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呈国专利>正文

电动车保险杠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03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呈条状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护套的前端朝内侧弯曲,且上表面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内缩,且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护套的前端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护套的后端朝内侧弯曲,且中间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任意卡合,实现同所述第二护套前端之间的伸缩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保险杠的防护性能,实现了保险杠护套的长度调节,降低了生产制备成本,改善了外观美感度,提高了行驶舒适感。

Electric vehicle bumper sheat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vehicle bumper sheath, which includes a first sheath and a second sheath. The first sheath and the second sheath are all striped grooves;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sheath is curved inside, and the upp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ening,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first sheath is inward, and a number of surfaces ar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sheath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econd protrusions arranged in an equal distance, and a number of first groove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protrusions of the adjacent second, and the rear ends of the second sheath are curved inside and there are second openings in the middle;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first sheath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protrusio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sheath. The first groove is clamped to achieve telescopic movement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sheath.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bumper, realiz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length of the bumper sheath,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s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appearance, and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保险杠护套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或摩托车的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
技术介绍
电动车的保险杠一般设置在车身周边,可增强车身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电动车的防撞性能。然而现有电动车保险杠的功能较为单一,并且其防护性能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电动车的发展,消费者对车辆外观的美感要求越来越高,保险杠作为车身的外部构件之一,其装饰效果均不理想,外观美感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功能较为单一、美感度不佳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呈条状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护套的前端朝内侧弯曲,且上表面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内缩,且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护套的前端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护套的后端朝内侧弯曲,且中间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任意卡合,实现同所述第二护套前端之间的伸缩移动。优选地,还包括装饰件,所述第一护套的中部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装饰件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优选地,所述装饰件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呈凹字形。优选地,还包括若干螺钉,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的表面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螺钉插入所述通孔。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采用活动连接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套设于保险杠上,显著提高了保险杠的防护性能,并且通过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间的伸缩移动,实现保险杠护套的长度调节,从而和不同型号的保险杠相适配,大大降低了生产制备成本。同时,装饰件的设计不仅改善了外观美感度,而且增加了脚踏板的使用面积,提高了行驶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的内侧结构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均呈条状凹槽结构,便于同保险杠卡合连接,有利于安装和拆卸。第一护套1的前端朝内侧弯曲,且上表面设有第一豁口11,便于卡入车身相应部位,提高稳固性。第一护套1的后端内缩,且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凸起12。第二护套2的前端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起21,相邻的第二凸起21之间形成若干第一凹槽22。第二护套2的后端朝内侧弯曲,且中间设有第二豁口23,便于卡入车身相应部位,提高稳固性。第一护套1的后端通过第一凸起12和第一凹槽22的任意卡合,实现同第二护套2前端之间的伸缩移动。即当第二凸起21全部卡合至第一凹槽22中时,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之间呈收缩状态,此时本实施例的长度最小;当只有位于最后端的第二凸起21和位于最前端的第一凹槽22相卡合时,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之间呈拉伸状态,此时本实施的长度最大;通过第二凸起21和第一凹槽22的不同卡合状态,调节本实施例的不同长度,从而同不同车型电动车的保险杠相适配,大大扩展了其适用范围,避免了不同尺寸的保险杠护套的开模需求,显著降低了制备成本。本实施例还包括装饰件3,第一护套1的中端表面设有第二凹槽,装饰件3嵌入第二凹槽。优选地,装饰件3和第二凹槽均呈凹字形,特别通过采用不同色彩设计的装饰件,可显著提高装饰效果。同时,装饰件所在部位和车身的脚踏板相邻近,有效增加了脚踏板的面积,提高了驾驶者的舒适感,并且便于安装、拆卸和更换。本实施例还包括若干螺钉,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的表面均设有若干通孔4,螺钉插入通孔4,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稳固性。综合所述,本技术采用活动连接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套设于保险杠上,显著提高了保险杠的防护性能,并且通过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间的伸缩移动,实现保险杠护套的长度调节,从而和不同型号的保险杠相适配,大大降低了生产制备成本。同时,装饰件的设计不仅改善了外观美感度,而且增加了脚踏板的使用面积,提高了行驶舒适感。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车保险杠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呈条状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护套的前端朝内侧弯曲,且上表面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内缩,且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护套的前端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护套的后端朝内侧弯曲,且中间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任意卡合,实现同所述第二护套前端之间的伸缩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保险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呈条状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护套的前端朝内侧弯曲,且上表面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内缩,且表面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护套的前端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护套的后端朝内侧弯曲,且中间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呈国
申请(专利权)人:叶呈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