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铝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395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了一种具有高形成能力的铝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基非晶合金的特征是其元素组成的原子百分比为:镍8~12%,混合稀土4~6%,铝为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甩带工艺能够得到厚度为140μm的非晶条带,甩带过程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喷射压力为0.1~0.3MPa,喷射温度为950~1100℃。该合金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具有高形成能力的铝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铝合金作为现代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如何有效的改善其微观结构特性,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正成为当前材料工作者的主要研究目标.近年来,日本的Akihisa Inouc等人采用单辊快淬工艺在Al-RE,Al-V-Fe,Al-Cr-RE以及Al-Ni-Ce等合金系中制备出了非晶态合金,为铝合金组织制备多元化(非晶、纳米晶、准晶、微晶)以及铝合金应用范围的拓宽奠定了基础。因铝合金与其它合金系相比非晶形成能力有限,而且不符合通常非晶形成规律(多组元、深共晶、原子尺寸比)。因此,到目前为止,通过单辊快淬工艺所得到铝基非晶条带的最大厚度为65μm(Al-Ni-Ce合金系),不适于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的铝基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其能够获得更大尺寸的非晶条带,以便在工业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铝基非晶材料由铝、镍及混合稀土组成,其特征是各组分的原子百分比镍8~12%,混合稀土4~6%,其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基非晶合金,由铝、镍及混合稀土组成,其特征是各组分的原子百分比:镍8~12%,混合稀土4~6%,其余为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秀房王胜海贾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