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655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包括车体、施肥装置、浮舟、插秧装置、两连杆、升降油缸;插秧装置安装在车体后方,两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插秧装置铰接,两连杆、车体、插秧装置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油缸两端分别与车体和连杆铰接;施肥装置和浮舟安装在插秧装置上,施肥装置位于插秧装置后方,浮舟位于插秧装置下方;浮舟调节旋转轴与浮舟连接,在插秧装置上安装有插秧深度调节杆,插秧深度调节杆驱动浮舟调节旋转轴旋转,带动浮舟上下升降,实现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伸缩动作也可以使插秧装置和施肥装置上下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可以升降插秧装置和施肥装置。

A kind of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planter, which includes a car body, a fertilization device, a floating boat, a transplanting device, a two connecting rod and a lifting oil cylinder,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rear of the car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two connecting rod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car body and the transplanter, and the two connecting rod, the car body and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are composed of a flat quadrangle mechanism,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lifting oil cylinder are divided. Do not connect with the car body and connecting rod; the fertilizing device and the floating boat are installed on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The fertilizing device is located behind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and the floating boat is located under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The floating boat adjusts the rotation axis to the floating boat, and the transplanter is mounted on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with the depth adjusting rod of the transplanter, and the depth of the transplanting rod is driven by the floating boat to adjust the rotation axis of the rotary shaft. The floating boat is driven up and down to adjust the depth of transplanting and the depth of fertilizing. The telescopic movement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can also elevate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and the fertilizer device up and down.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depth of transplanting and the depth of fertilizing, and the lifting oil cylinder can elevate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and the fertili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插秧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在插秧机的后方设置有施肥装置,施肥装置用于稻田施肥。如图1所示,CN205378527U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船板,插秧机船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起垄器2;插秧机船板1上开设有施肥孔4,施肥孔4位于两个相邻的起垄器2之间,插秧机船板1的施肥孔4内固定设有导管5。导管5既可以导送肥料颗粒,还能够对螺旋轴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施肥孔4处的插秧机船板1的底部设有开沟器6和覆土板7。开沟器6具有锥形部,锥形部位于施肥孔4的前方(以插秧机作业时的行驶方向为前方),开沟器6开出施肥沟,引导肥料进入施肥沟,在插秧机船板1本体上的施肥孔4的周围设有若干施肥装置8的安装座9。上述技术方案不足在于:1、开沟器6与稻田接触面为平面,施肥孔4竖直布置,施肥孔4位于接触面上。当开沟器6沉于稻田的肥沟内,肥土会倒灌至施肥孔4内,容易造成施肥孔4被堵塞,造成施肥不均匀。2、由于开沟器6与稻田接触面为平面,施肥孔4位于接触面上。当肥料从施肥孔4排出后,容易被开沟器6刮走,使施肥深度和位置不确定,造成施肥不均匀。3、由于开沟器6与稻田接触面为平面,施肥孔4位于接触面上。肥料从施肥孔4排出后,无法尽快覆盖,造成被水流冲走。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开沟器6也容易挂草。4、由于开沟器6安装在插秧机船板1上,无法调节施肥深度,无法调节施肥深度与插秧深度比值,更无法实现施肥深度大于插秧深度。CN105850315A号专利公开了插秧机精量施肥控制装置和CN204860030U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智能施肥装置,上述现有技术均没有解决准确控制施肥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插秧机。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秧机,包括车体、施肥装置、浮舟、插秧装置、两连杆、升降油缸;插秧装置安装在车体后方,两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插秧装置铰接,两连杆、车体、插秧装置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油缸两端分别与车体和连杆铰接;施肥装置和浮舟安装在插秧装置上,施肥装置位于插秧装置后方,浮舟位于插秧装置下方;浮舟调节旋转轴与浮舟连接,在插秧装置上安装有插秧深度调节杆,插秧深度调节杆驱动浮舟调节旋转轴旋转,带动浮舟上下升降,实现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伸缩动作也可以使插秧装置和施肥装置上下升降。进一步地,插秧装置包括苗台、插秧传动轴、苗量调节杆、苗量调节旋转轴、插秧爪传动轴、插秧爪旋转轴、插秧爪;苗量调节杆驱动苗量调节旋转轴旋转,使苗台上下升降实现调节苗量;插秧传动轴驱动插秧爪传动轴旋转,插秧爪传动轴通过齿轮箱驱动插秧爪旋转轴旋转,插秧爪旋转轴驱动插秧爪旋转,插秧爪从苗台中取苗,实现插秧作业。进一步地,包括发动机、第一变速器、第二变速器、插秧机行驶系统;发动机动力首先传递给第一变速器,第一变速器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行驶系统,另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传动轴。进一步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深度调节装置,施肥深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施肥装置与插秧装置之间安装高度,实现调节插秧深度与施肥深度差值,施肥装置的施肥深度大于插秧装置的插秧深度。进一步地,施肥深度调节装置为施肥深度调节板,在施肥深度调节板上下方向安装有多排螺栓孔;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输送机构,施肥输送机构包括支架,支架通过施肥深度调节板与插秧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施肥输送机构包括肥料箱、软管、输送管、施肥螺杆、进料管、施肥电机,肥料箱和输送管安装在支架上,施肥螺杆位于输送管内,施肥电机与施肥螺杆连接,施肥电机驱动施肥螺杆转动,进料管与输送管中部连接;软管两端与肥料箱和进料管连接;输送管向前倾斜安装。进一步地,包括开沟滑草板,开沟滑草板竖直安装在输送管的排肥口端,开沟滑草板向插秧机行驶前方延伸;开沟滑草板包括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相连接形成钝角,输送管的排肥口位于第一斜边上,第二斜边位于第一斜边前方;第一斜边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斜边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25度。进一步地,包括覆泥板,覆泥板安装在开沟滑草板上,覆泥板向插秧机行驶后方延伸且超过输送管的排肥口,覆泥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刮泥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为弧形结构,第一板安装在开沟滑草板上,第二板相对第一板竖直布置连接,第二板末端向输送管的排肥口后方延伸,刮泥板位于输送管的排肥口后方,刮泥板向前倾斜与第二板末端下表面连接,刮泥板向前倾斜角度小于25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秧机,本技术可以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可以升降插秧装置和施肥装置,结构巧妙、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插秧机船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插秧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除施肥装置的插秧机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秧装置示意图;图5为图2的施肥装置示意图;图6为图2的插秧爪旋转轴速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发动机动力传递路线图;图8为图5的开沟滑草板与输送管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前方是指插秧机行驶前进方向,也就是插秧机的驾驶室方向。本技术所述的后方是指插秧机行驶前进的反方向。本技术所述的株距是指插秧机向前行驶时,前后秧苗之间的距离。如图2至图8所示,本技术优选了一种插秧机。如图2所示,在车体10上安装有发动机、第一变速器、第二变速器、插秧机行驶系统(图中未示出),在车体10上设置有驾驶室11,在车体10下方安装有前车轮13和后车轮14,在驾驶室11位置安装有显示控制单元12。在插秧机的后方安装有插秧装置和施肥装置16。如图7所示,发动机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发动机动力首先传递给第一变速器,第一变速器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行驶系统,另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传动轴26(如图3所示)。如图3和图4所示,插秧传动轴26驱动插秧爪传动轴24,插秧爪传动轴24通过齿轮箱或者链条驱动插秧爪旋转轴21旋转,插秧爪旋转轴21驱动插秧爪15旋转,实现插秧作业。操纵第一变速箱档位,可以控制插秧机行驶速度和插秧速度。操纵第二变速箱档位,可以控制插秧速度和秧苗株距,秧苗株距由插秧机行驶速度和插秧速度比值决定,也就是由第二变速箱速比决定,在第二变速箱上安装有档位传感器。如图3和图4所示,插秧装置与车体10之间安装有两个连杆17,两个连杆17、插秧装置、车体10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油缸27两端分别与车体10和连杆17铰接,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插秧装置水平升降。插秧装置包括苗台25、插秧传动轴26、苗量调节杆19、苗量调节旋转轴20、插秧爪传动轴24、插秧爪旋转轴21、插秧爪15。苗量调节杆19驱动苗量调节旋转轴20旋转,使苗台25上下升降调节苗量。插秧传动轴26驱动插秧爪传动轴24,插秧爪传动轴24通过齿轮箱或者链条驱动插秧爪旋转轴21旋转,插秧爪旋转轴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插秧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施肥装置、浮舟、插秧装置、两连杆、升降油缸;插秧装置安装在车体后方,两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插秧装置铰接,两连杆、车体、插秧装置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油缸两端分别与车体和连杆铰接;施肥装置和浮舟安装在插秧装置上,施肥装置位于插秧装置后方,浮舟位于插秧装置下方;浮舟调节旋转轴与浮舟连接,在插秧装置上安装有插秧深度调节杆,插秧深度调节杆驱动浮舟调节旋转轴旋转,带动浮舟上下升降,实现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伸缩动作也可以使插秧装置施肥装置上下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施肥装置、浮舟、插秧装置、两连杆、升降油缸;插秧装置安装在车体后方,两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插秧装置铰接,两连杆、车体、插秧装置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油缸两端分别与车体和连杆铰接;施肥装置和浮舟安装在插秧装置上,施肥装置位于插秧装置后方,浮舟位于插秧装置下方;浮舟调节旋转轴与浮舟连接,在插秧装置上安装有插秧深度调节杆,插秧深度调节杆驱动浮舟调节旋转轴旋转,带动浮舟上下升降,实现调节插秧深度和施肥深度;升降油缸伸缩动作也可以使插秧装置施肥装置上下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插秧装置包括苗台、插秧传动轴、苗量调节杆、苗量调节旋转轴、插秧爪传动轴、插秧爪旋转轴、插秧爪;苗量调节杆驱动苗量调节旋转轴旋转,使苗台上下升降实现调节苗量;插秧传动轴驱动插秧爪传动轴旋转,插秧爪传动轴通过齿轮箱驱动插秧爪旋转轴旋转,插秧爪旋转轴驱动插秧爪旋转,插秧爪从苗台中取苗,实现插秧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变速器、第二变速器、插秧机行驶系统;发动机动力首先传递给第一变速器,第一变速器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行驶系统,另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插秧传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深度调节装置,施肥深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施肥装置与插秧装置之间安装高度,实现调节插秧深度与施肥深度差值,施肥装置的施肥深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术平狄玄佳胡军辉宋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