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229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托森差速器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本差速器包括左端盖、若干个左旋行星轮、右旋太阳轮、差速器壳体、左旋太阳轮、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右旋行星轮和右端盖,左旋太阳轮和右旋太阳轮之间具有一支撑套,左端盖的右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一,导油组件一包括贯通左端盖外周面的缺口一和贯通左端盖内壁面的缺口二,右端盖的左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右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二,导油组件二包括贯通右端盖外周面的缺口三和贯通右端盖内壁面的缺口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A kind of wear resistant differential differenti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earable lossy differential, which belongs to the mechanical technical field.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serious wear and short service life of the existing differential.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tamson differential. The differential includes a left end cover, a number of left-handed planetary wheels, a right-handed solar wheel, a differential case, a left-handed solar wheel, a number of right-handed and right-handed ring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ft rotating planetary gear, and a supporting sleeve between the left rotary sun wheel and the right rotary sun wheel,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end cover. The mask has several oil guide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ft rotating planetary wheel one by one. The oil guide component includes a gap one through the left end cover and a gap through the inner wall of the left end cover two, and the left mask of the right end covers a number of oil guide components two corresponding to the right-spin planetary gear, and the oil guide component two includes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right end cover. Face notch three and through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end cover fou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service life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
技术介绍
差速器是可以将发动机扭矩按两个方向输出的部件,并可以使每次输出的扭矩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按拐弯圆弧的路径进行的。如果汽车向左转弯,拐弯圆弧的圆心在左侧,在同样的时间,右侧车轮走的路径比左侧车轮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车轮慢一点,右边车轮快一点,差速器就是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目前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左半差速器壳、右半差速器壳、直齿圆锥行星齿轮的加工难度大、工艺性复杂、结构复杂,而且易磨损、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端盖、若干个左旋行星轮、右旋太阳轮、差速器壳体、左旋太阳轮、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右旋行星轮和右端盖,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左侧具有与左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一,所述左旋行星轮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一内且同时与右旋太阳轮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右侧具有与右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二,所述右旋行星轮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二内且同时与左旋太阳轮啮合,所述左端盖、右端盖均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相连,所述左旋太阳轮和右旋太阳轮之间具有一支撑套,所述左端盖的右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一,所述导油组件一包括贯通左端盖外周面的缺口一和贯通左端盖内壁面的缺口二,所述右端盖的左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右旋行星轮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二,所述导油组件二包括贯通右端盖外周面的缺口三和贯通右端盖内壁面的缺口四。工作原理:左旋太阳轮和右旋太阳轮的穿孔通过内花键穿设对应的两个传动轴,当汽车直线行驶,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不自转,只是绕着对应的左旋太阳轮和右旋太阳轮的中心公转,当汽车拐弯时,产生转速差,如右端车轮带动右旋太阳轮发生转动,右旋太阳轮带动同一端左旋行星轮转动,左旋行星轮再带动另外一端右旋行星轮转动,右旋行星轮再带动左旋太阳轮转动,实现转速差。左旋行星轮在转动过程中,缺口一和缺口二内的机油被左旋行星轮的端面和齿槽带入左旋行星轮与左端盖之间的抵靠面上,对相对运动的两个面进行润滑,避免严重的磨损,较小噪音;右旋行星轮与左旋行星轮同理。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的两端均具有一锥柱状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纵向的接触面和环形的避让面。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具有齿牙的外圈,由于断面的存在,其强度较弱,且棱边较多,通过设置避让面,一方面可以避免齿牙边缘与左端盖之间磨损,另一方面,左旋行星轮与左端盖之间只通过接触面进行接触,接触面积较小,磨损较小,噪音较小;同时,避让面的存在,也增大了机油的储存空间,使润滑和散热效果更好。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支撑套的两个侧面均与支撑套的横截面之间呈一夹角,该夹角在3°~10°之间。左旋太阳轮和右端盖接触,右旋太阳轮和左端盖接触,支撑套的两个侧面与支撑套的横截面之间设置的夹角,在左旋太阳轮和右旋太阳轮转动的过程中挤压机油,使机油快速流通,在减小接触面,降低磨损的同时,提高机油流通速度,防止机油沉淀,优化散热和噪音。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支撑套的两个侧面均与支撑套的横截面之间呈一夹角,该夹角为6°。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支撑套内壁上开设有卡槽一和卡槽二,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内分别安装有卡簧一和卡簧二。从左端盖和右端盖的通孔内分别插入两个传动半轴,在安装时,传动半轴插入直接抵靠在卡簧一和卡簧二上,避免传统差速器安装时插入位置不准,两个传动半轴的端部还有可能相互抵靠,形成正面的摩擦,通过卡簧一和卡簧二与两个传动半轴抵靠,避免了磨损和摩擦热量的产生。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卡簧一和卡簧二之间设置有一圆形的磁片。从左端盖和右端盖的通孔内分别插入两个传动半轴,在安装时,传动半轴插入直接抵靠在卡簧一和卡簧二上,避免传统差速器安装时插入位置不准,两个传动半轴的端部还有可能相互抵靠,形成正面的摩擦,通过卡簧一和卡簧二与两个传动半轴抵靠,避免了磨损和摩擦热量的产生。磁片通过钢套包裹后卡于卡簧一和卡簧二之间,能够起到隔档作用,避免机械磨损形成的铁屑残渣在各传动部件之间流通,同时磁片能够吸附铁屑残渣,对机油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在上述的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中,所述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分别具有四个,且两者相间分布。本差速器结构简单紧凑,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均无需通过轴承与左端盖和右端盖相连,直接通过机油的润滑,与对应的接触件抵靠连接,行星轮与太阳轮之间通过螺旋齿轮啮合,具有限滑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左旋行星轮在转动过程中,缺口一和缺口二内的机油被左旋行星轮的端面和齿槽带入左旋行星轮与左端盖之间的抵靠面上,对相对运动的两个面进行润滑,避免严重的磨损,较小噪音;右旋行星轮与左旋行星轮同理。2、左旋行星轮和右旋行星轮具有齿牙的外圈,由于断面的存在,其强度较弱,且棱边较多,通过设置避让面,一方面可以避免齿牙边缘与左端盖之间磨损,另一方面,左旋行星轮与左端盖之间只通过接触面进行接触,接触面积较小,磨损较小,噪音较小;同时,避让面的存在,也增大了机油的储存空间,使润滑和散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差速器的分解图。图2是本差速器组装后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中,11、左端盖;12、左旋行星轮;13、右旋太阳轮;14、差速器壳体;15、左旋太阳轮;16、右旋行星轮;17、右端盖;18、安装孔一;19、安装孔二;2、支撑套;21、卡槽一;22、卡槽二;23、卡簧一;24、卡簧二;25、磁片;3、接触部;31、接触面;32、避让面;41、缺口一;42、缺口二;43、缺口三;44、缺口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差速器包括左端盖11、若干个左旋行星轮12、右旋太阳轮13、差速器壳体14、左旋太阳轮15、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右旋行星轮16和右端盖17,差速器壳体14的左侧具有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一18,左旋行星轮12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一18内且同时与右旋太阳轮13啮合,差速器壳体14的右侧具有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二19,右旋行星轮16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二19内且同时与左旋太阳轮15啮合,左端盖11、右端盖17均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14相连,左旋太阳轮15和右旋太阳轮13之间具有一支撑套2,左端盖11的右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一,导油组件一包括贯通左端盖11外周面的缺口一41和贯通左端盖11内壁面的缺口二42,右端盖17的左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二,导油组件二包括贯通右端盖17外周面的缺口三43和贯通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端盖(11)、若干个左旋行星轮(12)、右旋太阳轮(13)、差速器壳体(14)、左旋太阳轮(15)、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右旋行星轮(16)和右端盖(17),所述差速器壳体(14)的左侧具有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一(18),所述左旋行星轮(12)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一(18)内且同时与右旋太阳轮(13)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14)的右侧具有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二(19),所述右旋行星轮(16)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二(19)内且同时与左旋太阳轮(15)啮合,所述左端盖(11)、右端盖(17)均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14)相连,所述左旋太阳轮(15)和右旋太阳轮(13)之间具有一支撑套(2),所述左端盖(11)的右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一,所述导油组件一包括贯通左端盖(11)外周面的缺口一(41)和贯通左端盖(11)内壁面的缺口二(42),所述右端盖(17)的左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二,所述导油组件二包括贯通右端盖(17)外周面的缺口三(43)和贯通右端盖(17)内壁面的缺口四(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托森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本差速器包括左端盖(11)、若干个左旋行星轮(12)、右旋太阳轮(13)、差速器壳体(14)、左旋太阳轮(15)、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右旋行星轮(16)和右端盖(17),所述差速器壳体(14)的左侧具有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一(18),所述左旋行星轮(12)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一(18)内且同时与右旋太阳轮(13)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14)的右侧具有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安装孔二(19),所述右旋行星轮(16)置于对应的安装孔二(19)内且同时与左旋太阳轮(15)啮合,所述左端盖(11)、右端盖(17)均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14)相连,所述左旋太阳轮(15)和右旋太阳轮(13)之间具有一支撑套(2),所述左端盖(11)的右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左旋行星轮(12)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一,所述导油组件一包括贯通左端盖(11)外周面的缺口一(41)和贯通左端盖(11)内壁面的缺口二(42),所述右端盖(17)的左侧面具有若干个与右旋行星轮(16)一一对应的导油组件二,所述导油组件二包括贯通右端盖(17)外周面的缺口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北辰传动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