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两辊浇铸设备的浇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05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辊浇铸设备的浇铸辊在与最终尺寸接近地浇铸由非铁金属,特别是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带材时,应该可以经受住变换的温度负荷和高的轧制压力。为此目的,其外壳由可时效硬化的铜合金构成,所述铜合金含有-分别以重量百分比说明-0.4%-2%可以部分由镍替代的钴,0.1%-0.5%铍,选择性存在的0.03%-0.5%锆,0.005%-0.1%镁和任选的最多0.15%选自包括铌,锰,钽,钒,钛,铬,铈和铪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余量的铜,包括制备引起的杂质和通用的加工添加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两辊浇铸设备的浇铸辊。世界范围的,特别是钢铁工业的目标,即为了节省热和/或冷成型步骤而尽可能与最终尺寸接近地浇铸半制品,自从约1980年以来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例如在单辊和双辊连续浇铸工艺方面。在这些浇铸工艺中,在浇铸只能很困难地热轧的钢合金,镍,铜以及合金时,在熔体的浇入区域内,水冷却的辊或轧辊出现很高的表面温度。该温度例如在与最终尺寸接近地浇铸钢合金时,为350℃-450℃,其中浇铸辊(Giesswalzen)外壳由电导率为48Sm/mm2,热导率为约320W/mK的CuCrZr材料构成。以CuCrZr为基础的材料目前为止特别用于高热应力的连续浇铸结晶器和浇铸齿轮(Giessraeder)。这些材料的表面温度通过在浇入区域之前的短时间内,在每转中周期性地冷却浇铸辊,降到约150℃-200℃。相反,浇铸辊的冷却的后侧面在循环中,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保持在约30℃-40℃。表面与后侧面之间的温度梯度,结合浇铸辊的表面温度的周期性改变,使外壳材料的表面范围内产生热应力。根据对目前应用的CuCrZr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以±0.3%的伸长幅度,0.5赫兹的频率---这些参数相当于浇铸辊的转速为30U/min---进行的疲劳行为研究,例如在最大表面温度为400℃,相应于在水冷却的上面25mm的壁厚,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直到裂纹形成之前的期望寿命为3000个周期。因此,浇铸辊必须在约100分钟的相对短的运转时间后,为消除表面裂纹而进行修整。这里,修整之间的使用寿命还基本上取决于浇铸面上的润滑剂/脱模剂的效率、设计的和工艺决定的冷却以及浇铸速度。为了更换浇铸辊,必须停住浇铸机器,中断浇铸过程。对于这一应用情况,经过证明的冷铸模材料CuCrZr的另一个缺点是相对较小的硬度,约110HBW-130HBW。但是,对于单辊或双辊连续浇铸工艺,不可避免的是,在浇入区域之前,钢溅滴已经到达辊的表面。然后,凝固的钢粒子挤压入相对较软的浇铸辊的表面,由此明显损害了约1.5mm-4mm厚的浇铸带的表面质量。已知的添加最多1%铌的CuNiBe合金的较小的电导率,与CuCrZr合金相比较,导致较高的表面温度。因为电导率大致与热导率成正比,所以CuNiBe合金构成的浇铸辊的外壳的表面温度,与带有由CuCrZr合金构成的外壳的,表面最高温度为400℃,后侧面为30℃的浇铸辊相比,提高到约540℃。三元CuNiBe或CuCoBe合金虽然原则上具有高于200HBW的布氏硬度,但是由这些材料制备的标准半制品,例如用于制备电阻焊接电极的棒或用于制备弹簧或铅框(Leadframe)的金属板或带的电导率,最多达到在26Sm/mm2-约32Sm/mm2范围内的数值。在最佳条件下,用这种标准材料只可能实现浇铸辊的外壳的表面温度为约585℃。对于由US专利4,179,314原则上已知的CuCoBeZr或CuNiBeZr合金,也没有给出这样的暗示,即有目的地选择合金成分,可以实现电导率数值>38Sm/mm2,同时最低硬度为200HBW。在EP0 548 636 B1中,视为现有技术的还有使用可时效硬化的铜合金作为制备浇铸辊(Giesswalzen)和浇铸齿轮的材料,该铜合金由1.0%-2.6%可以完全或部分由钴替代的镍,0.1%-0.45%铍,选择性的0.05%-0.25%锆和任选的最多0.15%的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铌,钽,钒,钛,铬,铈和铪的元素,其余为铜构成,包括制备引起的杂质和通用的加工添加剂,其布氏硬度至少为200HBW,电导率高于38Sm/mm2。这种组成的合金,例如合金CuCo2Be0.5或CuNi2Be0.5,基于相对较高的合金元素含量而在热压成型性方面有缺点。但是,为从几毫米晶粒大小的粗晶粒的铸态组织出发,实现晶粒大小<1.5mm(根据ASTM E112)的细晶粒的产品,要求高的热变形度。特别是对于大型的浇铸辊,迄今只有用很高的费用才可制备足够大的,具有足够好的质量的铸锭;但是,为了用合理的费用,实现用以铸态组织重结晶为细晶粒组织的足够高的热压捏和工业成型设备,还几乎设有可供使用的。本专利技术---从现有技术出发---的任务在于,提供作为双辊浇铸设备的组成部分的浇铸辊,其在与最终尺寸接近地浇铸由非铁金属构成的带时,可以在高的使用寿命下毫无困难地经受住变换的温度负荷和高的轧制压力。这一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得以实现。通过使用含有有意识地分阶的低Co和Be含量的CuCoBeZr(Mg)合金,一方面可以保证材料的足够的可时效硬化性,以实现高强度、硬度和电导性;另一方面只要求很小的热变形度(Warmumformgrade)来实现浇铸组织的完全重结晶,并建立具有足够塑性的细晶粒组织。由于这样构成的浇铸辊作为两辊浇铸设备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将浇铸由非铁金属,特别是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带时的速度相对于配备纯钢外壳的辊装置的速度提高了两倍多。此外,实现了浇铸带的表面质量明显改善。也保证了外壳的使用寿命显著延长。浇铸辊可以是空心圆柱体,即本身刚性地没有核地构成。与待浇铸的带达到接触的表面,当然也可以是带有核,特别是钢核的外壳的组成部分。然后,此外壳在作为载体的核上热压配合,gehippt或绷紧,接着机械夹紧。此外可设想,在使用外壳时,该壳可以单呈多层地构成。浇铸辊的表面的包裹面可以制成圆柱形或带有波纹,以抵消可能的辊的弯曲。进一步改善外壳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抗拉强度,可以按权利要求2通过铜合金中含有0.03%-0.35%锆和0.005%-0.05%镁来有利地实现。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权利要求3),用于外壳的铜合金含有<1.0%钴,0.15%-0.3%铍和0.15%-0.3%锆。此外,按权利要求4,在外壳的铜合金中,钴与铍的比为2-15是有利的。特别是,按权利要求5,钴与铍的比为2.2-5。本专利技术允许相应于按权利要求6的特征,铜合金除了钴之外,还含有最高0.6%的镍。浇铸辊的机械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可以当按照权利要求7,外壳的铜合金含有最多0.15%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铌,锰,钽,钒,钛,铬,铈和铪的组的元素时实现。按权利要求8,外壳通过加工步骤浇铸,热成型,850℃-980℃下的固溶处理,最多30%的冷成型以及在400-550℃下,在4-32h的时间内时效硬化而制备,其中该外壳按照ASTM E112的最大的平均晶粒大小为1.5mm,硬度至少为170HBW,电导率至少为26Sm/mm2。特别有利的是,当按权利要求9外壳在已硬化状态下,具有按照ASTM E112的平均晶粒大小为30μm-500μm,硬度至少185HBW,电导率为30-36Sm/mm2,0.2%屈服点为至少450MPa,断裂伸长为至少12%。当相应于权利要求10的特征赋予外壳降低传热性或均匀热流的涂层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浇铸的由非铁金属,特别是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浇铸带的产品质量。此涂层有针对性地基于由铜合金构成的外壳在特别是在铝带时的操作性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即在浇铸和轧制过程开始时,由于铜与铝的相互作用,在外壳的表面形成粘附层,由此,在浇铸工艺的进一步的过程中,将铝压入铜表面,在此形成稳定的耐抗的扩散层,其厚度和性能通过浇铸速度和冷却条件基本上加以确定。由此改善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双辊浇铸设备的浇铸辊,其在与最终尺寸接近地浇铸由非铁金属构成的带材时,经受变换的温度负荷和高的轧制压力,其包括由可时效硬化的铜合金构成的外壳,所述铜合金含有---分别以wt.-%计---0.4%-2%可以部分由镍替代的钴,0.1%-0.5%铍,选择性存在的0.03%-0.5%锆,0.005%-0.1%镁和任选的最多0.15%选自包括铌,锰,钽,钒,钛,铬,铈和铪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余量的铜,包括制备引起的杂质和通用的加工添加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罗德F雷彻特T赫尔曼坎普HG沃伯克
申请(专利权)人:KM欧洲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