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673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立式轴承座,包括轴承装配部和安装部,所述轴承装配部为圆形,所述安装部位于轴承装配部底部两侧,所述轴承装配部的底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与安装部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安装部的底面相持平,并且所述支撑架与轴承安装部底面之间形成四个空隙,所述轴承装配部设有油嘴平台,所述油嘴平台凸出轴承装配部外壁,所述油嘴平台设有油孔,所述油孔贯通轴承装配部内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轴承座的安装面面积,提升了轴承座的承载能力,并且提高了散热性能,更好的保证轴承座的稳定性,大大延长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

Vertical bear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aring seat,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assembly part and the mounting part, assembly of the bearing is circular, the installation part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aring assembly of the bottom, the bear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cross,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fla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portion four, a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bearing installation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earing assembly department, a nozzle platform, the platform bearing assembly outer wall protruding nozzle, the nozzle hole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platform, which the oil hole of the bearing assembly and external wall,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installation area of the bearing seat, enhan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seat, and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bearing seat is better, bi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block is prolonged grea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轴承座
本技术涉及轴承座,特别涉及一种立式轴承座。
技术介绍
在机械领域中,带座外球面轴承的轴承座通常采用灰口铸铁制造,尤其在非满底外球面立式轴承的轴承座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种轴承座的底部中间处,因厚度最薄,且采用拉力式承载的方式来承载载荷,当承受较大载荷或冲击后很容易发生断裂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轴承座,它增加了轴承座的安装面面积,提升了轴承座的承载能力,并且提高了散热性能,更好的保证轴承座的稳定性,大大延长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轴承座,包括轴承装配部和安装部,所述轴承装配部为圆形,所述安装部位于轴承装配部底部两侧,所述安装部底面为安装面,所述轴承装配部与安装部连接处外壁为内凹弧面,所述轴承装配部的底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与安装部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安装面相持平,并且所述支撑架与轴承安装部底面之间形成四个空隙,所述轴承装配部设有油嘴平台,所述油嘴平台凸出轴承装配部外壁,所述油嘴平台设有油孔,所述油孔贯通轴承装配部内外壁。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位于第一层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层的宽度和长度大于于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层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口径大于第二安装孔口径,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方形,所述第一安装孔左侧或右侧对角分布有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与安装面持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支撑架的设计,增加了安装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轴承座的承载能力,同时支撑架与轴承安装部底面之间存在四个空隙,在轴承座工作时可以及时排出热量,大大延长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再者所述第一安装孔左侧或右侧对角分布有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与安装部底面持平,增加了安装面的面积,进一步的提高轴承座的承载能力,使得轴承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大大增加了轴承座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面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立式轴承座,包括轴承装配部1和安装部2,所述轴承装配部1为圆形,所述安装部2位于轴承装配部1底部两侧,所述安装部2底面为安装面21,所述轴承装配部1与安装部2连接处外壁为内凹弧面3,使得轴承座整体更加平滑,大大改善了轴承装配部1与安装部2之间的衔接,提高了轴承座强度。所述轴承装配部1的底面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为十字形,所述支撑架11的两侧与安装部2相连,所述支撑架11的底面与安装面21相持平,增加了轴承座安装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轴承座的承载能力,同时所述支撑架11与轴承安装部1底面之间存在四个空隙12,在轴承座工作时可以及时排出热量,大大延长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再者所述轴承装配部1设有油嘴平台13,所述油嘴平台13凸出轴承装配部1外壁,所述油嘴平台13设有油孔14,所述油孔14贯通轴承装配部1内外壁,所述油嘴平台13的设计增加了油孔14处的厚度,提高了强度,更好的保证油孔14的稳定,方便对轴承座进行添加润滑剂。所述安装部2包括第一层22和第二层23,所述第二层23位于第一层22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层22的宽度和长度大于于第二层23,所述第一层22设有第一安装孔24,所述第二层23设有第二安装孔25,所述第一安装孔24与第二安装孔25相贯通,所述第一安装孔24口径大于第二安装孔24口径,增加了轴承座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安装孔24为方形,所述第一安装孔24左侧或右侧对角分布有弧形凸块26,所述弧形凸块26与安装面21持平,增加了安装面21的面积,进一步的提高轴承座的承载能力,使得轴承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大大增加了轴承座使用寿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式轴承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轴承座,包括轴承装配部和安装部,所述轴承装配部为圆形,所述安装部位于轴承装配部底部两侧,所述安装部底面为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配部与安装部连接处外壁为内凹弧面,所述轴承装配部的底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与安装部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安装面相持平,并且所述支撑架与轴承安装部底面之间形成四个空隙,所述轴承装配部设有油嘴平台,所述油嘴平台凸出轴承装配部外壁,所述油嘴平台设有油孔,所述油孔贯通轴承装配部内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轴承座,包括轴承装配部和安装部,所述轴承装配部为圆形,所述安装部位于轴承装配部底部两侧,所述安装部底面为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配部与安装部连接处外壁为内凹弧面,所述轴承装配部的底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与安装部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安装面相持平,并且所述支撑架与轴承安装部底面之间形成四个空隙,所述轴承装配部设有油嘴平台,所述油嘴平台凸出轴承装配部外壁,所述油嘴平台设有油孔,所述油孔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婷伍海云王晓腾陈炳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泛科轴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