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877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微合金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转炉冶炼、LF精炼、中薄板坯连铸、加热、高压水除鳞、热轧层流冷却、卷取。其中钢的化学成分为(Wt.%):C0.15-0.20,Si0.15-0.30,Mn1.00-1.45,P≤0.020,S≤0.010,Nb0.020-0.040,Ti0.015-0.040,Al0.020-0.050,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Nb、Ti复合微合金化和合理生产工艺可生产屈服强度达到420MPa以上J55石油套管,产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可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微合金钢

技术介绍
石油套管历来采用无缝管,随着钢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的发展,高强度级别的 热轧钢带获得了优良的综合性能,焊接成型后完全可以替代无缝管,而且具有尺寸精度 高、抗挤压性能强、韧性高、射孔不开裂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目前,针对J55石油套管的生产国内仍存在无缝管和焊管两种成型方式。国内宝钢钢 管、攀钢、天津钢管、成都无缝、包钢无缝等厂都采用连铸管坯后进行穿管轧制生产无 缝钢套管。宝钢、鞍钢、本钢、梅钢等热轧巻板的生产厂也都具备生产石油套管用钢的 能力,但焊管用户普遍反映,只有宝钢产品质量稳定,其它钢厂质量波动大,钢质纯净 度差;夹杂物和带状组织有时会超标,冷弯性能不好;钢巻强度、冲击值的范围较离散 等一系列问题,实物质量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CN1924061 (申请号200610048352.X)公开了一种制造J55级焊接石油套管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用于解决提高铸坯表面质量且容易控制生产过程的问题。化学成分为C:0.16-0.21%, Si: 0.10-0.35%, Mn: 1.00-1.30%, P50.020%, S^0.012%, V: 0.020-0.070 %, Als: 0.008-0.060%,余量Fe;或C: 0.07-0.12%, Si: 0.10-0.35%, Mn: 1.40-1.55 %, P: S0.020%, S: SO.012%, Nb: 0.015-0.030%, Als: 0.008-0.060%,余量Fe。可 在浇铸过程中避开包晶反应区及铸坯矫直脆性区,使铸坯表面质量优于其它化学成分配 比,且生产过程易控制,并可保证热轧后的钢带满足J55级套管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该项专利技术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种成份设计添加钒微合金,成本比较高;第二种成份设计 采用低碳设计,用户普遍反映碳低时,车丝性较差,容易发生粘扣现象。 美国标准API5CT也提供了一种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表l '比学成分<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column></row><table>该标准成分要求比较宽松;C、 Si、 Mn及微合金化元素都没有明确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强韧性石油套管用钢带及其制造方法。该 方法设计合理,产品纯净度好、韧性好,成型性、焊接性优良,且强度波动范围较小。一种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该钢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 0.15—0.20%、 Si: 0.15—0.30%、 Mn: 1.0—1.45%、 S £0.010%、 P^0.020%、 Ti: 0.015—0.040%、 Ah 0.020—0.050%, Nb: 0.02—0.04%,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本专利技术钢成分的确定,首先保证强度的要求,其次是冷弯成型性能,最后考虑用户 使用性能。基于强度、冲击韧性以及油气输送管道钢性能的要求,控制碳含量在0.15 0.20%, Mn在0.10—1.45。/。范围内,控制Si: 0.15-0.30%。为保证钢水的洁净度,本专利技术 还对S、 P等元素提出了控制要求,P50.020%, S^).010%。为使提高强度并具有良好的 韧性和可焊性,添加少量Nb和Ti微合金。优选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 0.18%、 Si: 0.20%、 Mn: 1.20%、 P:0.015%、 S:0.004o/o、 Ti:0.019%、 Nb:0.035%、 AI: 0.030%,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一种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的制造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冶 炼,LF精炼,板坯连铸,板坯加热,1500宽带轧制;其特征在于,C: 0.15—0.20%、 Si: 0.15—0.30%、 Mn: 1.0—1.45%、 S^0.010%、 P£0.020%、 Ti: 0.015—0.040%、 Al: 0.020 一0.050%, Nb: 0.02 — 0.04%,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板坯加热釆用端进端出步进梁式 加热炉加热,加热时间150-200min,均热段温度1240-128CTC ,板坯各向温差不大于25°C; 1500mm宽带轧制采用四辊可逆式轧机进行5道次粗轧,釆用六机架连轧机组精轧;粗轧末道次温度扁一誦。C,精轧终轧温度820 — 910。C;巻取温度560掘。C。 进一步考虑的工艺条件,可优选以下几方面1) 铁水预处理在铁水罐中釆用喷吹镁粒进行铁水脱硫,铁水硫控制在0.010%以下,温度不低于 1250°C,脱硫完毕去处铁水表面的渣。2) 转炉冶炼冶炼过程中控制枪位和加料时机,造渣料于终点前3分钟加完,终点控制C<0.15%, S<0.015%;采用高碳锰铁、硅锰、铌铁进行合金化,铝锰钛脱氧剂脱氧;控制终点炉渣 碱度在3.5~4.5,当钢水出至l/5时,依次加入铝锰钛合金、高碳锰铁、硅锰、铌铁,钢 水出至四分之三时加完。3) LF精炼根据钢水成分加入350m钛线/炉,控制渣厚在50—60mm,出站温度不高于1610°C; 为了保证钢水有良好的浇铸性能,钢水出站前向钢水中喂入500m/炉的Si-Ca线进行钙化 处理;喂硅钙线后,进行12-20min的搅拌和镇静,使夹杂物充分上浮。4) 中薄板坯连铸连铸过程大包至中间包采用长水口及吹氩保护浇铸,中间包加碳化稻壳、加盖保护, 隔绝钢水与空气,避免产生二次氧化;中间包至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并吹氩保护浇铸, 控制中间包渣厚在50mm以内;选用中碳钢保护渣,消耗量控制在0.7—0.8kg/t钢,渣层厚 度在10mm;同时在浇铸过程中控制稳定拉速在1.10-1.18m/min,避免拉速大波动,减少 铸坯中的夹杂,并避免铸坯出现裂纹,保证铸坯质量。5) 板坯加热采用端进端出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加热时间不低于120min,均热段温度 1240-128(TC,板坯各向温差不大于25。C:6) 1500mm宽带轧制采用四辊可逆式轧机进行5道次粗轧,采用六机架连轧机组精轧;粗轧末道次温度 1020—1080°C,精轧终轧温度820—910。C;层流冷却。7) 1500mm宽带成材;巻取温度580-660°C。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管线钢显微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少量珠光体。采用C: 0.15-0.20%和Mn: 1.0-1.45%的成分设计来保证钢的可焊性和车丝性能,通过添加Nb、 Ti微合金化细 化晶粒来提高钢的强度,降低P、 S杂质元素的含量提高韧性,结合控轧控冷工艺,获得 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良好,车丝性能好的J55石油套管用钢,适用于原油开采石 油套管的制造。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规定了比较精确的C、 Si、 Mn控制范围,并对P、 S 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控制,并且也给出了Nb、 Ti的控制范围,采用应该成分设计及工艺控 制,生产的石油套管具有强度高,屈服强度可达420—485MPa,抗拉强度可达530— 630MPa,延伸率30%以上、纯净度好、韧性好,且成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韧性J55石油套管用钢带,其特征在于,钢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5-0.20%、Si:0.15-0.30%、Mn:1.0-1.45%、S≤0.010%、P≤0.020%、Ti:0.015-0.040%、Al:0.020-0.050%,Nb:0.02-0.04%,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张君法汤化胜霍孝新亓伟伟杨旭俎勇刘军张桂南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