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90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35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操作机构和灭弧室,所述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位于壳体下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与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灭弧室与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灭弧室与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引导电弧从产品底部区域喷出,起到保护灭弧装置与手柄之间的器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Circuit breaker

A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an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n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installed in the shell for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re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is locat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for isolating the arc chamber from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o prevent the arc from being sprayed upward. The isolation structure of the magnetic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s located between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By setting an isolat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guides the arc from the bottom area of the product to protect the device between the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the handle, so a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断路器的产品为解决短路分断时电弧从手柄位置区域喷出问题,多采用在外壳装配手柄区域设计薄壁特征,用以封闭外壳与手柄之间的喷弧缝隙,以起到阻止电弧从手柄区域喷出,避免电弧喷射对人身造成伤害。但手柄与灭弧装置之间的部分(如短路保护系统、操作机构等)却仍会受到电弧的喷射、溅射;电弧的喷射容易将操作结构中的弹簧,小电流规格的线圈漆包线等熔断,造成功能性失效;弹簧、漆包线等熔蚀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颗粒,在内部高气压的作用下,金属颗粒可溅射至断路器内部的任何位置,引起产品滑扣、不通电等一系列问题。在断路器的短路保护系统部分,线圈与支架的连接多采用点焊方式实现,点焊时容易造成支架发生形变,导致在装配时与外壳干涉,增大了装配难度,降低生产效率。现有的隔板(设置在底座与上盖之间)为一体结构,在上下动触头支持、接线端子的装配或分拆带来不便,动触头支持运动不稳定,影响断路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安装拆卸方便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和灭弧室5,所述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5位于壳体下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之间。进一步,所述隔离结构由设置于壳体上的多组分隔离结构拼接而成。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底座9、与底座9扣合的盖板8、底座9的一侧设置的用于安装一侧接线端子4的第一隔板7和底座9另一侧设置用于安装另一侧接线端子4的第二隔板6;所述隔离结构包括壳体依次紧挨设置的第一分隔离结构,第二分隔离结构,第三分隔离结构和第四分隔离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起7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一凸起72配合的第二凸起82,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靠近断路器一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为L形,第一凸起72包括第一凸板721和与第一凸板721垂直的第二凸板722,第二凸起82包括与第一凸板721相应的第三凸板821和与第二凸板722相应的第四凸板822。进一步,所述第二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起7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三凸起71配合的第四凸起84;所述第三凸起71和第四凸起84为平板凸起。进一步,所述第三分隔离结构包括底座9底面凸出设置的第五凸起51、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拼接的第六凸起6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和第六凸起61相应的第七凸起83,所述第五凸起51、第六凸起61和第七凸起83均为平板状。进一步,所述第四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第八凸起6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八凸起62相应的第九凸起81,第八凸起62和第九凸起81为用于安装螺钉的圆柱状凸起。进一步,所述电磁系统1包括铁心12,缠绕于铁心12上的线圈11,与线圈11一端连接的接线板14和与线圈11另一端连接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与线圈11的另一端焊接处的一侧设有用于避让线圈11的透料槽131;所述线圈11与支架13的焊接处的一侧设有与透料槽131相应的线圈圆角111。进一步,还包括过载保护机构10,所述电磁系统1设于底座9的中部,灭弧室5位于电磁系统1的正下方,操作机构2位于电磁系统1的一侧,过载保护机构10位于灭弧室的一侧靠近壳体内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U型杆21、锁扣22、跳扣23、和支座24,所述U型杆21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锁扣22连接,支座24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锁扣22和跳扣23枢转连接在支座24上,锁扣22和跳扣23搭扣连接,支座24的端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5,触头支持25的端部设有动触头,底座9内固定安装有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的静触头,静触头位于灭弧室5的一侧,当电路短路时,电磁系统1的撞针顶开跳扣23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触头支持25枢转连接有脱扣挂钩26,脱扣挂钩26的端部与过载保护机构10的双金属片的一侧相对设置,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碰脱扣挂钩26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7位于灭弧室5的出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位于的灭弧室的入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朝向灭弧室5一侧延伸设有延伸板6a,延伸板6a伸至灭弧室的入弧口处,操作机构2的两相的触头支持25被延伸板6a分隔;第二隔板6的背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隔板6下方触头支持25的滑槽66。本技术通过在灭弧室与电磁系统和操作机构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引导电弧从产品底部区域喷出,起到保护灭弧装置与手柄之间的器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所述隔离结构由设置于壳体上的多组分隔离结构拼接而成,采用拼接的隔离结构,便于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底座未安装第一隔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的安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隔板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隔板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隔板的背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脱扣挂钩和导向块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电磁系统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电磁系统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断路器,包括由底座9、与底座9扣合的盖8和隔板组成的壳体和安装于底座9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灭弧室5、过载保护机构10。所述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5位于壳体下部,电磁系统1设于底座9的中部,灭弧室5位于电磁系统1的正下方,操作机构2位于电磁系统1的一侧,过载保护机构10位于灭弧室的一侧靠近壳体内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本技术的断路器的内部简单紧凑,便于断路器小型化设计。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U型杆21、锁扣22、跳扣23、和支座24,所述U型杆21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锁扣22连接,支座24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锁扣22和跳扣23枢转连接在支座24上,锁扣22和跳扣23搭扣连接,支座24的端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5,触头支持25的端部设有动触头,底座9内固定安装有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的静触头,静触头位于灭弧室5的一侧,当电路短路时,电磁系统1的撞针顶开跳扣23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触头支持25枢转连接有脱扣挂钩26,脱扣挂钩26的端部与过载保护机构10的双金属片的一侧相对设置,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碰脱扣挂钩26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本技术的操作机构2的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便于操作结构的小型化设计。如图9-11所示,本技术断路器的电磁系统1包括铁心12,缠绕于铁心12上的线圈11,与线圈11一端连接的接线板14和与线圈11另一端连接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与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和灭弧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5)位于壳体下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和灭弧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5)位于壳体下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由设置于壳体上的多组分隔离结构拼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9)、与底座(9)扣合的盖板(8)、底座(9)的一侧设置的用于安装一侧接线端子(4)的第一隔板(7)和底座(9)另一侧设置用于安装另一侧接线端子(4)的第二隔板(6);所述隔离结构包括壳体依次紧挨设置的第一分隔离结构,第二分隔离结构,第三分隔离结构和第四分隔离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起(7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一凸起(72)配合的第二凸起(82),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靠近断路器一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为L形,第一凸起(72)包括第一凸板(721)和与第一凸板(721)垂直的第二凸板(722),第二凸起(82)包括与第一凸板(721)相应的第三凸板(821)和与第二凸板(722)相应的第四凸板(82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起(7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三凸起(71)配合的第四凸起(84);所述第三凸起(71)和第四凸起(84)为平板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离结构包括底座(9)底面凸出设置的第五凸起(51)、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拼接的第六凸起(6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和第六凸起(61)相应的第七凸起(83),所述第五凸起(51)、第六凸起(61)和第七凸起(83)均为平板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徐应军李杰单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