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247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引流管和负压瓶,负压瓶由主瓶和副瓶构成,主瓶盖上连接有主瓶负压管,副瓶盖上连接有副瓶负压管,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并联在总负压管上,总负压管与负压泵连接,总负压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水箱连接,主瓶的底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末端穿过副瓶盖伸入副瓶内,副瓶盖上还连接有进气管,副瓶的底壁上设有排液口,主瓶盖和副瓶盖上均设有用于检测瓶内压力的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瓶可持续进行引流工作,不用更换引流瓶,并可通过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向主瓶和副瓶内喷水,对主瓶和副瓶进行清洗,省去其他部件的装卸工序,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A washable medica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shable medica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negative pressure pump, a drainage tub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bottle. The negative pressure bottle is composed of a main bottle and a vice bottle. The main bottle cap is connected with a main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tube, a vice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tube is connected to the auxiliary bottle cap, the main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tube and the vice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pipe are in parallel to the total negative pressure pipe. A negative pressur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pipe, a branch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tank, a liquid outlet is provided on the bottom wall of the main bottle, the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pipe, the end of the outlet pipe is extended through the auxiliary bottle cap into the vice bottle, the auxiliary bottle cap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ipe, the bottom wall of the auxiliary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 mouth, the main bottle cap and the auxiliary cap are all set up. There is a pressure gauge used to test the pressure in the bottle. The main bottle of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replace the drainage bottle, and can spray water into the main bottle and the auxiliary bottle through the main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tube and the vice bottle negative pressure tube, and the main bottle and the vice bottle are cleaned, and the handling procedure of other parts is omitte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time and labor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是各种手术后必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装置是负压引流瓶,负压引流瓶由引流管和瓶体构成,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瓶体的进液口连接,负压接口与产生负压的装置连接,瓶体能容纳的液体量都是有一定限制,超过规定的液体量就没有吸收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经常更换引流瓶,这样操作麻烦,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容易感染伤口,并且引流瓶用过后需要将其他部件拆卸掉,从并内将液体倒出,进行清洗,清洗过后再将其他部件组装上去,这样操作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其可持续进行引流工作,并能进行清洗工作,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引流管和负压瓶,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引流管的后端与负压瓶连接,所述负压瓶由主瓶和副瓶构成,主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主瓶盖,副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副瓶盖,所述引流管的后端穿过主瓶盖伸入主瓶内,主瓶盖上连接有主瓶负压管,主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副瓶盖上连接有副瓶负压管,副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并联在总负压管上,总负压管与负压泵连接,所述总负压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水箱连接,支管上安装有输水泵和第三控制阀,总负压管上于支管和负压泵之间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主瓶的底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末端穿过副瓶盖伸入副瓶内,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五控制阀,所述副瓶盖上还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第六控制阀,副瓶的底壁上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第七控制阀,主瓶盖和副瓶盖上均设有用于检测瓶内压力的压力表。所述副瓶下方设有收集池,排液管的出口与收集池连接。所述主瓶负压管伸入主瓶内的一端设有第一淋浴头,副瓶负压管伸入副瓶内的一端设有第二淋浴头。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主屏和副瓶的外表面上均设有刻度线。本技术通过负压泵使得主瓶内产生负压,主瓶通过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当主瓶内液体量较多时,可通过负压泵使得副瓶内产生负压进而将主瓶内的液体吸入副瓶内,然后通过排液管排出,这样主瓶可持续进行引流工作,不用更换引流瓶,减少感染几率,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减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在总负压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水箱连接,可通过输水泵向总负压管内抽水,然后通过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向主瓶和副瓶内喷水,对主瓶和副瓶进行清洗,省去其他部件的装卸工序,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1、引流管2和负压瓶,引流管2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引流管的后端与负压瓶连接,负压瓶由主瓶3和副瓶4构成,主瓶3和副瓶4均为透明的瓶体,主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主瓶盖,副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副瓶盖,引流管2的后端穿过主瓶盖伸入主瓶内,主瓶盖上连接有主瓶负压管5,主瓶负压管5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6,副瓶盖上连接有副瓶负压管7,副瓶负压管7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8,主瓶负压管5和副瓶负压管7并联在总负压管9上,总负压管9与负压泵1连接,总负压管9上连接有支管10,支管10与水箱11连接,支管上安装有输水泵12和第三控制阀13,总负压管9上于支管和负压泵之间安装有第四控制阀14,所述主瓶的底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管15,出液管15的末端穿过副瓶盖伸入副瓶内,出液管15上安装有第五控制阀16,副瓶盖上还连接有进气管17,进气管17上安装有第六控制阀18,副瓶的底壁上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连接有排液管19,排液管上安装有第七控制阀20,当打开第六控制阀18后,进气管17便将副瓶的内部与外界连通,使得副瓶内的压强与外界一致,然后打开第七控制阀20,副瓶内的液体边会通过排液管19排出,主瓶盖和副瓶盖上均设有用于检测瓶内压力的压力表21,便于观察和控制主瓶和副瓶内的压力。副瓶下方设有收集池22,排液管的出口与收集池22连接,副瓶内的液体通过排液管19流入收集池22内收集。主瓶负压管伸入主瓶内的一端设有第一淋浴头23,副瓶负压管伸入副瓶内的一端设有第二淋浴头24,清洗水通过第一淋浴头23和第二淋浴头24喷射下来对主瓶和副瓶进行清洗,其清洗干净。引流管上设有调节阀25,其方便调节引流管的引流流速。主屏和副瓶的外表面上均设有刻度线26,其方便观察瓶体内的液体量。本技术具体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6和第四控制阀14,关闭第二控制阀8、第三控制阀13和第五控制阀16,启动负压泵抽吸主瓶内的空气,使得主瓶内产生负压,此时可通过引流管进行引流工作,主瓶内的液体量较多时,比如接近主瓶的顶部时,此时打开第二控制阀8,关闭第一控制阀6,负压泵抽吸副瓶内的空气,使得副瓶内产生负压,当副瓶内的压力小于主瓶内的压力时,打开第五控制阀16,主瓶内的液体便会通过出液管15进入副瓶内,主瓶内的液体量就会降低,当主瓶内的液体量较少时,可打开第一控制阀6,关闭第二控制阀8和第五控制阀16,负压泵对主瓶进行抽气,主瓶进行引流时中间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副瓶内的液体量较多时,关闭第二控制阀8和第五控制阀16,打开第六控制阀18,进气管将副瓶的内部和外界连通,使得副瓶内的压强和外界一致,然后打开第七控制阀20,副瓶内的液体便会通过排液管19进入收集池22内,副瓶内的液体排净后关闭第六控制阀18和第七控制阀20即可。如此进行操作,中间不用更换引流瓶,减少感染几率,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减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当要对主瓶3和副瓶4进行清洗时,关闭第四控制阀14,打开第三控制阀13和第六控制阀18,开启输水泵12,输水泵通过支管10和总负压管9向主瓶负压管5和副瓶负压管7输水,然后通过第一淋浴头23向主瓶内喷射水对主瓶进行清洗,通过第二淋浴头24向副瓶内喷射水对副瓶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关闭第三控制阀13、第一控制阀6和第六控制阀18,打开第四控制阀14开启负压泵对副瓶抽压,使得副瓶内产生负压,然后打开第五控制阀16,主瓶内的清洗水便会通过出液管15进入副瓶内,直至主瓶内的清洗水完全排出,然后关闭第二控制阀8和第五控制阀16,打开第六控制阀18,进气管将副瓶的内部和外界连通,使得副瓶内的压强和外界一致,然后打开第七控制阀20,副瓶内的清洗水便会通过排液管19进入收集池22内,副瓶内的清洗水排净后关闭第六控制阀18和第七控制阀20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引流管和负压瓶,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引流管的后端与负压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瓶由主瓶和副瓶构成,主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主瓶盖,副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副瓶盖,所述引流管的后端穿过主瓶盖伸入主瓶内,主瓶盖上连接有主瓶负压管,主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副瓶盖上连接有副瓶负压管,副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并联在总负压管上,总负压管与负压泵连接,所述总负压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水箱连接,支管上安装有输水泵和第三控制阀,总负压管上于支管和负压泵之间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主瓶的底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末端穿过副瓶盖伸入副瓶内,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五控制阀,所述副瓶盖上还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安装有第六控制阀,副瓶的底壁上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第七控制阀,主瓶盖和副瓶盖上均设有用于检测瓶内压力的压力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冲洗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引流管和负压瓶,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引流管的后端与负压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瓶由主瓶和副瓶构成,主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主瓶盖,副瓶的上端口处密封安装有副瓶盖,所述引流管的后端穿过主瓶盖伸入主瓶内,主瓶盖上连接有主瓶负压管,主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副瓶盖上连接有副瓶负压管,副瓶负压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主瓶负压管和副瓶负压管并联在总负压管上,总负压管与负压泵连接,所述总负压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水箱连接,支管上安装有输水泵和第三控制阀,总负压管上于支管和负压泵之间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主瓶的底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末端穿过副瓶盖伸入副瓶内,出液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波胡会琴高勇曹明卓王瑞平贠勇张军辉程慧娟张艳良王江龙张利娜蒋莉马全健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