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76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涉及悬挑工字钢拆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至少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至少3根次梁、1块钢芭网;2根主梁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次梁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主梁与次梁之间相互垂直,主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主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工字钢紧固系统;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根“L”型圆钢、1根“7”型圆钢,“L”型圆钢与“7”型圆钢对接成方框,固定螺帽的一端与“7”型圆钢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紧固螺帽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该操作平台降低了悬挑工字钢拆除的人力物力成本及安全风险,缩短了拆除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本技术技术涉及悬挑工字钢拆除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构筑物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外围结构防护的必要性,往往在住宅类、写字楼类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会采用悬挑式脚手架进行结构安全性的防护。同时悬挑式脚手架通常采用工字钢作为其支撑点进行搭设。现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此类建筑的悬挑式脚手架往往分成若干悬挑段,第一悬挑层大多都会位于转换层或第一个标准层。同时伴随着住宅类销售展示的需要,悬挑式脚手架会根据实际需求在中间楼层进行拆除,而拆除的顶部楼层会利用重新悬挑工字钢的方法来满足施工要求。在这些悬挑工字钢的拆除过程中,因底部无操作平台而埋下了拆除的安全隐患。为拆除第一悬挑层及中间悬挑层的工字钢,现有技术中往往有如下做法:拆除第一悬挑层工字钢时,从地面搭设外架至悬挑层底部后进行工字钢的拆除;拆除中间悬挑层工字钢时,自下一楼板面进行悬挑外架搭设,悬挑出结构外作为操作平台。上述两种操作方法,均存在工程量大、人力物力消耗大、工期长的问题。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新的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字钢拆除过程中工程量大、人力物力消耗大、工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降低了悬挑工字钢拆除的人力物力成本,且降低了工字钢拆除的安全风险,缩短了拆除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至少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至少3根次梁、1块钢芭网;2根主梁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次梁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主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主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根“L”型圆钢、1根“7”型圆钢、固定螺帽、紧固螺帽,“L”型圆钢与“7”型圆钢对接成方框,方框的高度与工字钢高度一致,使得工字钢可以卡在方框内,固定螺帽的一端与“7”型圆钢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紧固螺帽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系统包含4根次梁,其中3根次梁设置在钢芭网的下端,支撑钢芭网。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螺帽的规格为M20。作为优选,所述紧固螺帽的规格为M16。作为优选,所述主梁使用的材料为14b#槽钢。作为优选,所述次梁使用的材料为5#槽钢。作为优选,所述主梁与“7”型圆钢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隔板。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所使用材料为钢板。作为优选,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0mm。作为优选,所述“7”型圆钢及“L”型圆钢所使用的材料均为16#圆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至少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至少3根次梁、1块钢芭网;2根主梁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次梁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主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主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根“L”型圆钢、1根“7”型圆钢、固定螺帽、紧固螺帽,“L”型圆钢与“7”型圆钢对接成方框,方框的高度与工字钢高度一致,使得工字钢可以卡在方框内,固定螺帽的一端与“7”型圆钢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紧固螺帽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该操作平台实现了全部悬挑层工字钢拆除施工;缩短了外架拆除工期;操作平台可周转使用,降低了悬挑工字钢拆除的人工费、材料费及其它成本,且降低了工字钢拆除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1-1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用于工字钢拆除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梁;2-次梁;3-隔板;4-“L”型圆钢;5-“7”型圆钢;6-钢芭网;7-固定螺帽;8-紧固螺帽;9-工字钢;11-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9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1、至少3根次梁2、1块钢芭网6。2根主梁1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次梁2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主梁1与次梁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主梁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6,主梁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具体的,每个主梁1上设置有两个工字钢紧固系统。主梁1上设置有安装槽11,工字钢紧固系统通过安装槽11固定在主梁1上。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根“L”型圆钢4、1根“7”型圆钢5、固定螺帽7、紧固螺帽8,“L”型圆钢4与“7”型圆钢5对接成方框,方框的高度与工字钢9高度一致,使得工字钢9可以卡在方框内。“L”型圆钢4与“7”型圆钢5穿过主梁1上的安装槽11,通过安装槽11固定在主梁1上。固定螺帽7的一端与“7”型圆钢5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4,紧固螺帽8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9,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对应的悬挑工字钢9卡在方框内,并使用紧固螺帽8将操作平台与工字钢9紧固。当然,每个支撑系统上设置的工字钢紧固系统的个数并不局限于四个,也可以少于四个或多于四个,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系统包含4根次梁2,其中3根次梁2设置在钢芭网6的下端,用于支撑钢芭网6,1根次梁2设置在主梁1上远离钢芭网6的一端,用于连接固定两根主梁1。当然,所述次梁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4根,也可以少于四根或多于4根。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螺帽7的规格为M20,当然,所述固定螺帽7的规格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固螺帽8的规格为M16,当然,所述紧固螺帽8的规格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梁1使用的材料为14b#槽钢,当然并不局限于此材料。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次梁2使用的材料为5#槽钢,当然并不局限于此材料。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梁1与“7”型圆钢5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隔板3。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板3所使用材料为钢板,当然并不局限于此材料。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0mm,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厚度。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7”型圆钢5及“L”型圆钢4所使用的材料均为16#圆钢,当然并不局限于此材料。以下对移动式操作平台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拆除上部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吊装就位→利用紧固螺帽将操作平台与悬挑工字钢9锁紧→进行工字钢9拆除→修补洞口→松开紧固螺帽→操作平台后移一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工字钢拆除完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至少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至少3根次梁、1块钢芭网;2根主梁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次梁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主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主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 根“L”型圆钢、1根“7”型圆钢、固定螺帽、紧固螺帽,“L”型圆钢与“7”型圆钢对接成方框,方框的高度与工字钢高度一致,使得工字钢可以卡在方框内,固定螺帽的一端与“7”型圆钢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紧固螺帽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和与支撑系统相配合的至少四个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2根主梁、至少3根次梁、1块钢芭网;2根主梁之间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次梁之间亦呈平行状间隔分布,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主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钢芭网,主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所述工字钢紧固系统包括1根“L”型圆钢、1根“7”型圆钢、固定螺帽、紧固螺帽,“L”型圆钢与“7”型圆钢对接成方框,方框的高度与工字钢高度一致,使得工字钢可以卡在方框内,固定螺帽的一端与“7”型圆钢焊接,中心穿过“L”型圆钢,紧固螺帽用于固定操作平台与工字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含4根次梁,其中3根次梁设置在钢芭网的下端,支撑钢芭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挑工字钢拆除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珊娄涛张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