突起602;螺旋弹簧610,其用于对先导阀芯600向打开先导通路180的分支部分191的上游侧并且关闭先导通路180的分支部分191的下游侧的方向施力;螺线管S,其用于对先导阀芯600向克服螺旋弹簧610的施力的方向施加推力;以及安全阀192,其设于安全通路190。采用上述结构的阻尼阀,通过调节向螺线管S通电的通电量而调节对先导阀芯600施加的推力来控制主阀的背压,变更主阀的开阀压力,从而能够可变地控制缓冲器的阻尼力。此外,在向螺线管S的电流供给被阻断的故障时,先导阀芯600承受螺旋弹簧610的施力并关闭先导通路180的分支部分191的下游侧。但是,当先导通路180内的液体的压力上升时,安全阀192打开,因此液体在安全通路190中流通。因而,通过变更安全阀192的开阀压力,从而能够设定故障时的主阀的开阀压力,能够任意地设定在故障时缓冲器所产生的阻尼力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在缓冲器的活塞速度是微低速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缓冲器的阻尼力被设定为最小(满柔控制(日文:フルソフト制御))。在满柔控制时,需要在先导阀芯600的落位部601与相对于落位部601离位、落位的先导阀座501之间形成初始间隙,并控制为先导通路180在落位部601处不被阻断。但是,在以往的阻尼阀中,鉴于每个产品的偏差,即使在满柔控制时,也有可能落位部601落位于先导阀座501而没有形成初始间隙。其原因在于,虽利用螺线管S的推力与螺旋弹簧610的施力的平衡来决定初始间隙的开口量,但即使在满柔控制时调整向螺线管S供给的电流量,抑制了螺线管S的推力,有时也会由于存在部件的尺寸公差、螺旋弹簧610的施力的偏差、向螺线管S供给的供给电流量的偏差等,导致落位部601落位于先导阀座501。考虑到这些偏差,也考虑增大螺旋弹簧610的施力来形成初始间隙。在此,当将先导通路180中的安全通路190的分支部分191的下游侧设为先导通路下游部181时,先导阀芯600使环状突起602落位于在安全阀座构件500设置的环状的凸缘502而阻断先导通路下游部181的连通。在以往的阻尼阀中,在故障时,通过先导阀芯600在螺旋弹簧610的施力的作用下被按压于凸缘502,从而阻断先导通路下游部181的连通。因而,在增大了螺旋弹簧610的施力的情况下,在螺线管S的推力较小的满柔控制时,由于螺旋弹簧610的施力大于螺线管S的推力,因此当先导阀芯600承受上游侧的压力而后退时,环状突起602后退到抵靠于凸缘502为止。如此,若增大螺旋弹簧610的施力,则满柔控制过程中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变得与故障时的阻尼特性相同,有可能难以获得期望的阻尼特性。也就是说,在以往的阻尼阀中,难以在满柔控制时同时实现在落位部601和先导阀座501之间形成初始间隙、以及防止先导通路下游部181的连通被阻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满柔控制时同时实现不被压力控制阀芯阻断流路和不被开闭阀芯阻断流路的阻尼阀和缓冲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阻尼阀包括:阀芯构件,其具有压力控制阀芯和开闭阀芯,该压力控制阀芯相对于压力控制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流路,该开闭阀芯相对于开闭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所述流路的利用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进行打开、关闭的部分的下游侧;弹性构件,其安装在弹簧支架和所述阀芯构件之间,用于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自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离开并且使所述开闭阀芯接近所述开闭阀座的方向对所述阀芯构件施力;以及螺线管,其能够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并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接近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的方向驱动所述阀芯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成为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所述开闭阀芯和所述开闭阀座之间形成有间隙。附图说明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纵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与图3不同的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碟形弹簧(弹性构件)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碟形弹簧(第二弹性构件)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的图。图8A是表示在故障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阀芯构件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8B是表示在故障时阀芯构件落位于开闭阀座、安全阀打开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以往的阻尼阀的一部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几幅附图中标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对应的部件。此外,附图的上下左右以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方向作为基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V设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和车轴之间的缓冲器A。缓冲器A是如下这样的三重管构造,其具有:缸体1;活塞10,其滑动自如地插入于缸体1内;杆11,其一端连结于活塞10且另一端延伸到缸体1之外;中间筒12,其覆盖缸体1的外周;以及外筒13,其覆盖中间筒12的外周。缸体1内被活塞10划分为杆11侧的杆侧室L1和活塞10侧的活塞侧室L2这两个室。在杆侧室L1和活塞侧室L2填充有工作油等液体。此外,缸体1和中间筒12之间的筒状的空间是排出通路14,且填充有液体。此外,中间筒12和外筒13之间的筒状的空间是贮存器R,填充有液体和气体。杆侧室L1和活塞侧室L2经由设于活塞10的活塞通路15相连通,仅容许液体从活塞侧室L2朝向杆侧室L1流动。此外,杆侧室L1和排出通路14经由设于缸体1的连通孔1a相连通。此外,排出通路14和贮存器R经由阻尼通路16相连通,在阻尼通路16的中途设有用于对液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的阻尼阀V。此外,贮存器R和活塞侧室L2经由吸入通路17相连通,仅容许液体从贮存器R朝向活塞侧室L2流动。在上述结构的缓冲器A中,在杆11进入到缸体1内而缓冲器A进行收缩工作的情况下,活塞10向图1中的下方移动而活塞侧室L2被压缩,活塞侧室L2的液体经由活塞通路15向杆侧室L1移动。在收缩工作时,与杆11进入到缸体1的杆体积量相应的量的液体在缸体1内成为剩余。该剩余量的液体按顺序经由连通孔1a、排出通路14、阻尼通路16从杆侧室L1向贮存器R排出。而且,通过利用阻尼阀V对通过阻尼通路16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缸体1内的压力上升,从而缓冲器A产生压缩侧阻尼力。另一方面,在杆11从缸体1退出而缓冲器A进行伸长工作的情况下,活塞10向图1中的上方移动而杆侧室L1被压缩,杆侧室L1的液体按顺序经由连通孔1a、排出通路14、阻尼通路16向贮存器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阻尼阀和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包括:阀芯构件,其具有压力控制阀芯和开闭阀芯,该压力控制阀芯相对于压力控制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流路,该开闭阀芯相对于开闭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所述流路的利用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进行打开、关闭的部分的下游侧;弹性构件,其安装在弹簧支架和所述阀芯构件之间,用于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自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离开并且使所述开闭阀芯接近所述开闭阀座的方向对所述阀芯构件施力;以及螺线管,其能够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并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接近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的方向驱动所述阀芯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成为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所述开闭阀芯和所述开闭阀座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4 JP 2015-1803491.一种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包括:阀芯构件,其具有压力控制阀芯和开闭阀芯,该压力控制阀芯相对于压力控制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流路,该开闭阀芯相对于开闭阀座离位、落位而打开、关闭所述流路的利用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进行打开、关闭的部分的下游侧;弹性构件,其安装在弹簧支架和所述阀芯构件之间,用于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自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离开并且使所述开闭阀芯接近所述开闭阀座的方向对所述阀芯构件施力;以及螺线管,其能够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并向使所述压力控制阀芯接近所述压力控制阀座的方向驱动所述阀芯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成为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所述开闭阀芯和所述开闭阀座之间形成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该阻尼阀还包括:安全通路,其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義史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