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的地表生物堆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103 阅读:4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的地表生物堆浸工艺,该工艺将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经路破碎至10~30mm,用含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浸矿微生物的酸性矿坑水,浸出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而矿石中的砷大部分仍留在浸渣中,少部分在浸出液、萃余液和电积液中,但在生产中闭路循环,对萃取、电积均无影响,且仍可获得标准阴极铜产品,因而避免砷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本工艺流程短,投资少,成本和能耗低,无污染、回收率高,能够处理传统选冶工艺不能处理的含砷高的铜矿石,也可处理含砷低、含铜低的次生硫化铜矿石,和类似的次生硫化铜矿石,以扩大资源利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次生硫化铜矿石的地表生物堆浸工艺,尤其是一种原矿含砷较高的(0. 035%)次生疏化铜矿石的地表生物浸出工艺。技术背景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石危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 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 0%;混合矿 石,含氧化铜l 0%~ 3 0%。各类矿石在矿床的空间分布顺序, 一般是氧化 矿处在矿床的上部,是石克化矿长期受到风化淋漓而致,往下是混合矿,硫化矿 因远离地表处在矿床的下部。氧化铜矿采用常规的浮选方法难于回收铜, 一般 采用湿法工艺;疏化铜矿只能采用浮选法,尽管世界上已有硫化铜矿的细菌浸 出的研究,但至今无突破性g;而混合矿目前出现了先浮后浸或先浸后浮的 联合工艺。另外在矿床分布上,氧化矿与硫化矿之间常常出现以辉铜矿、蓝辉 铜矿为主的次生富集带,称为次生碌u化铜矿石,该类型矿石以前均采用传统的 浮选法(包括破碎、磨矿、选别、脱水工序)生产铜精矿,最后还得送冶炼厂 (包括熔炼、吹炼、精炼、电解工序)生产阴极铜。由于砷与铜的浮选性质相似,总是在铜精矿中富集。当原矿中的砷含量较 高时>0. 022%,铜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的地表生物堆浸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将含砷较高的次生硫化铜矿石经破碎至10~30mm,由自卸汽车或胶带输送机运送到整治好的堆场;筑堆过程中均匀引入含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浸矿微生物的酸性矿坑水,待筑堆到一定高度后,在堆上继续喷淋含浸矿微生物的酸性矿坑水;每次筑堆高5~10米,筑堆完成后,用喷淋泵将浸矿微生物的菌液扬至堆场喷淋,Cu↑[2+]<1.5g/L的不合格浸出液返回堆场喷淋;Cu↑[2+]≥1.5g/L的合格浸出液送萃取、电积后可获得标准阴极铜产品;萃余液也由泵返回堆场循环喷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萌袁国才胡根华肖春莲李春林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