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520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壳上方设置药箱,所述无人机机壳下方设置喷洒杆,所述喷洒杆与药箱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喷洒杆上设置若干个喷洒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植保无人机喷洒装置会随着无人机的摆动而摆动,喷洒装置不稳定造成漏喷错喷,带来财产损失,喷洒到不必要的位置,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提供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其应用时可以在无人机摆动的时候使喷洒装置保持稳定,从而避免喷洒到不需要的位置,避免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Irrigat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hat can improve irrigation efficienc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gricultural irrigated UAV which can improve irriga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 drug box is arranged above the UAV machine shell. A spraying rod is arranged below the UAV machine shell. The spray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medicine box through a diversion pipe, and a sprinkler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sprinkler rod.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praying device of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swinging with the wobble of the UAV, causing the instability of the spraying device to cause the leakage of the wrong spray, causing the loss of property, spraying the unnecessary position, causing the hidden danger to the safety of the human body, and providing the irrigated UAV which can improve the irrigation efficiency. When used, the sprinkler device can be kept stable when the UAV is swaying, so as to avoid spraying to unwanted positions and avoid hidden danger to personal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保无人机,具体涉及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
技术介绍
植保无人机,又名无人飞行器,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直升机、多轴飞行器)、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现今的植保无人机在喷洒过程中依赖操作人员来控制飞行的平衡,有时会因为操作不当或者风力太大的缘故造成不平衡,而喷洒装置会随着无人机的摆动而摆动,喷洒装置不稳定造成漏喷错喷,带来财产损失,喷洒到不必要的位置,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植保无人机喷洒装置会随着无人机的摆动而摆动,喷洒装置不稳定造成漏喷错喷,带来财产损失,喷洒到不必要的位置,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提供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其应用时可以在无人机摆动的时候使喷洒装置保持稳定,从而避免喷洒到不需要的位置,避免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壳上方设置药箱,所述无人机机壳下方设置喷洒杆,所述喷洒杆与药箱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喷洒杆上设置若干个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输液管、第一连接杆、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第一动力板、第二动力板、折叠软管、第二连接杆、自稳球和喷洒头,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设置凹口,所述第二伸缩杆靠近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凹口,第一伸缩杆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的凹口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的凹口组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动力杆上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动力杆上端铰接;所述输液管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下端与折叠软管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杆下端与第一动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杆下端与第二动力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设置第二通孔,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一动力杆的一端在第一动力杆与第一动力板的连接点与第一动力杆、第一动力板铰接,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动力杆的一端在第二动力杆与第二动力板的连接点与第二动力杆、第二动力板铰接;所述折叠软管下端穿过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与第二动力板构成半封闭结构,所述自稳球位于所述半封闭结构内;所述自稳球为空心结构,正上方设置第三通孔,正下方设置第四通孔,下端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侧壁与喷洒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穿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与喷洒头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与第二动力板内表面光滑,自稳球外表面光滑。进一步的,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还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的凹口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铰接。进一步的,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还包括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一动力杆上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第四螺栓与第二动力杆上端铰接。进一步的,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还包括第五螺栓和第六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杆在第一动力杆与第一动力板的连接点通过第五螺栓与第一动力杆、第一动力板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在第二动力杆与第二动力板的连接点通过第六螺栓与第二动力杆、第二动力板铰接。进一步的,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所述输液管上端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所述自稳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动力板与第二动力板构成半封闭结构的开口直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防止在无人机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或者风力等外力原因导致的机体不平衡,从而使喷洒装置不能保持自稳,造成漏喷、少喷和错喷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操作原因或者风力等外力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和财产损失,可以避免在无人机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或者风力等外力原因造成的错喷,从而避免带来人身安全隐患。3、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求通过伸缩杆控制动力板选择是否开启自稳喷洒装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喷洒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喷洒装置中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俯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喷洒装置中的第一连接杆俯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喷洒装置中的第一动力杆和第一动力板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第一伸缩杆,2-第二伸缩杆,3-输液管,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6-第三螺栓,7-第四螺栓,8-第一连接杆,9-第五螺栓,10-第六螺栓,11-第一动力杆,12-第二动力杆,13-第一动力板,14-第二动力板,15-折叠软管,16-第二连接杆,17-自稳球,18-喷洒头,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无人机机壳,24-药箱,25-喷洒杆,26-导流管,27-喷洒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上方设置药箱24,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下方设置喷洒杆25,所述喷洒杆25与药箱24通过导流管26连接,所述喷洒杆25上设置若干个喷洒装置27,所述喷洒装置27包括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输液管3、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第三螺栓6、第四螺栓7、第一连接杆8、第五螺栓9、第六螺栓10、第一动力杆11、第二动力杆12、第一动力板13、第二动力板14、折叠软管15、第二连接杆16、自稳球17和喷洒头18,其中:所述伸缩杆1右端与伸缩杆2左端设置凹口,第一伸缩杆1左端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右端凹口通过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左端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右端凹口组成第一通孔19;所述第一伸缩杆1左端通过第三螺栓6与第一动力杆11上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右端通过第四螺栓7与第二动力杆12上端铰接;所述输液管3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9,下端与折叠软管15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杆11下端与第一动力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杆12下端与第二动力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中部设置第二通孔20,左端在第一动力杆11与第一动力板13的连接点通过第五螺栓9与第一动力杆11、第一动力板13铰接,右端在第二动力杆12与第二动力板14的连接点通过第六螺栓10与第二动力杆12、第二动力板14铰接;所述折叠软管15下端穿过第二通孔2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13与第二动力板14构成半封闭结构,所述自稳球17位于所述半封闭结构内;所述自稳球17为空心结构,正上方设置第三通孔21,正下方设置第四通孔22,下端通过所述第四通孔22与喷洒头1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下端穿过第三通孔21、第四通孔22与喷洒头18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13与第二动力板14内表面光滑,自稳球17外表面光滑。所述输液管3上端设置有螺纹。将本专利技术装在植保无人机上,输液管3与储水箱连接,将水或农药装入储水箱,控制无人机做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上方设置药箱(24),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下方设置喷洒杆(25),所述喷洒杆(25)与药箱(24)通过导流管(26)连接,所述喷洒杆(25)上设置若干个喷洒装置(27),所述喷洒装置(27)包括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输液管(3)、第一连接杆(8)、第一动力杆(11)、第二动力杆(12)、第一动力板(13)、第二动力板(14)、折叠软管(15)、第二连接杆(16)、自稳球(17)和喷洒头(18),所述第一伸缩杆(1)靠近第二伸缩杆(2)的一端设置凹口,所述第二伸缩杆(2)靠近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设置凹口,第一伸缩杆(1)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的凹口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的凹口组成第一通孔(19);所述第一伸缩杆(1)远离第二伸缩杆(2)的一端与第一动力杆(11)上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远离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与第二动力杆(12)上端铰接;所述输液管(3)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9),下端与折叠软管(15)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杆(11)下端与第一动力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杆(12)下端与第二动力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中部设置第二通孔(20),第一连接杆(8)靠近第一动力杆(11)的一端在第一动力杆(11)与第一动力板(13)的连接点与第一动力杆(11)、第一动力板(13)铰接,第一连接杆(8)靠近第二动力杆(12)的一端在第二动力杆(12)与第二动力板(14)的连接点与第二动力杆(12)、第二动力板(14)铰接;所述折叠软管(15)下端穿过第二通孔(2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13)与第二动力板(14)构成半封闭结构,所述自稳球(17)位于所述半封闭结构内;所述自稳球(17)为空心结构,正上方设置第三通孔(21),正下方设置第四通孔(22),下端通过所述第四通孔(22)侧壁与喷洒头(1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下端穿过第三通孔(21)、第四通孔(22)与喷洒头(18)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板(13)与第二动力板(14)内表面光滑,自稳球(17)外表面光滑。...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提高灌溉效率的农业灌溉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上方设置药箱(24),所述无人机机壳(23)下方设置喷洒杆(25),所述喷洒杆(25)与药箱(24)通过导流管(26)连接,所述喷洒杆(25)上设置若干个喷洒装置(27),所述喷洒装置(27)包括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输液管(3)、第一连接杆(8)、第一动力杆(11)、第二动力杆(12)、第一动力板(13)、第二动力板(14)、折叠软管(15)、第二连接杆(16)、自稳球(17)和喷洒头(18),所述第一伸缩杆(1)靠近第二伸缩杆(2)的一端设置凹口,所述第二伸缩杆(2)靠近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设置凹口,第一伸缩杆(1)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的凹口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的凹口与第二伸缩杆(2)的凹口组成第一通孔(19);所述第一伸缩杆(1)远离第二伸缩杆(2)的一端与第一动力杆(11)上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远离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与第二动力杆(12)上端铰接;所述输液管(3)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9),下端与折叠软管(15)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杆(11)下端与第一动力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杆(12)下端与第二动力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中部设置第二通孔(20),第一连接杆(8)靠近第一动力杆(11)的一端在第一动力杆(11)与第一动力板(13)的连接点与第一动力杆(11)、第一动力板(13)铰接,第一连接杆(8)靠近第二动力杆(12)的一端在第二动力杆(12)与第二动力板(14)的连接点与第二动力杆(12)、第二动力板(14)铰接;所述折叠软管(15)下端穿过第二通孔(2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上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京城
申请(专利权)人:巴中方略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