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88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包括燃烧区叶片本体,所述燃烧区叶片本体依次连接的倾斜挡板区域、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端部靠近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折边区域的自由端与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之间留有物料进出的开口;倾斜挡板区域的内侧垂直设置有换热片;折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连接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换热片,中间区域靠近倾斜挡板区域的外侧设置有换热片,换热片与燃烧区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多个局部扬料区域,使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叶片内部的换热片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

A burning zone blade of a drying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rning zone blade of a drying cylinder, including a combustion zone blade body, which is connected by the burning zone blade body in turn, an inclined baffle area, an intermediate area and an edge area. The end of the inclined baffle area is close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burning area of the drying cylinder, the free end of the folding area and the burning area of the drying cylind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is left in and out of the open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oping baffle area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 sheet, and the heat exchange film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lace of the edge area and the middle area, and the heat exchange shee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middle area near the sloping baffle area. In the feeding area,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hot flue gas is increased, and the heat transfer sheet inside the blade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with th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属于物料烘干加热

技术介绍
烘干筒是传统烘干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将冷料烘干、加热到符合生产要求的热料的过程中,消耗了巨大的能源。因此,提高烘干筒热交换效率对降低烘干系统整体能耗水平有重要意义。烘干筒烘干加热物料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预热阶段、烘干阶段、加热阶段,对应烘干筒结构的三个区域为进料区、烘干区、燃烧区。目前,对于烘干筒燃烧区的研究较少,对物料的加热过程可总结为:物料由燃烧区叶片包裹随烘干筒转动,主要通过物料与叶片的接触传热、物料与火焰的辐射传热将物料加热至要求温度,在加热过程中,物料多在底部堆积,接触火焰辐射面积较小,同时叶片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也有限,造成燃烧区的热交换效率低,使烘干筒在设计时燃烧区长度占比过大,从而增加了烘干筒的整体能耗水平。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常用的三种燃烧区叶片为:燃烧区叶片随着烘干筒转动,物料被叶片包裹在滚筒与叶片之间,主要通过火焰与叶片的热辐射将物料加热至要求温度。上述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燃烧区叶片,虽然可以在不影响燃烧火焰的情况下将物料加热到要求温度,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物料多堆积在底部,接触火焰辐射的面积小,同时与叶片的接触面积也有限,造成燃烧区的热交换效率低,不利于降低烘干筒的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能够在燃烧区叶片的内、外部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同时形成局部扬料,并且不影响燃烧火焰,进而提高烘干筒的热交换效率。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叶片本体,所述燃烧区叶片本体依次连接的倾斜挡板区域、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端部靠近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折边区域的自由端与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之间留有物料进出的开口;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内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换热片;折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连接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热片和第三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第三换热片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中间区域靠近倾斜挡板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换热片,第四换热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换热片与燃烧区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多个局部扬料区域,使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倾斜挡板区域与中间区域的夹角为125-145°。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的夹角为125-1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中间区域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将燃烧区叶片安装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区域的长度为倾斜挡板区域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倾斜挡板区域与中间区域的夹角、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的夹角相同,均为13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用于在提升物料阶段,保证物料上升至指定高度;中间区域,用来形成包裹物料的结构空间;折边区域,用于防止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叶片所持物料过早的全部落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烘干筒,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燃烧区叶片安装在烘干筒的燃烧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筒同一截面的燃烧区叶片数量为10-18片,燃烧区叶片沿烘干筒截面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区叶片的中间区域与烘干筒外周的切线相平行布置。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通过在燃烧区叶片的内、外部增加换热片,有效的增加了物料与叶片的接触面积,同时形成局部扬料,增加物料与热烟气接触面积,并且不影响燃烧火焰,可以明显的提高物料的温升速度,从而提高烘干筒燃烧区的热交换效率,在达到相同加热温度的要求下,能够有效的缩短燃烧区的长度,进而降低烘干筒的整体能耗水平;同时该叶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燃烧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烘干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为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包括燃烧区叶片本体,所述燃烧区叶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挡板区域1、中间区域2和折边区域3;所述倾斜挡板区域1的端部靠近在烘干筒燃烧区9内壁上,折边区域3的自由端与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之间留有物料进出的开口;所述倾斜挡板区域1的内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换热片4;折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连接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热片5和第三换热片6,所述第二换热片5、第三换热片6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2上,中间区域2靠近倾斜挡板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换热片7,第四换热片7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换热片与燃烧区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多个局部扬料区域,使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中间区域2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8,用于通过螺栓将燃烧区叶片安装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区域的长度为倾斜挡板区域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倾斜挡板区域与中间区域的夹角、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的夹角相同,均为13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用于在提升物料阶段,保证物料上升至指定高度;中间区域,用来形成包裹物料的结构空间;折边区域,用于防止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叶片所持物料过早的全部落下。本技术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在叶片的内、外部分别增加了换热片,其中,内部的换热片可以有效的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叶片转动的烘干筒末端时,能够延迟物料的下落,使下落的物料流动更加均匀;叶片外部的换热片在烘干筒转动时,能够形成局部扬料,增加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加内、外部换热片的上述燃烧区叶片,经过仿真验证,不会对燃烧火焰造成影响,可以明显的提高物料的温升速度,从而提高烘干筒燃烧区的热交换效率,在达到相同加热温度的要求下,能够有效的缩短燃烧区的长度,进而降低烘干筒的整体能耗水平。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烘干筒的区域可分为进料区、烘干区、燃烧区9。在烘干筒的燃烧区均匀连续的分布带内、外部换热片的燃烧区叶片,物料由烘干区进入燃烧区,在烘干筒的转动下,一部分物料由叶片包裹,随烘干筒转动,另一部分物料在叶片外部换热片的带动下,先形成局部扬料,然后再进入叶片的包裹,随烘干筒一起转动;进入叶片内部的物料,由于叶片内部换热片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物料与叶片的接触面积,而且在叶片转动到烘干筒末端时,内部换热片还能延迟物料的下落,使下落物料的流动更加均匀稳定。由于燃烧区叶片增加了内、外部换热片,增大了物料与叶片、热烟气的接触面积,使物料的温升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又不会对燃烧火焰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烘干筒整体的热交换效率,对于降低烘干筒的整体能耗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由进料区进入烘干区,在燃烧区叶片的带动下,物料沿着滚筒圆周上升,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料帘,由于中间区域的存在,得以在料帘的间隙同样形成物料的流动,充分增加了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叶片本体,所述燃烧区叶片本体依次连接的倾斜挡板区域、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端部靠近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折边区域的自由端与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之间留有物料进出的开口;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内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换热片;折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连接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热片和第三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第三换热片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中间区域靠近倾斜挡板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换热片,第四换热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换热片与燃烧区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多个局部扬料区域,使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叶片本体,所述燃烧区叶片本体依次连接的倾斜挡板区域、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端部靠近在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上,折边区域的自由端与烘干筒燃烧区内壁之间留有物料进出的开口;所述倾斜挡板区域的内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换热片;折边区域与中间区域的连接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换热片和第三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第三换热片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中间区域靠近倾斜挡板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换热片,第四换热片垂直设置在中间区域上;换热片与燃烧区叶片本体之间形成多个局部扬料区域,使物料与热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倾斜挡板区域与中间区域的夹角为125-1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中间区域和折边区域的夹角为125-1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筒燃烧区叶片,其特征在于:中间区域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龙飞王晨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