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705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原菌分离纯化;S2病原菌扩繁;S3接种体制备;S4无菌土制备;S5病原菌接种与种薯处理;S6调查项目及计算方法:根据马铃薯块茎黑痣病的病斑面积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相对抗病指数,通过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品种的抗病性评价,马铃薯黑痣病的抗性水平按照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标准确定:免疫:相对抗病指数=1、高抗:0.80≤相对抗病指数≤0.99、中抗:0.60≤相对抗病指数≤0.79、中感:0.40≤相对抗病指数≤0.59、高感:0.00≤相对抗病指数≤0.39。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鉴定方法科学、结果准确、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以及菌丝培养时间短的优点。

A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black nevus in potato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black mole disease of potato,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1 pathogenic bacteria, propagation of S2 pathogenic bacteria, preparation of S3 inoculation system, preparation of S4 aseptic soil, inoculation of S5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seed potato treatment, S6 survey project and calculation method: Calculation of disease index according to the spot area of potato tuber black nevus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index, the relative disease resistance index was calculated, and the resistance index was evaluated by relative disease resistance index.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the potato black nevus diseas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evaluation standard: immunity: relative disease resistance index = 1, high resistance: 0.80 less than relative disease index less than 0.99, medium resistance: 0.60 less than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less than 0 .79, medium sense: 0.40 or less,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is less than 0.59, high sense: 0 or less relative disease resistance index is less than 0.39.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ccurate result, simple process, easy operation and short cultivation time of mycel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农作物病害抗性鉴定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产业充分发挥南部山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环境冷凉、种植历史悠久、增产潜力大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以“稳定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为核心,坚持种薯开发、鲜薯外销、淀粉加工等多措并举的方针,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加快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政府扶贫和推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种植区都有发生。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发生逐年严重,尤其在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省区已上升为马铃薯第一大病害。在宁夏马铃薯主产区,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现象日益严重,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加,使得这一病害由零星发生发展成为普遍发生。据调查,在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产区黑痣病已普遍发生,各市县平均发病率在50%以上,导致马铃薯产量及品质下降,减产在30%左右。目前,生产上的防治策略主要是利用传统的化学药剂进行,但效果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害,且化学防治方法,造成环境污染和残留残毒,且易使植物产生抗药性;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和有效的防治途径,但需有效的抗性鉴定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准确评价,由于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腐生强,寄主范围广,目前在马铃薯材料中还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的品种,不同品种间抗、感病性存在差异。最近几年,我国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各地病害发生率以及病害防治技术做了初步研究,但宁夏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的抗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更缺乏系统的研究,还没有相对成熟的抗性评价方法,马铃薯资源的抗病性情况及抗病机制还不清楚,马铃薯黑痣病已成为宁夏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瓶颈。所以,筛选高抗品种,提出有效的马铃薯黑痣病可持续防控技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马铃薯茎基腐病,是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一般仅侵染薯皮,并不深入薯肉,对产量无显著影响,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薯块受病后易丧失水分,在贮藏期容易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另外随着马铃薯主食化发展,黑痣病的为害成为影响马铃薯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目前目前尚未有关于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报道,无法对马铃薯品种黑痣病的抗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原菌分离和准备:从田间采集黑痣病发病薯块,按组织分离法分离黑痣病菌,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回接薯块验证;S2病原菌扩繁:将S1步骤中验证之后得到的黑痣病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接种,培养4d,得到立枯丝核菌菌饼待用;S3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制备:向麦麸中加蒸馏水搅拌均匀,在121℃下高压灭菌40min,冷却后接种S2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菌饼上,在25℃下黑暗培养至产生大量的菌核,取出晾干,制成粉末混匀,得到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待用;S4无菌土制备:将试验土壤在马铃薯种薯种植前采用干热空气灭菌的方式灭菌;S5病原菌接种与薯块处理:将马铃薯种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采用人工开沟的方式播种,播种前将S3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接种体与S4步骤中制备得到的无菌土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撒入种子沟内,使马铃薯种薯被带菌土所包围;S6调查项目及计算方法:根据马铃薯块茎黑痣病的病斑面积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相对抗病指数,通过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品种的抗病性评价,马铃薯的黑痣病的抗性水平按照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标准确定:免疫:相对抗病指数=1高抗:0.80≤相对抗病指数≤0.99中抗:0.60≤相对抗病指数≤0.79中感:0.40≤相对抗病指数≤0.59高感:0.00≤相对抗病指数≤0.39。本专利技术中鉴定方法科学,结果准确,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活化、增值黑痣病菌,极大地缩短了黑痣病菌的增值时间。对同一品种来说,室内接种比田间自然发病严重,病情指数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室内接种鉴定的病原菌数量比较充足,温度相对稳定,湿度较高,有利于病害发生,而田间是自然发病,土壤中初侵染病菌数量有限,病菌侵染还要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为避免一些田间自然条件对抗性鉴定结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室内接种的方法对马铃薯抗黑痣病进行抗性评价,然后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程度。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培养基的培养时间为4d。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麦麸与蒸馏水的重量比为1:1.9-2.1;所述S3步骤中黑暗培养时间为≥30d。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干热空气灭菌的温度为180-200℃,干热空气灭菌的时间为0.5-1h。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进一步地,所述S5步骤中高锰酸钾水溶液浓度为0.4-0.5%;所述S5步骤中浸泡消毒的时间为18-22min。高锰酸钾水溶液用于浸泡消毒,其中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浓度低,对马铃薯种薯的腐蚀效果不明显,浸泡时间控制在18-22min能有效杀菌消毒,此时累积的腐蚀程度低。高锰酸钾,强氧化剂,紫红色晶体,可溶于水,遇乙醇即被还原。常用作消毒剂、水净化剂、氧化剂、漂白剂、毒气吸收剂、二氧化碳精制剂等。1659年被西方人发现。医疗上有用作清洁消毒,和用来消灭真菌之用。进一步地,所述S6步骤中相对抗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抗病指数=1-所测品种病情指数/发病最重品种病情指数。相对抗病指数是针对现有的马铃薯品种而言,采用最常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采用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克新1号、荷兰15、陇薯3号、黑美人、冀张薯8号、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7号、青薯168、中薯17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1号、宁薯14号、宁薯15号、陇薯8号、天薯11号进行判定。进一步地,所述S6步骤中分级标准为:0级:薯块上无病斑;1级:病部面积整个薯块面积5%以下;一般而言病斑小;3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5%-10%;一般而言病斑较小;5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11%-25%;一般而言病斑较小或个别较大;7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26%-50%;一般而言病斑大小均有分布;9级:病部相连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0%以上;一般而言病斑大小均有分布。将薯块进行病斑分级是为了便于计算病情指数。进一步地,所述S6步骤中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薯总数×病薯级数)×100/(总薯数×9)。其中各级病薯总数需统计,总薯数即为该品种总的马铃薯数量。将薯块进行病斑分级是为了便于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的计算方式简单,只需统计不同级别病薯的马铃薯数量和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病原菌分离和准备:从田间采集黑痣病发病薯块,按组织分离法分离黑痣病菌,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回接薯块验证;S2病原菌扩繁:将S1步骤中验证之后得到的黑痣病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接种培养,得到立枯丝核菌菌饼待用;S3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制备:向麦麸中加蒸馏水搅拌均匀,在121℃下高压灭菌40min,冷却后接种S2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菌饼上,在25℃下黑暗培养至产生大量的菌核,取出晾干,制成粉末混匀,得到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待用;S4无菌土制备:将试验土壤在马铃薯种薯种植前采用干热空气灭菌的方式灭菌;S5病原菌接种与薯块处理:将马铃薯种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采用人工开沟的方式播种,播种前将S3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接种体与S4步骤中制备得到的无菌土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撒入种子沟内,使马铃薯种薯被带菌土所包围;S6调查项目及计算方法:根据马铃薯块茎黑痣病的病斑面积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相对抗病指数,通过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品种的抗病性评价,马铃薯的黑痣病的抗性水平按照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标准确定:免疫:相对抗病指数=1高抗:0.80≤相对抗病指数≤0.99中抗:0.60≤相对抗病指数≤0.79中感:0.40≤相对抗病指数≤0.59高感:0.00≤相对抗病指数≤0.3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黑痣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病原菌分离和准备:从田间采集黑痣病发病薯块,按组织分离法分离黑痣病菌,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回接薯块验证;S2病原菌扩繁:将S1步骤中验证之后得到的黑痣病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接种培养,得到立枯丝核菌菌饼待用;S3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制备:向麦麸中加蒸馏水搅拌均匀,在121℃下高压灭菌40min,冷却后接种S2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菌饼上,在25℃下黑暗培养至产生大量的菌核,取出晾干,制成粉末混匀,得到立枯丝核菌接种体待用;S4无菌土制备:将试验土壤在马铃薯种薯种植前采用干热空气灭菌的方式灭菌;S5病原菌接种与薯块处理:将马铃薯种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采用人工开沟的方式播种,播种前将S3步骤中制备得到的立枯丝核菌接种体与S4步骤中制备得到的无菌土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撒入种子沟内,使马铃薯种薯被带菌土所包围;S6调查项目及计算方法:根据马铃薯块茎黑痣病的病斑面积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相对抗病指数,通过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品种的抗病性评价,马铃薯的黑痣病的抗性水平按照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标准确定:免疫:相对抗病指数=1高抗:0.80≤相对抗病指数≤0.99中抗:0.60≤相对抗病指数≤0.79中感:0.40≤相对抗病指数≤0.59高感:0.00≤相对抗病指数≤0.3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黑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