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767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包括工字钢、支撑杆、立杆、横杆、三角楔块和短钢筋;下层梁及板预埋U型筋,下层板预埋第一埋件,上层梁预埋第二埋件,工字钢穿过U型筋,三角楔块上端顶紧U型筋,下端压紧工字钢,工字钢同三角楔块焊接,工字钢的下翼缘同第一埋件焊接,短钢筋按照立杆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上,第一连接板焊接在工字钢的一端,第二连接板同第二埋件焊接,支撑杆一端同第一连接板连接,另一端同第二连接板连接,立杆下端插入短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工字钢作为立杆支撑架,U型筋、三角楔块固定工字钢,短钢筋来防止立杆移动,支撑杆保证了工字钢同结构梁可靠地连接,确保架体安全可靠。

A cantilever scaffold for welding steel bea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ntilever scaffold for welding steel beams, including I-steel, support rod, vertical bar, cross bar, triangle wedge and short bar; lower layer beam and plate preburied U tendons, lower floor board pre buried first buried parts, second burial parts buried in the upper beam, I-steel through U reinforcement, and top of triangle wedge top to top U tendons. The end of the I-steel is welded with the triangle wedge, the lower flange of the I-steel is welded with the first buried part, the short bar is welded on the I-steel in turn,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welded on one end of the I-steel,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is welded with the second buried parts,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is the same as the first one. Two connection plate connection. Short steel bar is inser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construction. The I-steel is used as the support frame of the vertical rod. The U bar and the triangle wedge block the I-steel, the short bar to prevent the vertical rod movement. The support bar ensures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of the I-beam with the structural beam, and ensures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具
,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在外防护方面,传统技术中的脚手架都存在其承载性能、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悬挑钢梁就是伸出楼层的梁,一部分固定在楼板上,一部分伸出,在悬挑钢梁上搭建脚手架,必须考虑其承载性能、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等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常用悬挑脚手架结构复杂而且结构稳定性较差,施工不便,从而导致工期延长,提高施工成本。所以在施工现场,很多情况使用的悬挑脚手架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技术介绍一种易于施工,安全可靠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该悬挑式脚手架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工字钢作为立杆支撑架,U型筋、三角楔块固定工字钢,短钢筋来防止立杆移动,支撑杆保证了工字钢同结构梁可靠地连接,确保了架体安全可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包括第一U型筋、第二U型筋、第一埋件、第二埋件、工字钢、支撑杆、连接板、立杆、横杆、扣件、三角楔块和短钢筋;所述第一U型筋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梁上,第二U型筋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板,第一埋件预埋在下层板,所述第一埋件位于第一U型筋和第二U型筋之间;第二埋件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上层梁,所述工字钢一端依次穿过第一U型筋和第二U型筋;第一U型筋和第二U型筋内分别安装有三角楔块,所述U型筋和第二U型筋内分别安装三角楔块,三角楔块上端分别顶紧U型筋和第二U型筋,下端压紧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和三角楔块焊接,工字钢一端的下翼缘同板预埋的第一埋件焊接,所述短钢筋按照相邻立杆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另一端面上,第一连接板焊接在工字钢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同上层所述梁预埋的第二埋件焊接,支撑杆一端同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立杆的下端插入短钢筋,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杆。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U型筋和第二U型筋是圆钢筋加工而成,圆钢筋的直径为25mm~32mm,第一U型筋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梁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第二U型筋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板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埋件和第二埋件为ME型或MF型埋件,为厚12mm~18mm的钢板,钢板宽为工字钢的下翼缘宽加上10cm,所述第一埋件和第二埋件分别插入下层板和上层梁的钢筋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工字钢是热轧型钢,工字钢的一端伸入第一U型筋和第二U型筋中,另一端焊接第一连接板,短钢筋按照所述立杆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另一端面上。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由一块方钢板及两块带孔的半圆块钢板焊接,方钢板宽为工字钢的上翼缘减去6cm~8cm,长为20cm~30cm,厚为12mm~18mm,半圆块钢板是半圆形板块,直径为10cm~20cm,孔的直径为螺栓直径加上2mm。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两端开有孔;支撑杆一端同工字钢上焊接的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同上层梁的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扣件与立杆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三角楔块是三角钢板,三角楔块的长边同工字钢的上翼缘上表面贴紧,然后通过焊缝将两者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焊缝是角焊缝,三角楔块和工字钢为Q235B钢板时,焊条采用E43,工字钢为Q345B钢板时,焊条采用E50。上述方案中,所述短钢筋是螺纹钢,短钢筋的直径为立杆内径减去5mm~8mm,短钢筋长为20cm~3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工字钢作为立杆支撑架,U型筋、三角楔块固定工字钢,短钢筋来防止立杆移动,支撑杆保证了工字钢同结构梁可靠地连接,确保了架体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U型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三角楔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工字钢同U型筋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工字钢同U型筋连接侧面图。图中,1.梁;2.板;3.第一U型筋;4.埋件;5.工字钢;6.支撑杆;61.孔;7.第一连接板;71.孔;72.半圆块钢板;73.方钢板;8.立杆;9.横杆;10.扣件;11.三角楔块;12.焊缝;13.短钢筋;14.第二U型筋;15.第二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包括第一U型筋3、第二U型筋16、第一埋件4、第二埋件14、工字钢5、支撑杆6、连接板、立杆8、横杆9、扣件10、三角楔块11和短钢筋13等组成。所述第一U型筋3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梁1上,第二U型筋16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板2,第一埋件4预埋在下层板2,所述第一埋件4位于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之间;第二埋件14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上层梁1,所述工字钢5一端依次穿过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有三角楔块11,所述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三角楔块11,三角楔块11上端分别顶紧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下端压紧工字钢5,所述工字钢5和三角楔块11焊接,工字钢5一端的下翼缘同板2预埋的第一埋件4焊接,所述短钢筋13按照相邻立杆8的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5另一端面上,第一连接板7焊接在工字钢5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15同上层所述梁1预埋的第二埋件14焊接,支撑杆6一端同第一连接板7连接,另一端同第二连接板15连接,所述立杆8的下端插入短钢筋13,所述立杆8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杆9。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是圆钢筋加工而成,圆钢筋的直径为25mm~32mm,第一U型筋3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梁1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第二U型筋16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板2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所述第一埋件4和第二埋件14为ME型或MF型埋件,为厚12mm~18mm的钢板,钢板宽为工字钢5的下翼缘宽加上10cm,所述第一埋件4和第二埋件14分别插入下层板2和上层梁1的钢筋中。如图6所示,所述工字钢5是热轧型钢,工字钢5的一端伸入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中,另一端焊接第一连接板7,短钢筋13按照所述立杆8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5另一端面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15均由一块方钢板73及两块带孔71的半圆块钢板72焊接,方钢板73宽为工字钢5的上翼缘减去6cm~8cm,长为20cm~30cm,厚为12mm~18mm,半圆块钢板72是半圆形板块,直径为10cm~20cm,孔71的直径为螺栓直径加上2mm。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6两端开有孔61;支撑杆6一端同工字钢5上焊接的第一连接板7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半圆块钢板72上的孔71、支撑杆6上的孔61、半圆块钢板72上的孔71,旋上螺母固定,另一端同上层梁1的第二连接板15通过螺栓穿过半圆块钢板72上的孔71、支撑杆6上的孔61、半圆块钢板72上的孔71,旋上螺母固定。所述横杆9的两端分别通过扣件10与立杆8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三角楔块1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筋(3)、第二U型筋(16)、第一埋件(4)、第二埋件(14)、工字钢(5)、支撑杆(6)、连接板、立杆(8)、横杆(9)、扣件(10)、三角楔块(11)和短钢筋(13);所述第一U型筋(3)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梁(1)上,第二U型筋(16)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板(2),第一埋件(4)预埋在下层板(2),所述第一埋件(4)位于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之间;第二埋件(14)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上层梁(1),所述工字钢(5)一端依次穿过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有三角楔块(11),所述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三角楔块(11),三角楔块(11)上端分别顶紧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下端压紧工字钢(5),所述工字钢(5)和三角楔块(11)焊接,工字钢(5)一端的下翼缘同板(2)预埋的第一埋件(4)焊接,所述短钢筋(13)按照相邻立杆(8)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5)另一端面上,第一连接板(7)焊接在工字钢(5)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15)同上层所述梁(1)预埋的第二埋件(14)焊接,支撑杆(6)一端同第一连接板(7)连接,另一端同第二连接板(15)连接,所述立杆(8)的下端插入短钢筋(13),所述立杆(8)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筋(3)、第二U型筋(16)、第一埋件(4)、第二埋件(14)、工字钢(5)、支撑杆(6)、连接板、立杆(8)、横杆(9)、扣件(10)、三角楔块(11)和短钢筋(13);所述第一U型筋(3)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梁(1)上,第二U型筋(16)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下层板(2),第一埋件(4)预埋在下层板(2),所述第一埋件(4)位于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之间;第二埋件(14)预埋在建筑主体的上层梁(1),所述工字钢(5)一端依次穿过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有三角楔块(11),所述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内分别安装三角楔块(11),三角楔块(11)上端分别顶紧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下端压紧工字钢(5),所述工字钢(5)和三角楔块(11)焊接,工字钢(5)一端的下翼缘同板(2)预埋的第一埋件(4)焊接,所述短钢筋(13)按照相邻立杆(8)间距依次焊接在工字钢(5)另一端面上,第一连接板(7)焊接在工字钢(5)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板(15)同上层所述梁(1)预埋的第二埋件(14)焊接,支撑杆(6)一端同第一连接板(7)连接,另一端同第二连接板(15)连接,所述立杆(8)的下端插入短钢筋(13),所述立杆(8)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筋(3)和第二U型筋(16)是圆钢筋加工而成,圆钢筋的直径为25mm~32mm,第一U型筋(3)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梁(1)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第二U型筋(16)两端平直段预先埋入板(2)的上层钢筋下,并绑扎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钢梁焊接的悬挑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州马守志周伯明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