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89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其不但具有充分的硬度、耐摩损性、耐腐蚀性,且精密加工性、镜面加工性均优异。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包含:C:0.80wt%以下;Si:0.01wt%以上、低于1.40wt%;Mn:0.05wt%以上、2.0wt%以下;Ni:0.005wt%以上、1.00wt%以下;Cr:13.0wt%以上、20.0wt%以下;Mo+1/2W:0.20wt%以上、4.0wt%以下;V:0.01wt%以上、1.00wt%以下;N:0.36wt%以上、0.80wt%以下;O:0.02wt%以下;及Al:0.80wt%以下;剩余部分实质上为由Fe与不可避免的不纯物所构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形模具用钢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各个领域中使用各种塑料成形品。例如,塑料成形品一般使用射出成形用模具等塑料成形模具,成形为所要求的形状。但是,基于加入主要成分树脂而使成形品的强度得以提高等的观点,在塑料成形材料中,往往有添加玻璃纤维等填充材料的情形。此种添加物将使模具摩损,因而所得到的塑料成形品的尺寸精度将降低,导致模具寿命降低。另外,塑料成形材料在其混搅过程等中,因树脂的分解而产生腐蚀性气体。此种腐蚀性气体若在模具内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将造成模具腐蚀,发生所得到的塑料成形品的表面粗糙、溢料等。因而,针对塑料成形模具的材料,必须使用高硬度、耐摩损性、耐腐蚀性优异的金属材料。作为此种金属材料,例如公知SUS440C或其改良材料等马氏体(Martensite)类不锈钢。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塑料成形模具用合金,其以重量%表示,包含C0.25~1.0、Si最多为1.0、Mn最多为1.6、N0.10~0.35、Al最多为1.0、Co最多为2.8、Cr14.0~25.0、Mo0.5~3.0、Ni最多为3.9、V0.04~0.4、W最多为3.0、Nb最多为0.18、Ti最多为0.20,C与N的浓度之和至少为0.5、最多为1.2,余量由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438121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公开在专利文献1的合金,由于制造阶段容易生成粗大的析出碳氮化物,由于所生成的粗大的析出碳氮化物与母相的硬度差异,存在雕模加工时发生加工不均匀等、精加工精度不佳的问题。另外,基于使成形品的表面形状优异化的观点,大多在塑料成形模具中进行模具内面的镜面加工,但是,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的合存在因粗大的析出碳氮化物而导致镜面加工性降低的问题。不过,在专利文献1的合金中,认为通过单纯地使C量减少,难以生成粗大的析出碳氮化物,若根据该方式进行的话,将发生耐摩损性变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成形模具用钢,不但具有充分的硬度、耐摩损性、耐腐蚀性,同时,精密加工性、镜面加工性均优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其主要成分包含C0.80重量%以下;Si0.01重量%以上、低于1.40重量%;Mn0.0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Ni0.005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Cr13.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下;Mo+1/2W0.20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V0.01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N0.36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下;O0.02重量%以下;及Al0.80重量%以下; 余量实质上由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成形模具用钢由上述成分组成,尤其,使C的含量减少,同时使N的含量增加,因而确保了必要的硬度。因此,具有充分的硬度、耐摩损性。另外,通过使N的含量增加,氮将固溶在母相中,并且,由于所形成的碳氮化物为微细的,耐摩损性也优异。再者,通过使上述C的含量减少,在制造阶段难以生成粗大的析出碳氮化物。另外,淬火时的未固溶碳氮化物也变少,经淬火、回火所得到的微细碳氮化物将均匀分散。因此,精密加工性、镜面加工性特别优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详加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包含下列的元素,余量实质上由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将所含的元素种类、其含量予以特定的理由如下所示(1)C0.80重量%以下。C是为了确保强度、耐摩损性所必要的元素,并与Cr、Mo、W、V、Nb等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相结合而生成碳化物。另外,C还是通过在淬火时固溶在母相中,进行马氏体组织化而确保硬度所必要的元素。但是,若C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便容易与上述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结合而析出大量的碳化物,粗大的碳化物将残留。基于防止上述现象的观点,具体而言,C的含量为0.8重量%以下,较宜为0.65重量%以下,最好为低于0.25重量%。不过,在本专利申请中,由于能够通过增多N的含量以使硬度得以提高,因而期望通过尽可能地减少C的含量,使粗大的析出碳化物的量、淬火时的未固溶碳化物的量均降低,并使经淬火、回火所得到的微细碳化物得以均匀分散。(2)Si0.01重量%以上、低于1.40重量%。Si与如后所述的Al具有同样脱氧元素的功能。然而,Al与N反应后生成AlN,使母相中的N固溶量降低,同时,由于所生成的粗大的AlN而导致精密加工性、镜面加工性降低。因而,为了抑制钢中Al的含量,较宜使用Si作为脱氧元素。具体而言,Si的含量为0.01重量%以上,较宜为0.05重量%以上,最好为0.10重量%以上。但是,若Si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热加工性、韧性将降低。基于防止上述现象的观点,具体而言,Si的含量低于1.40重量%,较宜为0.75重量%以下,最好为0.25重量%以下。(3)Mn0.0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Mn作为使淬火性提升的元素而进行添加。另外,在不可避免地含S时,Mn对于抑制韧性的降低是有效的。具体而言,Mn的含量为0.05重量%以上。但是,若Mn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热加工性将降低。因而,Mn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4)Ni0.005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Ni使N的溶解量增加。具体而言,Ni的含量为0.005重量%以上。但是,若Ni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残留奥氏体(Austenite)将增加,引起尺寸的时效变化。因而,具体而言,Ni的含量为1.00重量%以下。(5)Cr13.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下。Cr使N的溶解量增加,同时使耐腐蚀性得以提高。另外,形成碳氮化物。具体而言,Cr的含量为13.0重量%以上。但是,若Cr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即使进行零下处理,残留γ相也增加,硬度将降低。另外,成本也将变高。因而,具体而言,Cr的含量为20.0重量%以下。(6)Mo+1/2W0.20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Mo、W使N的溶解量增加。另外,使淬火性得以提高。为了得到此作用,具体而言,以Mo+1/2W表示Mo、W的含量为0.20重量%以上。但是,若Mo、W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析出碳氮化物的生成将被加速,冲击值将降低。因而,具体而言,以Mo+1/2W表示Mo、W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下。(7)V0.01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V使N的溶解量增加。另外,形成碳氮化物,通过此阻塞效果以使结晶粒得以微细化,并使强度得以提高。具体而言,V的含量为0.01重量%以上。但是,若V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便容易生成粗大的碳氮化物,精密加工性、镜面加工性将降低。因而,具体而言,V的含量为1.00重量%以下。(8)N0.36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下。N是填隙式元素,有助于使马氏体组织的硬度得以提高。为了得到此效果,具体而言,N的含量为0.36重量%以上。此N的含量遵循西弗茨(Sieverts)定律,可以通过加压溶解而进行添加。但是,若N的含量变得过多的话,由于凝固中的N稠化,便容易产生N造成的吹孔(以下,称为“N吹孔”。),因加压所造成的N吹孔的抑制将变得困难。因而,具体而言,N的含量为0.80重量%以下。(9)O0.02重量%以下。O是在钢水中不可避免含有的元素。若O的含量变多,与Si、Al产生粗大的氧化物,此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成形模具用钢,包含:C:0.80重量%以下、Si:0.01重量%以上、低于1.40重量%;Mn:0.0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Ni:0.005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Cr:13 .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下;Mo+1/2W:0.2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V:0.01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N:0.36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下;O:0.02重量%以下;及   Al:0.80重量%以下;余量实质上由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吹基宏滨野修次古贺猛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