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地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
技术介绍
在城市的建筑、道路等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需要在施工四周设置围板等障碍物隔离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域,目前施工中所使用的围板使用传统的彩钢板制作,是通过人工将若干件彩钢板铆接而成,在施工完成后又需要通过人工将彩钢板拆除,导致工作量大,并且拆除后的彩钢板不能重复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又如公告号为CN201991304U的中国专利《一种道路施工围栏》,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围栏,包括围栏基座和围栏体,所述围栏基座上设有一个嵌入滑槽,所述围栏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嵌入滑块,所述嵌入滑块插入所述嵌入滑槽中,最后通过钢锥将基座固定,拆除时需要将钢锥从地面取出,该方案虽然实现了围栏重复利用的目的,但是由于在安装时,需要先将基座用外力固定到施工地面上,再将围栏体嵌设在基座上,因而当需要移动位置或者调节相邻围栏体时,需要将基座上的钢锥取出后在搬动整个围栏体才能移动调整,步骤较为繁琐,操作不便。在很多的围栏设计中,采用了底部设置带有刹车的滚轮,如此实现围栏的方便移动,但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包括立柱(10)及相邻立柱(10)间布置的围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的底端设有盲孔(11),盲孔(11)内布置有间隙配合的滑杆(30),滑杆(30)的底端设有滚轮(40),滚轮(40)上设有刹车装置,所述的滑杆(30)上设有若干环状凹槽(31)供设置在立柱(10)径向上的销轴(50)插入构成直向上的限位配合,所述的滚轮(40)布置有3个且有2个设置在同一滑杆(30)的底端,所述的相邻立柱(10)间布置的围板(20)包含多块大小一致的单元板(21)且围板(20)可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包括立柱(10)及相邻立柱(10)间布置的围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的底端设有盲孔(11),盲孔(11)内布置有间隙配合的滑杆(30),滑杆(30)的底端设有滚轮(40),滚轮(40)上设有刹车装置,所述的滑杆(30)上设有若干环状凹槽(31)供设置在立柱(10)径向上的销轴(50)插入构成直向上的限位配合,所述的滚轮(40)布置有3个且有2个设置在同一滑杆(30)的底端,所述的相邻立柱(10)间布置的围板(20)包含多块大小一致的单元板(21)且围板(20)可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底端盲孔(11)的孔壁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11)供销轴(50)插入,所述的销轴(50)的外端与立柱(10)的柱身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镜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可为栅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