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9657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9:43
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驱动器与输出装置之间的转动机构,所述驱动器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输入轴耦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行星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周向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互相耦合的主减速输出齿轮与差速器。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两种不同齿比形成的不同速比实现传动状态的切换。所述驱动器还包括连接第一、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第二驱动装置用于辅助调控动力传输的稳定性并优化能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量利用效率高,能量密度大,能耗少,结构紧凑,动力输出量平稳、切换灵活,整体结构强度高,寿命长的优点。

A driving devic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 driving device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including a rotating mechanism between a driver and an output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power source, which is coupled with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cludes an input shaft, a first drive shaft and a second drive set at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input shaft. The output device comprises a mutually coupled main deceleration output gear and a differential. Through the first drive gear: the first drive gear and the second drive gear: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gear two different gear ratio to form different speed ratio to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state switching. The driver also includes a first and second driving device connec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to assist in regula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and optimiz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igh energy density,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ct structure, stable power output, flexible switching, high overall structure strength and long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的动力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新能源机动车,在启动、再加速等行驶状态变化较大、较快的场合仍有驾驶感差、消耗能量多的问题,导致其乘坐感受和续航里程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同时,一般的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采用的动力装置通过较多的轴系和齿轮进行不同速比的切换,机构体积大、重量大,不利于机动车的重量控制与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利用效率高,能量密度大,能耗少,结构紧凑,动力输出量平稳、切换灵活,整体结构强度高,寿命长的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驱动器与输出装置之间的转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输入轴耦合连接,所述输入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输入轴承与第二输入轴承;其中,所述输入轴的第一、第二输入轴承之间空套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其中,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中间设有同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一传动轴承和第二传动轴承;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第二传动轴承间并列耦合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三传动轴承和第四传动轴承;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三、第四传动轴承间耦合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互相耦合的主减速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第二输出齿轮同时啮合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所述输入轴受所述动力源的驱动而转动,所述第一、第二输入轴承为其提供两端的支撑和传动时的摩擦减小效果。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并通过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之间的同步装置进行所述输入轴到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动力输出切换可以为所述驱动装置提供两个不同的速比。所述第一、第二传动轴承为所述第一传动轴提供两端的支撑和传动时的摩擦减小效果。所述第三、第四传动轴承为所述第二传动轴提供两端的支撑和传动时的摩擦减小效果。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第二传动轴承间并列耦合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即可将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一输出齿轮等效为一体的刚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动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同步传递至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向外输出。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三、第四传动轴承间并列耦合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即可将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二输出齿轮等效为一体的刚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动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传递至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向外输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第二输出齿轮同时啮合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所述动力源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装置-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一输出齿轮-主减速输出齿轮的传动链向所述输出装置输出动力;所述动力源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装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二输出齿轮-主减速输出齿轮的传动链向所述输出装置输出动力。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平行于所述输入轴周向,可以减小整体体积,减短各组件之间的传动距离,传动距离的减短可以减少所述动力源的动力在传动上的无用损耗。本技术方案三轴平行布置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两轴结构相比,其轴系更为稳定,扭矩的传递稳定性和噪音控制相比更为优异,同时,其提供的速比组合更为灵活;与现有技术中的三轴结构技术方案相比,其轴向尺寸更为紧凑,在工作状态下传递相同扭矩的情况下其重量更小,能量密度更好。以上技术效果具有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起节能减排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同步装置和主减速输出齿轮位于同一空间平面。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同步装置和主减速输出齿轮位于同一空间平面即它们轴向对称中心处于同一平面。这一布置方式可以同一各传动部件的位置确定,从而减少所述输入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长度,即减少轴向尺寸,以此来增大动力传输的能量密度。同时,这一布置方式使得在动力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因中心未对齐产生的扭矩偏置,一方面避免引起偏磨导致寿命减短;另一方面保证了动力传输的稳定性,不会因偏斜扭矩带来的动力输出的不连续脉冲导致驾驶感的下降和传动系统的受力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同步装置耦合于所述输入轴中部。所述同步装置与所述输入轴耦合,使得所述输入轴受所述动力源驱动时所述同步装置与其同步转动。所述同步装置通过自身沿所述输入轴轴线轴向移动或其中某一部分向轴向的某一方向伸出可以实现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或第二驱动齿轮的耦合,即实现将空套于所述输入轴的第一驱动齿轮或第二驱动齿轮连接入所述输入轴的转动副使其转动,将所述动力源的输出扭矩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传递至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并向外输出。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以上两种齿轮组合具有不同齿比,不同的齿比即不同速比,从而实现传动状态的切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具有相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更小的直径和更大的宽度。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同时耦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即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受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驱动转动会同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等角速度转动。因一般齿轮的传动效率大于98%,故可视为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作用力与同时传动的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向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输出的作用力基本相同。因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连接的差速器直接通过半轴驱动机动车前进,需要较大扭矩,根据扭矩/力公式T=Fr,在作用力基本相等时,更小的直径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故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具有相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较小的直径。为保证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在向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传递该扭矩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寿命,故选用相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更大的宽度,一方面增大力传导时的相对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另一方面更宽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尺寸误差带来的扭矩偏置,保证扭矩传递方向指向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的轴向对称中心,减少偏磨等机械损耗。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具有相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更小的直径和更大的宽度。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同时耦合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即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受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驱动转动会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等角速度转动。因一般齿轮的传动效率大于98%,故可视为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作用力与同时传动的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向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输出的作用力基本相同。因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连接的差速器直接通过半轴驱动机动车前进,需要较大扭矩,根据扭矩/力公式T=Fr,在作用力基本相等时,更小的直径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故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具有相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较小的直径。为保证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在向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传递该扭矩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寿命,故选用相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更大的宽度,二方面增大力传导时的相对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驱动器与输出装置之间的转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7)、与所述输入轴(7)平行的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10);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动力源(15),所述动力源(15)与所述输入轴(7)耦合连接,所述输入轴(7)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输入轴承(26)与第二输入轴承(23);其中,所述输入轴(7)的第一、第二输入轴承(26、23)之间空套第一驱动齿轮(4)与第二驱动齿轮(6);其中,所述输入轴(7)的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4、6)中间设有同步装置(5);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3)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一传动轴承(24)和第二传动轴承(17);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一、第二传动轴承(24、17)间并列耦合有第一传动齿轮(1)和第一输出齿轮(2);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10)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三传动轴承(18)和第四传动轴承(21);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10)的第三、第四传动轴承(18、21)间耦合有第二传动齿轮(9)和第二输出齿轮(8);其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互相耦合的主减速输出齿轮(11)与差速器(19);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9),所述第一、第二输出齿轮(2、8)同时啮合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驱动器与输出装置之间的转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7)、与所述输入轴(7)平行的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10);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动力源(15),所述动力源(15)与所述输入轴(7)耦合连接,所述输入轴(7)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输入轴承(26)与第二输入轴承(23);其中,所述输入轴(7)的第一、第二输入轴承(26、23)之间空套第一驱动齿轮(4)与第二驱动齿轮(6);其中,所述输入轴(7)的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4、6)中间设有同步装置(5);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3)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一传动轴承(24)和第二传动轴承(17);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一、第二传动轴承(24、17)间并列耦合有第一传动齿轮(1)和第一输出齿轮(2);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10)两端设分别设置第三传动轴承(18)和第四传动轴承(21);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10)的第三、第四传动轴承(18、21)间耦合有第二传动齿轮(9)和第二输出齿轮(8);其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互相耦合的主减速输出齿轮(11)与差速器(19);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9),所述第一、第二输出齿轮(2、8)同时啮合所述主减速输出齿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第二输出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伊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