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042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包括纳滤单元、反渗透单元、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的纳滤单元有三个出水管路,反渗透单元有两个出水管路,纳滤单元的三个出水管路分别与纳滤浓缩液池的进水管路、反渗透单元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的一个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的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浓水产量降低,处理要求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纳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也可应用于处理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的纳滤、反渗透浓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盐度高、色度深、有恶臭,氨氮含量高,C/N比例(碳氮比例)失调,磷元素缺乏,废水可生化性差,以上因素给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风险。目前各种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绝大多数采用“生化处理+膜处理”的工艺,对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重金属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可确保出水达标排放。但是该工艺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浓水产生量高,如若减少浓水的产生量则会造成膜污染。在实践中,为使膜的污染降低,则采取降低清水产量的做法,这致使浓水的产生量非常大。膜处理只是实现了污染物与水的分离,并没有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而从环境中清除掉,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液是一种环境危险废物。由于浓水的COD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故不能将浓水直接排放。现有做法是将浓水回灌到填埋场,但该做法的弊端造成COD类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填埋场的系统内部循环累积;也有将垃圾浓渗滤液处理产生的浓水进行蒸发处理,但是能耗大,处理成本过高。还有采用芬顿氧化法,但产泥量过高,容易返色,难控制且腐蚀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在出水排放达标前提下,降低纳滤产水流至反渗透装置的比例,减少浓水产生;通过絮凝沉淀和臭氧氧化,去除浓水中的高价结垢性离子,使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可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浓水处理后最终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前端的调节池,降低了浓水处理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纳滤单元、反渗透单元、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的纳滤单元有三个出水管路,反渗透单元有两个出水管路,纳滤单元的三个出水管路分别与纳滤浓缩液池的进水管路、反渗透单元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的一个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的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供氧装置、臭氧发生器和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的催化氧化反应器上部连接沉淀池出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出水管路,下部连接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催化氧化反应器顶部设有一臭氧尾气破坏器。进一步的,所述纳滤单元包括纳滤装置和纳滤产水罐,纳滤装置具有两个出水管路,分别与纳滤产水罐的进水管路和纳滤浓缩液池的进水管路连通,反渗透单元包括反渗透装置和反渗透产水罐,反渗透装置具有两个出水管路,分别与反渗透产水罐的进水管路和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纳滤产水罐具有两个出水管路,分别与反渗透装置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产水罐的出水管路连通,纳滤产水罐与反渗透装置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和水泵。进一步的,所述纳滤浓缩液池、絮凝池、沉淀池和缓冲水池的出水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和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其具有浓水产量降低,处理要求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纳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也可应用于处理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的纳滤、反渗透浓水处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图中:1-纳滤装置,2-纳滤产水罐,3-反渗透装置,4-反渗透产水罐,5-纳滤浓缩液池,6-软化罐,7-絮凝池,8-沉淀池,9-缓冲水池,10-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包括纳滤装置1、反渗透装置3、纳滤浓缩液池5、软化罐6、絮凝池7、沉淀池8、缓冲水池9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0,所述纳滤装置1的一个出水管路上设有一纳滤产水罐2,反渗透装置3的一个出水管路上设有一反渗透产水罐4,纳滤产水罐2的出水管路与反渗透装置3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产水罐4的出水管路均连通,纳滤产水罐2与反渗透装置3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和水泵,所述纳滤装置1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纳滤浓缩液池5的进水管路连通,所述纳滤浓缩液池5、软化罐6、絮凝池、沉淀池8、缓冲水池9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0依次连通,所述的反渗透装置3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沉淀池8的出水管路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0包括依次相连的供氧装置、臭氧发生器和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的催化氧化反应器上部连接沉淀池8出水管路和反渗透装置3出水管路,下部连接臭氧发生器,所述的催化氧化反应器顶部设有一臭氧尾气破坏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滤浓缩液池5、絮凝池7、沉淀池8和缓冲水池9的出水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和水泵。具体的,采用上述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浓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垃圾渗滤液浓水进入纳滤装置1,处理得到纳滤产水和纳滤浓水;步骤2:一部分纳滤产水进入反渗透装置3,根据纳滤产水的水质,调节0~100%的纳滤产水通过反渗透装置3,进入反渗透装置3处理得到反渗透产水和反渗透浓水,另一部分纳滤产水与反渗透产水混合后出水排放,如此,在满足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减少了反渗透产生的浓水;步骤3:纳滤装置1产生的纳滤浓水依次流至纳滤浓缩液池5、软化罐6和絮凝池7,软化罐6内投加有液碱,使结垢性离子和胶体等物质转化为固体絮状物质,絮凝池7内投加有絮凝剂,对溶液进行絮凝沉淀;步骤4:絮凝池7处理后的浓水进入沉淀池8进行水固分离,其沉淀排入污泥池,其出水与反渗透装置3产生的反渗透浓水混合进入缓冲水池9;步骤5:缓冲水池9的产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0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经催化氧化,其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可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直接被碳化,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0的出水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前端的调节池,水质改善后回流至调节池,浓水的盐度降低,可生化性提高,这样既节省了浓水的后续处理,又不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纳滤单元、反渗透单元、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的纳滤单元有三个出水管路,反渗透单元有两个出水管路,纳滤单元的三个出水管路分别与纳滤浓缩液池的进水管路、反渗透单元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的一个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的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纳滤单元、反渗透单元、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的纳滤单元有三个出水管路,反渗透单元有两个出水管路,纳滤单元的三个出水管路分别与纳滤浓缩液池的进水管路、反渗透单元的进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的一个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的纳滤浓缩液池、软化罐、絮凝池、沉淀池、缓冲水池和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另一个出水管路与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供氧装置、臭氧发生器和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的催化氧化反应器上部连接沉淀池出水管路和反渗透单元出水管路,下部连接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洲吴永伟穆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