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7527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板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度冷轧双相钢技术领域。钢板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4%~0.21%,Si:0.40%~0.90%,Mn:1.5%~2.1%,Nb:0.01%~0.05%,P:<0.02%,S:<0.01%,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其制造方法,钢坯按常规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退火温度是760~820℃,保温时间是70~120s,快冷速度是40~50℃/s,时效温度是240~320℃,时效时间是180~300s。优点在于,抗拉强度高、屈强比低、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无屈服延伸避免成形后零件表面起皱等。具有细晶粒铁素体与马氏体双相组织,其中:马氏体体积分数为30%~40%,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2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双相钢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级冷轧双 相钢板及制备方法,抗拉强度达到1000MPa的冷轧汽车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 板,主要用于汽车结构件和防撞件等。
技术介绍
新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是节能、降耗、环保和安全,因此,汽车应用高强和 超高强度钢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从而达到汽车的轻型化、安全性的目的。由于强度提高必然导致延伸性下降,使钢板的冲压性和成形性变差,因此, 汽车板应用技术的目标就是研制出强度高、塑性优良的钢板。先进高强钢的强度 和塑性匹配优于普通高强钢,兼具高强度和较好的成形性,特别是加工硬化指数 高,有利于提高冲撞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这对汽车减重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十分有 利。冷轧汽车用先进高强钢(AHSS)生产过程中通过再结晶实现组织相变,达 到强化结构的相变强化钢,双相(DP)钢是最典型的一种。双相钢具有低屈强 比、高的加工硬化指数、高烘烤硬化性能、没有屈服延伸和室温时效等特点,因 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人们对双相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马氏体体积分数小于20%的双相 钢,但为了进一步提高钢板强度和塑性,高马氏体含量的冷轧双相钢由于晶粒得 到细化,马氏体和铁素体相分布更加弥散,使得力学性能如强度、冲击韧性等有显 著提高。随着连续退火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简单的C-Si-Mn系(不添加或 仅添加微量的贵重合金元素)生产新型的高强度汽车用冷轧双相钢板成为可能, 综合利用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方式提高钢板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其具有抗拉强度高,大于1000MPa,屈强比低,冲压性能好,强度和韧性匹配 好,初始加工硬化率高,无屈服延伸避免了成形后零件表面起皱等优良性能,可 用于一些汽车结构件、防撞件等。由于连续退火生产线的冷却速度足够大,本专利技术在成分设计中主要以价廉的 C、 Si、 Mn为主要元素来提高钢板淬透性,同时加入了微量合金元素Nb以进一 步细化晶粒,提高钢板强度。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双相钢板抗拉强度大于1000MPa, 屈服强度470-500MPa,屈强比小于0.50,延伸率在11%左右。本专利技术的化学成分包含(重量百分比)C: 0.14%~0.21%, Si: 0.40%~0.90%, Mn: 1.50%~2.10%, Nb: 0.01%~0.05%,P: <0.02%, S: <0.01%,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化学成分优化为C: 0.18%~0.21%, Si: 0.60%~0.90%, Mn: 1.80%~2.10%, Nb: 0.02%~0.05%, P: <0.015%, S: <0.01%,余量为铁及 不可避免杂质。C: 0.14%~0.21%优选为0.18%~0.21%。 C是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是获得 高强度的保证,C含量太低时,同一临界退火温度加热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区 内的奥氏体量减少,得到的马氏体量也相应减少,难于保证1000MPa的抗拉强 度,C含量太高时, 一方面降低韧性,同时影响焊接性。Si: 0.40% 0.90%,优选为0.60% 0.90%。 Si是铁素体的固溶强化元素, 它加速碳向奥氏体的偏聚,使铁素体进一步净化,免除间隙固溶强化并可避免冷 却时粗大碳化物的生成。Si可以扩大Fe-C相图的a"区,使临界区处理的温度 范围加宽,改善双相钢的工艺性能,有利于保持双相钢强度、延性等性能的稳定 性和重现性。可以改变临界区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的形态,因而容易得到细密而 均匀分布的马氏体,保证双相钢获得良好的强化效果以及强度与延性的良好配 合。可以提高淬透性。然而,高的Si含量有害于板材表面质量,例如,在均匀 化处理时,可能会形成一些低熔点的复杂氧化物。Mn: 1.50% 2.10%,优选为1.80% 2.10%。 Mn可强烈提高淬透性,提 高加工硬化性能,Mn含量过低时,组织中难于形成足够量的马氏体,强化效果 差,过高时同样影响基板的可镀性和焊接性。Nb: 0.01% 0.05%,优选为0.02% 0.05%。 Nb是强碳化物元素,它有利 于免除铁素体间隙固溶强化,可以有效细化晶粒,提高双相钢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根据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铸造坯料锻造成板坯,再 按常规热轧、酸洗、冷轧后进行连续退火,退火温度是740 84(TC,优选760 820°C;保温时间60 180s,优选70 120s;快冷速度是30 50°C/s,优选40 50°C/s;时效温度是240 320。C,时效时间是180 300s。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抗拉强度高、屈强比低、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无屈服延伸避免成形后零件表面起皱等。具有细晶粒铁素体与马氏体双相组织,其中马氏体体积分数为30% 40%,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2nm。 附图说明图l连续退火工艺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金相组织示意图(X500)。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冶炼后铸坯锻造成尺寸为40mm(厚) X80mm (宽)X100mm (长)坯料。锻造后坯料经125(TC均热1小时,热轧成 3.5mm厚钢板,控制终轧温度在83(TC,水冷至65(TC,放入保温炉保温后随炉 冷却,以模拟巻取过程。热轧板酸洗后冷轧至lmm,冷轧压下率约为70%。双相钢的连续退火一般采用双相区保温与两段冷却工艺,如图1所示。 在780和820。C下保温所述冷轧钢板,保温时间为100s; 缓冷至68(TC后以大于45°C/s的冷却速度将所述冷轧钢板冷却至280°C,在该温度范围保温所述冷轧钢板,时间为240s,然后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双相钢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表l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板,其特征在于,冷轧双相钢板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4%~0.21%,Si0.40%~0.90%,Mn1.50%~2.10%,Nb0.01%~0.05%,P<0.02%,S<O.01%,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双相钢板,其特征在于,冷轧双 相钢板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18% 0.21%, Si: 0.60% 0.90%, Mn: 1.80% 2.10%, Nb: 0.02% 0.05%, P: <0.015%, S: <0.01%,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3、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冷轧双相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根据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铸造坯料锻造成板坯,再按常规热轧、 酸洗、冷轧,连续退火,退火温度是740 840°C;保温时间60 180s; 快冷速度是30 5(TC/s;时效温度是240 320。C,时效时间是180 300s。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退火温度 为760 820°C。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时间 为70 120s。6、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板,其特征在于,冷轧双相钢板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4%~0.21%,Si:0.40%~0.90%,Mn:1.50%~2.10%,Nb:0.01%~0.05%,P:<0.02%,S:<0.01%,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雨来李本海赵征志朱立新徐刚朱国森陈银莉薛俊平苏岚郑天然赵爱民周建孙蓟泉唐荻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首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