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固定装置及管道固定系统及管道部件集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525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架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容纳管道,管道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管道容纳在第二连接件中时,管道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道固定装置、管道固定系统、管道部件集合,以及管道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固定装置安装简单,且具有自限位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施工繁琐、稳定性低及安装困难的问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管道固定领域。

Piping fixtures and piping fixtures and piping assembl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or can be detachably mounted on a support for a supporting pipe, the first connector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is used for the holding pipe, and the pipe fixing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be a third part. When a connection is mounted on the bracket, the movement of the pipe relative to the bracket is restricted when the pipe is contained in the second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pipeline fixing device, a pipeline fixing system, a pipeline component assembly, and a fixing method for the pipeline fixing device. The pipe fix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installation and self limiting function,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edious construction, low stability and difficult instal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ipeline installation,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ipeline fix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固定装置及管道固定系统及管道部件集合
本技术涉及管道的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固定装置、管道固定系统及管道部件集合。
技术介绍
管道广泛应用在给排水、压缩空气、化工管道、油管道、灌浆管道、冲洗系统、喷淋系统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对管道准确安装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管道系统里的管道通常是摆放在支架上或者焊接固定在支架上。如果只是摆放在支架上,就没有一个很好的固定限位功能,往往在管道受到外力或内力作用的情况下,管道就会发生位移,从而造成管道损坏的情况,增大了运行风险及维修成本。而焊接在支架上又增加了施工成本,延长了安装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现有技术手段无法避免施工成本增加,安装不牢靠,运行存在隐患,后期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使用范围更广的管道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架上,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容纳管道,管道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管道容纳在第二连接件中时,管道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受到限制。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第一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并限制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的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容纳空间呈长条形。进一步地,第一容纳空间为槽道,槽道被配置为:当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槽道的一端推入槽道中,槽道能够卡住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当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槽道中推出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分离。进一步地,槽道由多个面围绕而成,多个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底面以及相隔开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第一顶面、第一侧面和底面形成第一凹槽,第二顶面、第二侧面和底面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容纳第二连接件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包括从第二连接件本体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和与突出部相连的横部,当第二连接件被容纳在槽道中时,横部的两侧端分别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突出部置于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之间。进一步地,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突出部的厚度。进一步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横部的宽度。进一步地,横部的上、下表面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使得当横部置于槽道中时,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对横部的上表面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底面对横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横部能够被限制在槽道中。进一步地,第一顶面与底面,和/或第二顶面与底面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使得当横部置于槽道中时,第一顶面和/或第二顶面对横部的上表面有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底面对横部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横部能够被卡紧在槽道中。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还具有头部,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包括用于支撑管道的管道支撑部,管道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一起时形成由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围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管道并限制所述管道的移动。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具有弧形内壁,弧形内壁与管道的表面相配合。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的弧形内壁为半径1~200nm的圆弧形。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的中心高度为1~400nm。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的弧形内壁为半径1~200nm的圆弧形。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为机械加工件或整体的注塑件。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具有开口槽,第二支撑件的两端能够被限制在开口槽中。进一步地,开口槽由第一支撑件的端部沿第一支撑件的内壁表面反向延伸而形成。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具有钩部,钩部的形状与开口槽的形状相配合,当将钩部置于开口槽中,第二支撑件能够与第一支撑件紧密连接。进一步地,钩部由第二支撑件的端部沿第二支撑件的内壁表面反向延伸而形成。进一步地,当管道置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时,第一支撑件对管道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同时第二支撑件对管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管道被限制在第二连接件中。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还具有头部,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包括用于支撑管道的管道支撑部,管道支撑部呈半封闭状,且具有弧形内壁,弧形内壁与管道的表面相配合。进一步地,管道支撑部的弧形内壁为半径1~200nm的圆弧形。进一步地,管道支撑部的中心高度为1~400nm。进一步地,管道支撑部为机械加工件或整体的注塑件。进一步地,当管道置于管道支撑部中时,管道支撑部的两端部能够对管道施加向内的压力,使得管道被限制在第二连接件中;向内指的是朝向管道支撑部的内部的方向。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还具有头部,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包括管道支撑部,管道支撑部呈半封闭状,且管道支撑部的内壁具有多个突起,使得管道支撑部的内壁表面呈不规则形状。进一步地,当管道置于管道支撑部中时,多个突起能够挤压管道,使得管道被限制在第二连接件中。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空间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两侧,两个容纳空间分别容纳一个第二连接件。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二部,第二部具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用于容纳支架,使得第一连接件能够套接在支架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的高度为1~300nm。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的长度为1~200nm。进一步地,中空结构的形状与支架的形状相配合。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固定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任一种管道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部件集合,包括管道、支架和上述任意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当管道固定装置连接管道和支架时,管道相对于支架不发生位移。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当管道本体长度方向固定时,使用成对的管道固定装置,沿前、后、左、右方向逐个安装在管道上,以限制管道沿任意方向的移动。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管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第一部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的槽道,当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槽道的一端推入槽道中,槽道能够卡住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实现自锁;当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槽道中推出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分离;第二连接件还具有头部,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包括用于支撑管道的管道支撑部,管道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具有开口槽,第二支撑件的两端能够被限制在开口槽中;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具有钩部,钩部的形状与开口槽的形状相配合,当将钩部置于开口槽中,第二支撑件能够与第一支撑件紧密连接,实现自锁。当管道需要安装在设备中的支架上时,可以利用上述管道固定装置来固定管道,而不用增加其它装置达到管道固定牢靠、稳固、自锁、限位的安装目的。本技术的管道固定装置安装简单,且具有自限位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施工繁琐、稳定性低及安装困难的问题。更优的是,本技术的管道固定装置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道固定装置及管道固定系统及管道部件集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容纳管道,所述管道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管道容纳在第二连接件中时,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支架的移动受到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容纳管道,所述管道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管道容纳在第二连接件中时,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支架的移动受到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并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呈长条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为槽道,所述槽道被配置为:当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所述槽道的一端推入所述槽道中,所述槽道能够卡住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当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从所述槽道中推出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由多个面围绕而成,所述多个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底面以及相隔开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底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底面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容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包括从所述第二连接件本体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和与所述突出部相连的横部,当所述第二连接件被容纳在所述槽道中时,所述横部的两侧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突出部置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突出部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横部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部的上、下表面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使得当所述横部置于所述槽道中时,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对所述横部的上表面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同时所述底面对所述横部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横部能够被限制在所述槽道中。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底面,和/或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使得当所述横部置于所述槽道中时,所述第一顶面和/或所述第二顶面对所述横部的上表面有向下的作用力,同时所述底面对所述横部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横部能够被卡紧在所述槽道中。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具有头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包括用于支撑管道的管道支撑部,所述管道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一起时形成由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围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管道并限制所述管道的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弧形内壁,所述弧形内壁与所述管道的表面相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弧形内壁为半径1~200nm的圆弧形。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心高度为1~400nm。1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彬夏亮张爱丰龚明月严桂
申请(专利权)人: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