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6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惯性导航系统结构中的典型机械装配零件,具体为一种轴承座。包括轴向连接且同轴的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所述轴承座体与电机转子座体中心设有直径相同且相通的通孔;所述轴承座体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座体、第二圆柱座体、外圆柱座体,所述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均由铝碳化硅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质量轻,易于加工、安装和拆卸,生产效率高,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尤其适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使用。通过将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一体化,减少了两者安装配合尺寸链,降低了轴承座结构的设计精度要求,减小了加工及装配难度,提高了框架旋转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惯性导航系统结构中的典型机械装配零件,具体为一种轴承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惯性导航系统,为提高战时效率,节省时间,越来越多的采用“三自”惯组(自标定、自对准、自检测)结构形式,实现在弹上免拆卸状态下完成测量模型参数的标定。“三自”惯组均采用双自由度旋转机构的一体化设计方案,为使该旋转机构得到较高的传动效率,通常需要通过轴承支撑在基体旋转框架上;同时为了结构紧凑,这就需要在框架上安装轴承座,用于支撑轴承。由于轴承座安装在惯组产品的内部,拆装、更换不方便,经常拆卸会影响产品的旋转及定位精度。由于惯性导航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对结构材料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一般的工业仪表更为严格。由于弹上惯导系统安装了结构形状复杂的精密惯性器件,并且对系统的轻质化、小型化、高精度、高稳定性均有较高要求,因此不仅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还要求材料必须具有密度小、比刚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良好导热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目前国内弹上捷联惯导系统的轴承座类结构零件主要采用的材料为合金结构钢(如45、40Cr、30Cr等)。合金结构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差,轴承座在发黑表面处理之后,静置于湿热或者盐雾环境一段时间后仍然会产生铁锈,给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合金结构钢材料为硬磁性材料,轴承座作为力矩电机转子的支撑结构,零件会保持较强的剩磁,影响导航精度。很多惯导系统对体积重量要求严苛,选用合金结构钢难以满足系统高性能、轻质化要求。为满足系统尺寸、重量指标的实现和环境适应性要求,寻找一种与合金结构钢相比密度小、比刚度高,并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良好可加工性能的新型材料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座,在满足刚强度的同时,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易于制造、安装和拆卸,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座,包括轴向连接且同轴的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所述轴承座体与电机转子座体中心设有直径相同且相通的通孔;所述轴承座体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座体、第二圆柱座体、外圆柱座体,所述第一圆柱座体靠近电机转子座体,所述第一圆柱座体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座体的外径,外圆柱座体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座体;所述第二圆柱座体设有多个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圆柱座体上设有与连接孔同轴且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的沉孔;所述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均由铝碳化硅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圆柱座体的外周设有轴肩。优选地,所述外圆柱座体的外周设有定位凸台。优选地,所述电机转子座体沿轴线方向分为三段,中间段的电机转子座体外周设置矩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外圆柱座体与第二圆柱座体之间设有第一退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座体与电机转子座体之间设有第二退刀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结构紧凑,质量轻,易于加工、安装和拆卸,生产效率高,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尤其适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使用。2、通过将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一体化,减少了两者安装配合尺寸链,降低了轴承座结构的设计精度要求,减小了加工及装配难度,提高了框架旋转的稳定性。3、通过采用新型铝碳化硅材料,提高了轴承座的稳定性,承载力及承载刚度,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导热性能高、化学稳定性好,无锈迹或其它杂质产生,因此不会对产品内部洁净度产生影响。4、铝碳化硅为抗磁性材料,当安装在框架上后,尽管电机转子为强磁性材料制作,但不会将轴承座磁化而使惯组内部形成复杂的磁场,有利于保证产品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轴承座,包括轴向连接且同轴的轴承座体1和电机转子座体2,轴承座体1与电机转子座体2中心设有直径相同且相通的通孔16;所述轴承座体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座体19、第二圆柱座体18、外圆柱座体17,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靠近电机转子座体2,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座体18的外径,外圆柱座体17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座体19;所述第二圆柱座体18设有多个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连接孔9,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上设有与连接孔9同轴且直径大于连接孔9的沉孔10;所述轴承座体和电机转子座体2均由铝碳化硅制成。第二圆柱座体18的外周设有轴肩5,外圆柱座体17的外周设有定位凸台7。用于安装轴承内圈的外圆柱面3,外圆柱面3内侧设有轴承轴向定位面4,轴承轴向定位面4外侧设有直径大于轴承外圆柱面直径的轴肩5,轴肩5直径应不大于所安装轴承内圈的大径,所述轴肩5右侧为铝碳化硅轴承座的连接定位端面6,该连接定位端面6与惯组旋转框架的安装面配合,用于铝碳化硅轴承座的轴向定位;连接定位端面6外侧设有与其垂直的定位凸台7,所述定位凸台7的外圆端面8与惯组旋转框架的安装孔采用H7/h6间隙配合,实现铝碳化硅轴承座的径向定位。所述连接定位端面6设有多个连接孔9,绕中心轴均匀分布,所述连接孔9的轴向内侧设有与连接孔同轴线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直径的沉孔10,用于安装轴承座的紧固螺钉。根据本技术结构的大小以及所承担的负荷大小,所述的连接孔数量可以从4个、6个或8个不等。外圆柱面3轴向高度应小于轴承宽度,使得轴承可实现轴向定位,并通过外侧的端盖安装面11,将端盖固连在此面上,压紧轴承内圈。电机转子座体2沿轴线方向分为三段,中间段的电机转子座体外周设置矩形凹槽13,用于电机转子安装时涂覆胶水,使电机转子与轴承座安装牢固。电机转子安装圆柱面12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定位面14,用于电机转子的轴向定位。所述电机转子安装圆柱面12轴向高度应小于电机转子宽度,使得电机转子可实现轴向定位,并通过外侧的安装定位面,将端盖固连在此面上,压紧电机转子。外圆柱座体17与第二圆柱座体18之间设有第一退刀槽15,第一圆柱座体19与电机转子座体2之间设有第二退刀槽20,确保圆柱面精磨时清根,达到所需精度要求。所述轴承座,包括中间的通孔16,可用于旋转框架信号线的传输,能够满足连接部位强度要求的同时,又能够减小该连接部位的应力,避免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损坏,并可有效减重。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尺寸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轴承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座,其特征是,包括轴向连接且同轴的轴承座体(1)和电机转子座体(2),所述轴承座体(1)与电机转子座体(2)中心设有直径相同且相通的通孔(16);所述轴承座体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座体(19)、第二圆柱座体(18)、外圆柱座体(17),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靠近电机转子座体(2),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座体(18)的外径,外圆柱座体(17)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座体(19);所述第二圆柱座体(18)设有多个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连接孔(9),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上设有与连接孔(9)同轴且直径大于连接孔(9)的沉孔(10);所述轴承座体(1)和电机转子座体(2)均由铝碳化硅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其特征是,包括轴向连接且同轴的轴承座体(1)和电机转子座体(2),所述轴承座体(1)与电机转子座体(2)中心设有直径相同且相通的通孔(16);所述轴承座体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圆柱座体(19)、第二圆柱座体(18)、外圆柱座体(17),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靠近电机转子座体(2),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座体(18)的外径,外圆柱座体(17)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座体(19);所述第二圆柱座体(18)设有多个沿中心轴均匀分布的连接孔(9),所述第一圆柱座体(19)上设有与连接孔(9)同轴且直径大于连接孔(9)的沉孔(10);所述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锦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