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46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新的按如下分析组分的奥氏体不锈钢:C:<0.12,Si:<1.0,Cr:16-22,Mn:<2.0,Ni:8-14,Mo:<1.0,Ti:>4倍的C%(重量),并且<0.8,或者Nb:8倍于C%(重量)并且<1.0,S:<0.03,O:<0.03,N:<0.05,La:≥0.02和≤0.11,余量为Fe和正常出现的杂质。该新型钢特别合于用作过热器钢和换热器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用作过热器钢方面,举例而言,诸如在常用燃媒锅炉中,它具有特别良好的抗氧化性。对被用于高温场合的材料,要求在升温下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意指的是,在使用期间材料结构不应变坏,形成引起脆性的相。材料的选择要依赖于温度、载荷,以及必然考虑的费用而定。对本专利技术十分重要的在高温范围的抗氧化性意指的是,该材料在所受的环境之中的抗氧化能力。在氧化条件下,也即在包含有氧化气体(主要是氧和水蒸气)的气氛中,在该钢的表面生成氧化层。当该氧化层达到一定厚度,氧化物鳞片脱离该表面,即一种被称为起鳞的现象。由于起鳞,新的金属表面被曝置,这些表面也氧化。按此,由于钢不断地转变成氧化物的事实,其载荷能力逐步变坏。起鳞也产生其它问题。在过热器的管中,氧化物鳞片由蒸汽带出,并且,如果这些鳞片积累起来(例如,在弯头处),可能会堵塞管中的蒸汽流动,并且,会因过热而引起破裂。再有,氧化物鳞片在透平机系统中可能会引起所谓的固体颗粒腐蚀。起鳞也可能会在锅炉中造成表现为低效率、难以预测的检修停运和高检修费用的大问题。起鳞问题较小可以使运行的锅炉有较高的蒸汽温度,它有助于提高动力经济性。按此,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材料所形成的氧化物,应当具有缓慢生长并对金属表面有强附结力的能力。材料所受的温度越高,氧化物的形成就越强烈。材料的抗氧化性的度量是所谓的起鳞温度。它被定义为,与氧化相关的材料损耗量等于某一定值(举例而言1.5g/m2·h)时的温度。提高抗氧化性的常用方法是添加铬,通过使材料产生一保护性氧化物层提高抗氧化性。在升温下,材料要受到蠕变变形。通过添加奥氏体稳定物质(诸如镍)所制得的奥氏体基质,由于极小二次相沉积(例如,碳化物),对蠕变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进入钢中铬的合金化增加了析出所谓σ相的趋势。如上所述,此点可通过添加奥氏体稳定化物质镍来抵消。锰和镍两者对该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都有正面影响。这些元件都起稳定奥氏体元素的作用,也即,它们抵消在操作期间造成脆性σ相的析出。通过与硫的结合,锰也提高了在焊接期间的抗热裂性(heatcheck resistance)。良好的可焊接性构成该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质。18Cr-10Ni型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这些性质的优良结合,因此,常常应用于高温场合。频繁使用的这类合金是SS2337(AISI321型),相当于Sandvik8R30。该合金由于钛的添加具有良好的强度,并且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所以多年以来它一直被用于例如动力厂过热器管一类材料中。然而,这种合金的弱点是有限的抗氧化性,形成了对工作寿命和最高使用温度的限制。苏联专利技术者证书SU1038377揭示了据称有抗应力腐蚀能力的合金钢,主要用于含氯环境。然而,这类问题主要与低温场合而不是与过热场合有关。它包含(按wt%)0.03-0.08C,0.3-0.8Si,0.5-1.0Mn,17-19Cr,9-11Ni,0.35-0.6Mo,0.4-0.7Ti,0.008-0.02N,0.01-0.2Ce,余两为Fe。此外,举例而言,它的抗热裂性和可焊接性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按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将是提供在高温场合、主要在一种蒸汽环境下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氧化性的18Cr-10Ni型钢,并因此有较长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将是提供具有较高的最高使用温度的18Cr-10Ni型钢。按在权利要求1中所规定的分析组分提供的钢类,可以令人惊奇地达到上述和其它的目的。大体上,本专利技术是由经调整和改进的SS2337变种组成的,它的分析成分如下(%重量)C:0.04-0.08Si:0.3-0.7Mn:1.3-1.7P最大值0.040S最大值0.015Cr:17.0-17.8Ni:10.0-11.1Mo最大值0.7Ti最大值0.6Cu最大值0.6Nb最大值0.05N最大值0.050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把稀土金属,即纯镧,添加到基本上相当于上述SS2337的合金中,然而,不同之点是其中某些元素的范围加宽了。纯镧的添加产生了在空气中和水蒸汽中令人惊异的优良的抗氧化性,并保持良好的强度和腐蚀性。广泛的研究已经表明,就氧化性和热加工性而言,该含量的最佳范围是0.02%(重量)<La≤0.11%(重量)。不受任何基本理论之束缚,认为氧化性质的提高依赖于被溶解在钢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因此,降低诸如S,O和N类元素含量是重要的。下面列举了每一元素优选选用范围碳与Ti一起给材料提供足够的蠕变强度。过高量会造成碳化铬沉积,产生两方面负效应a)碳化物在晶粒界面上的析出,增加了晶间腐蚀的危险,也即,该材料被敏化了。b)碳化铬与铬结合,会使材料抗氧化性变劣。由于这些原因,所选用的碳含量最大值为0.12%(重量),优选的最大值为0.10%(重量),特别是在0.04-0.08%(重量)。硅提供优良的可焊接性和可浇铸性。过高的硅含量会造成脆性。因此,适用的硅含量为最大值1.0%(重量),优选的最大值为0.75%(重量),特别是0.3-0.7%(重量)。铬提供优良抗腐和抗氧化性。然而,铬是铁素体稳定元素,由于产生所谓的σ-相,过高的铬含量会增加脆性的危险。由于这些原因,选用的铬含量范围在16-22%(重量),优选范围在17-20%(重量),特别是17-19%(重量)。锰对硫有高的亲和力,生成MnS。在制作时,这点改善了可加工性,并且在焊接时,提高了对热裂纹形成的抗性。再有,锰是奥氏体稳定剂,它对任何脆性起抵消作用。另一方面,Mn成为高合金成本的原因之一。由于这些理由,适用的锰含量的选定在最大值2.0%(重量),优选的范围为1.3%-1.7%(重量)。镍是奥氏体稳定剂,添加镍以获得奥氏体结构,提高强度,抵消脆性。然而,镍形成高合金成本,这点与锰相同。由于这些理由,合适的镍含量范围选定在8-14%(重量),优选范围为9.0-13.0%(重量),特别是在9.5-11.5%(重量)。钼会促进脆性σ-相析出。因此,Mo的含量不应当超过1.0%(重量)。钛对碳有高亲和力,通过碳化物形成,提高蠕变强度,在固溶体中的钛也提供良好的蠕变强度。Ti与碳结合的事实也降低了在晶粒界面析出碳化铬(所谓敏化)的危险。另一方面,过高的钛含量会产生脆性。由于这些原因,Ti含量不应当低于碳含量的4倍,并且,不超过0.80%(重量)。另一可选择方法,可以用铌而不是用钛使该钢稳定化。按与对钛相同理由,适用的铌含量不应当低于碳含量的8倍,并且不应当超过1.0%(重量)。氧、氮和硫一般以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形式与所选用的稀土金属相结合。因此,这些元素不会提高抗氧化性。由于这些原因,S和O两元素之中每一元素的含量不应超过0.03%(重量),N元素含量不应超过0.05%(重量)。优选的S和O含量不应超过0.005%(重量),N含量不应超过0.02%(重量)。镧如上所述可提高抗氧化性,也以小量方式添加。低于某一浓度,这种提高效果不明显。在添加量超过某一限度后,抗氧化性不会进一步提高。由于这些理由,合适的镧含量选定在0.02-0.11%(重量)之间,优选范围为0.05-0.10%(重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显示在700℃水蒸气中氧化试样3000小时的试验结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按如下分析成分(%重量)的奥氏体不锈钢: C:<0.12, Si:<1.0, Cr:16-22, Mn:<2.0, Ni:8-14, Mo:<1.0, Ti:>4倍的C%(重量)并且<0.8,或者Nb:8倍的C%(重量)并且<1.0, S:<0.03, O:<0.03, N:<0.05, La:≥0.02并≤0.11, 余量为Fe和正常出现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林登
申请(专利权)人:桑德维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