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性、高耐磨蚀性浆体管线用钢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539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韧性、高耐磨蚀性浆体管线用钢的制造方法,是经过冶炼、锻造、热轧、冷却后卷取,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0.02~0.05、Mn0.50~1.0、Si0.15~0.45、Cr0.50~0.80、Cu0.15~0.40、Ni0.10~0.25、Mo0.15~0.30、Nb0.02~0.05、Ca0.0010~0.0080、N0.0070~0.03、Ti0.01~0.022、S≤0.0060,卷取温度为:540±20℃。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固溶氮和析出氮化物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良好的焊接性以及高耐磨蚀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金钢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浆体输送管线用钢的制造方法。目前,针对浆体(煤浆、灰浆和矿浆等)输送管线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都是用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X-系列管线钢或者耐候钢代用,例如X-60,其成分为C 0.08~0.12,Mn1.2~1.5,Nb<0.05,V<0.05,Ti<0.05。有些钢种还加入Cu、Ni、Mo。由于浆体管线输送钢要求高韧性、高焊接性能、高强度(>420MPa),同时该钢是在液固双相介质工作,受到液体介质的腐蚀性和固体颗粒的磨损性的双重作用,现有管线钢的耐磨蚀性难于满足技术要求。例如美国于1984~1991年使用X-52管线钢输送磷矿,经使用发现,管壁磨蚀率为230μm/年,超过设计标准150μm/年,后来在某些地段改为X-56,但其管壁磨蚀率仍然超过设计标准。其原因在于提高耐磨蚀性的方法会降低钢的可焊接性。反之亦然。因此,现有合金化技术无法在浆体输送管线钢方面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难于解决焊接性和耐磨蚀性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3-46445公开了一种“具有低温韧性、耐蚀、耐磨损性优异的钢板的制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韧性、高耐磨蚀性浆体管线用钢的制造方法,是经过冶炼、锻造、热轧、冷却后卷取,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 0.02~0.05、Mn 0.50~1.0、Si 0.15~0.45、Cr 0.50~0.80、Cu 0.15~0.40、Ni 0.10~0.25、Mo 0.15~0.30、Nb 0.02~0.05、Ca 0.0010~0.0080、N 0.0070~0.03、Ti 0.01~0.022、S≤0.0060,卷取温度为:540±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来珠王建会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