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49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其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底盘上部固定有蓄能电池,蓄能电池具有两个输出动力部,每个输出动力部各与一个行走机构连接,底盘上固定有水管固定架,水管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一Z型水管,底盘上部覆盖有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第一Z型水管、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依次衔接;水炮发射机构包括水炮容纳腔以及设置在水炮容纳腔端部的水炮加压泵,水炮容纳腔与第二Z型水管连通,水炮加压泵设置在水炮容纳腔和第二Z型水管之间;水炮容纳腔上设置有水炮摄像头和无线收发器,水炮摄像头用于采集火灾现场图像。

A fire fighting robot carrying large flow water cann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re fighting robot carrying large flow water cannon, which includes a chassis, each side of the chassis is provided with a walking mechanism, the upper part of the chassis is fixed with an energy storage battery, the accumulator battery has two output power parts, each output power unit is connected with a walking mechanism, and the chassis is fixed with a pipe solid. On the fixed frame, the first Z pipe is fixed on the pipe fixed frame, the upper part of the chassis is covered with a shell, and the second Z pipe and the water gun launcher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hell. The first Z type pipe, the second Z type pipe and the water gun launcher are connected in turn; the water gun launcher includes the water cannon accommodator chamber and the end of the water cannon accommodating chamber. The water cannon pressur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Z pipe. The water cannon pressure pum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cannon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the second Z pipe. The Water Cannon camera and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are arranged on the water cannon chamber, and the Water Cannon camera is used to collect the fire scene ima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涉及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消防机器人越来越多的用于代替消防队员进入到火场一线进行灭火战斗,显著提高了消防部队扑灭特大恶性火灾的实战能力,对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灭火救援人员的伤亡也产生重要了作用。目前的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往往通过加大自身重量,增大消防机器人与地面的摩擦力来抵抗水炮发射的后坐力。因此,应用于大型火灾的消防机器人通常都体积大,重量大。然而体积大,重量大的消防机器人加工成本及运输成本高,同时进入火场灭火时体积庞大,不易操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其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底盘上部固定有蓄能电池,蓄能电池具有两个输出动力部,每个输出动力部各与一个行走机构连接,底盘上固定有水管固定架,水管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一Z型水管,底盘上部覆盖有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第一Z型水管、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依次衔接;水炮发射机构包括水炮容纳腔以及设置在水炮容纳腔端部的水炮加压泵,水炮容纳腔与第二Z型水管连通,水炮加压泵设置在水炮容纳腔和第二Z型水管之间;水炮容纳腔上设置有水炮摄像头和无线收发器,水炮摄像头用于采集火灾现场图像;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行走摄像头,行走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走路面的图像;外壳上部固定有安装云台,安装云台上部固定有摄像机,水炮发射机构下部具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摄像机均与外壳上的控制机构电连接;行走机构包括与输出动力部传动连接的驱动轮组件,驱动轮组件的左侧铰接有第一摆架,第一摆架的左侧铰接有第二摆架,第二摆架的左侧铰接有第三摆架,第三摆架为Y型架体,其一端与第二摆架铰接,另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履带依次绕过驱动轮组件、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和驱动轮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张紧轮位于履带的内侧;第二摆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三摆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第一摆架和第二摆架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上还铰接有第一剪叉和第二剪叉,第一剪叉和第二剪叉交叉设置,两者的上端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第一剪叉的下端铰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轮,第二剪叉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轮,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均与履带接触。履带的内侧设置有梯形齿,履带的外侧设置有抓地凸块,抓地凸块与履带之间可拆卸连接。驱动轮组件包括与输出动力部连接的短轴,短轴上连接有安装架和主动轮,安装架上还设置有被动轮和驱动轮,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被动轮和驱动轮同轴连接,驱动轮的两侧设置有拨动杆,拨动杆与梯形齿作用;驱动轮的侧面还设置有缓冲张紧机构。第一Z型水管与第二Z型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连接,第二Z型水管与水炮发射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底座的后端具有警示灯,警示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底座的后端两侧。水炮加压泵具有多个发射等级,旋转机构包括水平旋转电机、俯仰摆动电机,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底盘的前端具有两个强光灯,强光灯通过灯架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灯架能够绕着底盘旋转调整照射角度。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挂持部,其中一个挂持部上固定有安全叉,另一个挂持部上固定有消防斧。挂持部包括多个呈直线设置的卡扣,卡扣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部具有磁性吸附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发射不同等级的水炮,在进行行进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物,摄像头能够进行提前拍摄预警,而其底部的行走机构具有多个摆动架,能够进行有效的缓冲和支撑。附图说明: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其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4,底盘上部固定有蓄能电池30,蓄能电池30具有两个输出动力部31,每个输出动力部31各与一个行走机构4连接,底盘上固定有水管固定架32,水管固定架32上固定有第一Z型水管21,底盘上部覆盖有外壳10,外壳10上设置有第二Z型水管22以及水炮发射机构,第一Z型水管21、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依次衔接;水炮发射机构包括水炮容纳腔221以及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端部的水炮加压泵220,水炮容纳腔221与第二Z型水管连通,水炮加压泵220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和第二Z型水管之间;水炮容纳腔221上设置有水炮摄像头和无线收发器,水炮摄像头用于采集火灾现场图像;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行走摄像头,行走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走路面的图像;外壳10上部固定有安装云台14,安装云台14上部固定有摄像机140,水炮发射机构下部具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摄像机140均与外壳10上的控制机构电连接;行走机构4包括与输出动力部31传动连接的驱动轮组件41,驱动轮组件41的左侧铰接有第一摆架42,第一摆架42的左侧铰接有第二摆架43,第二摆架43的左侧铰接有第三摆架44,第三摆架44为Y型架体,其一端与第二摆架43铰接,另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从动轮441和第二从动轮442,履带40依次绕过驱动轮组件41、第一从动轮441以及第二从动轮442,第一从动轮441和驱动轮组件41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47,张紧轮47位于履带40的内侧;第二摆架4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三摆架4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430;第一摆架42和第二摆架43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上还铰接有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交叉设置,两者的上端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450;第一剪叉45的下端铰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轮451,第二剪叉46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轮461,第一支撑轮451和第二支撑轮461均与履带40接触。履带40的内侧设置有梯形齿402,履带40的外侧设置有抓地凸块401,抓地凸块401与履带40之间可拆卸连接。驱动轮组件41包括与输出动力部31连接的短轴411,短轴411上连接有安装架410和主动轮412,安装架410上还设置有被动轮413和驱动轮414,主动轮412和被动轮413之间通过链条连接,被动轮413和驱动轮414同轴连接,驱动轮414的两侧设置有拨动杆415,拨动杆415与梯形齿402作用;驱动轮414的侧面还设置有缓冲张紧机构48。第一Z型水管21与第二Z型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法兰23固定连接,第二Z型水管与水炮发射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法兰24固定连接。底座的后端具有警示灯11,警示灯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底座的后端两侧。水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4),底盘上部固定有蓄能电池(30),蓄能电池(30)具有两个输出动力部(31),每个输出动力部(31)各与一个行走机构(4)连接,底盘上固定有水管固定架(32),水管固定架(32)上固定有第一Z型水管(21),底盘上部覆盖有外壳(10),外壳(10)上设置有第二Z型水管(22)以及水炮发射机构,第一Z型水管(21)、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依次衔接;水炮发射机构包括水炮容纳腔(221)以及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端部的水炮加压泵(220),水炮容纳腔(221)与第二Z型水管连通,水炮加压泵(220)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和第二Z型水管之间;水炮容纳腔(221)上设置有水炮摄像头和无线收发器,水炮摄像头用于采集火灾现场图像;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行走摄像头,行走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走路面的图像;外壳(10)上部固定有安装云台(14),安装云台(14)上部固定有摄像机(140),水炮发射机构下部具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摄像机(140)均与外壳(10)上的控制机构电连接;行走机构(4)包括与输出动力部(31)传动连接的驱动轮组件(41),驱动轮组件(41)的左侧铰接有第一摆架(42),第一摆架(42)的左侧铰接有第二摆架(43),第二摆架(43)的左侧铰接有第三摆架(44),第三摆架(44)为Y型架体,其一端与第二摆架(43)铰接,另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从动轮(441)和第二从动轮(442),履带(40)依次绕过驱动轮组件(41)、第一从动轮(441)以及第二从动轮(442),第一从动轮(441)和驱动轮组件(41)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47),张紧轮(47)位于履带(40)的内侧;第二摆架(4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三摆架(4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430);第一摆架(42)和第二摆架(43)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上还铰接有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交叉设置,两者的上端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450);第一剪叉(45)的下端铰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轮(451),第二剪叉(46)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轮(461),第一支撑轮(451)和第二支撑轮(461)均与履带(40)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载大流量水炮的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盘,底盘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4),底盘上部固定有蓄能电池(30),蓄能电池(30)具有两个输出动力部(31),每个输出动力部(31)各与一个行走机构(4)连接,底盘上固定有水管固定架(32),水管固定架(32)上固定有第一Z型水管(21),底盘上部覆盖有外壳(10),外壳(10)上设置有第二Z型水管(22)以及水炮发射机构,第一Z型水管(21)、第二Z型水管以及水炮发射机构依次衔接;水炮发射机构包括水炮容纳腔(221)以及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端部的水炮加压泵(220),水炮容纳腔(221)与第二Z型水管连通,水炮加压泵(220)设置在水炮容纳腔(221)和第二Z型水管之间;水炮容纳腔(221)上设置有水炮摄像头和无线收发器,水炮摄像头用于采集火灾现场图像;底盘的前端设置有行走摄像头,行走摄像头用于采集行走路面的图像;外壳(10)上部固定有安装云台(14),安装云台(14)上部固定有摄像机(140),水炮发射机构下部具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摄像机(140)均与外壳(10)上的控制机构电连接;行走机构(4)包括与输出动力部(31)传动连接的驱动轮组件(41),驱动轮组件(41)的左侧铰接有第一摆架(42),第一摆架(42)的左侧铰接有第二摆架(43),第二摆架(43)的左侧铰接有第三摆架(44),第三摆架(44)为Y型架体,其一端与第二摆架(43)铰接,另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从动轮(441)和第二从动轮(442),履带(40)依次绕过驱动轮组件(41)、第一从动轮(441)以及第二从动轮(442),第一从动轮(441)和驱动轮组件(41)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47),张紧轮(47)位于履带(40)的内侧;第二摆架(4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三摆架(4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430);第一摆架(42)和第二摆架(43)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上还铰接有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第一剪叉(45)和第二剪叉(46)交叉设置,两者的上端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盛奇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