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21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连接于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活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通过活动连接组件活动连接第二管道;隔热件,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以及柔性防火带,柔性防火带位于第一防火板与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技术介绍
沉管法施工隧道中,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处需要采用防水组件,例如橡胶止水胶条进行连接,防止外部的水分通过该连接处渗入到管道内,该防水组件除了需要满足隧道管节间的纵向伸缩位移外,必须在设计年限(例如120年)内,满足防火要求,从而保证隧道结构整体防火性能。若管道内起火,该火情势必会影响到防水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一个防护板来实现防水组件的防火需求,然而,现有的防火板存在以下问题:只设置防火板,经试验检测,现有的防火设计达到两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两小时内不会对防水组件造成影响,两小时的防火时效已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火需求。同时,此两个相邻的管道需要纵向位移,现有接头结构只设置一个防火板,也无法满足位移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旨在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沉管隧道管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的表面,且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可移动的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第二管道。可选地,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背向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柱。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止挡件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条形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所述止挡件。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一防火板和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护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固定防火板。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三层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一所述防火复合板对接一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1,9.5mm≤h1≤12mm,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与该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一致。可选地,第二活动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面,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面,且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柱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背向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面。可选地,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还包括悬挂件和防火盖板,所述悬挂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且抵接于所述防火盖板背向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贯穿所述悬挂件和防火盖板,所述第二限位柱的端部抵接所述悬挂件背向所述防火盖板的一面。可选地,所述悬挂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防火盖板,所述第二条形孔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臂。可选地,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包括三层层叠设置,且固定连接的防火复合板,所述第二限位柱凸设于临近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的一所述防火复合板。可选地,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2,9.5mm≤h2≤12mm。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邻的端面分别凸设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连接该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一管道的端面和第二管道的端面,以及第以防火板组件围设形成防火空间,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隔热件位于该防火空间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防水带组件安装在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以防止外部水分进入到管道内,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为任意相邻的两管道。防火组件设置在防水带组件的内侧,可防止管道内部火势影响到防水带组件,从而保护防水带组件。进一步将防火组件设置为第一防火板、隔热件、以及第二防火板,若管道内起火,火势能由第一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二防火板三层结构逐步进行阻隔,使得管道内部的火势对防水带组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试验检测,如上所述的防火设计最少可以达到四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四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年限。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端均与第一管道固定连接,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第二管道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接件和第二活动连接件,该第一活动连接件和第二活动连接件均为防火板结构。具体地,第一活动连接件固定于第二管道且抵接于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第一活动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一防火板组件背离第二防火板的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柱,该第一限位柱穿过第一条形孔,第一限位柱于第一条形孔内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改变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于纵向的间距,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于纵向间距变大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仍能由该第一活动连接件进行阻挡,保持良好的防火性能。第二防火板组件通过第二活动连接件可移动的连接第二管道,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于纵向间距变大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进一步由该第二活动连接件进行阻挡,提高了管道连接处的防火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沉管隧道管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的表面,且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可移动的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第二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沉管隧道管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的表面,且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可移动的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第二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背向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侧,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止挡件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条形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所述止挡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一防火板和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护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固定防火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树杰何军陈长卿佟安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