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522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它包括同轴中置动力马达和行星系齿轮机构;同轴中置马达包括内部空间通过中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机壳,第一腔室内装设有第一定子组件和转子轴套,第二腔室内装设有第二定子组件和前端贯穿于转子轴套分布的转子轴杆;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行星系齿轮总成、动力输出轴杆、与转子轴套的前端相连的动力输入轴套及与定子轴杆的前端相连的动力输入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中置动力马达与齿轮机构的配合可形成两个动力同轴输出的动力输入源,通过对马达逻辑控制或配置制动器,即可利用两个动力源间的性能差异及两者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来实现多级档位或无级档位的快速切换。

A medium type double dynamic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id positioned double power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It includes a coaxial middle powered motor and a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The coaxial motor includes the inner space separated by the middle compartment into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The first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stator assembly and a rotor sleeve, the second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stator assembly and the front end runs through the rotor bushing.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a dynamic output shaft, a dynamic input shaft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rotor shaft sleeve and a dynamic input shaft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stator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rm two power input power input sourc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iddle power motor and the gear mechanism. By the logic control of the motor or the brak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ower sources and the mutual restra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ower sources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fast switching of the multilevel gear or the stepless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控制
,尤其是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一种主要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的电动车的核心工作装置,其中驱动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来达到动力输出及控制,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电动汽车、二轮和三轮电动摩托车、货车、物流车、工程机械、民用电器等诸多行业领域内。现有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主要采取的是直驱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与离合器进行配合使用,因此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的能量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电动车优劣,由此也导致电力驱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常用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固定电子变档,单个动力力输出模式单一,且无法实现速度与扭力的高效切换效果,无法合理地利用动力输入能源,节能效果差;2、两轮和三轮电动车基本无专用多档变速箱,变速单一,当速度过高或负载过重时动力效率会急剧下降,会造成很大的能量浪费,需要配容量很大的电池组才能满足使用目的,导致电池成本的增加;3、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的直驱模式有着效率低、功耗高等劣势,制约了新能源电动汽车行驶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它包括一同轴中置动力马达以及与同轴中置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行星系齿轮机构;所述同轴中置马达包括一机壳以及一设置于机壳内以将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隔板,所述第一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一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一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机壳的前端面分布的转子轴套,所述第二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二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二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转子轴套分布的转子轴杆;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行星系齿轮总成、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前端的动力输出轴杆、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转子轴套的前端相连的动力输入轴套以及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定子轴杆的前端相连并贯穿于动力输入轴套分布的动力输入轴杆。优选地,所述行星系齿轮总成包括一内齿圈壳、一装设于内齿圈壳内并与内齿圈壳呈中轴分布的行星支架以及一装设于行星支架内并与行星支架呈同轴分布的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支架上装设有若干个环绕太阳齿轮均匀分布并同时与内齿圈壳和太阳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套由内齿圈壳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入轴杆由太阳齿轮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由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中心区域向前延伸后形成。优选地,所述行星支架包括一中空结构的盘体部以及一由盘体部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的过渡套管部,所述盘体部的周壁上环周地开设有若干个行星齿轮轴安装孔,每个所述行星齿轮轴安装孔内均装设有一行星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由盘体部的前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入轴杆贯穿于过渡套管部分布。优选地,所述太阳齿轮的前端部上套装有一用于将太阳齿轮与盘体部作转动接触的第一轴承,所述动力输入轴杆上套装有用于将动力输入轴杆动力输入轴套作转动接触的第二轴承,所述盘体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装有一用于将盘体部与内齿圈壳作转动接触的第三轴承。优选地,所述内齿圈壳包括一用于与行星齿轮相啮合的内齿圈、位于内齿圈的前方侧并与内齿圈装配为一体的齿圈前套盖和位于内齿圈的后方侧并与内齿圈装配为一体的齿圈后套盖,所述第三轴承夹持于齿圈前套盖与盘体部的前端面之间以及齿圈后套盖与盘体部的后端面之间,所述动力输入轴套由齿圈后套盖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出轴杆贯穿于齿圈前套盖分布。优选地,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一外行星支架以及由前至后顺序地装设于外行星支架内并与外行星支架呈同轴分布的外太阳齿轮和内行星支架,所述内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中心处装设有一内太阳齿轮、前端面的轮廓边沿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内太阳齿轮均匀分布并同时与内太阳齿轮相啮合的内行星齿轮,所述外行星支架的轮廓边沿设置有若干个环绕外太阳齿轮均匀分布并同时与外太阳齿轮和内行星齿轮相啮合的外行星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由外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中心处向前延伸后成型,所述动力输入轴套由外太阳齿轮的后端面中心区域向后延伸并贯穿外行星支架的后端面后成型,所述动力输入轴杆由内太阳齿轮的后端面中心区域向后延伸后成型。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置于机壳的前方侧并与机壳装配为一体的端壳,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装设于端壳内,且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与端壳相插套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轴承,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的前端贯穿于端壳的前端面分布。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差速转向装置,所述差速转向装置包括一装设于动力输出轴杆上的第一锥形齿轮、一中轴线与第一锥形齿轮的中轴线呈垂直分布的动力转向器以及一套装并固定于动力转向器上以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单面齿环。优选地,所述动力转向器包括一腔体壳以及由腔体壳的两端端面分别向外延伸后形成的第一转向轴套和第二转向轴套,所述腔体壳内且位于第一转向轴套的内端口处固定有一与第一转向轴套呈同轴分布的第二锥形齿轮、位于第二转向轴套的内端口处套接有一与第二转向轴套呈同轴分布并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对设置的第三锥形齿轮,所述腔体壳内且位于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之间还设置有一中轴线与第一转向轴套的中轴线呈垂直分布的联轴杆,所述联轴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同时与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利用中置动力马达与齿轮机构的配合可形成两个动力同轴输出的动力输入源,通过对马达逻辑控制或配置制动器,即可利用两个动力源间的性能差异及两者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来实现多级档位或无级档位的快速切换;其结构简单紧凑、通过两个动力源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多档变速的动力输出效果,且动力输出模式多样可变可调,可作为诸如电动汽车等车辆或设备的专用换挡变速装置来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同轴中置动力马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差速转向装置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差速转向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第一种替代方案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第一种替代方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第二种替代方案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第二种替代方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它包括一同轴中置动力马达a以及与同轴中置马达a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行星系齿轮机构b;其中,同轴中置马达a包括一机壳1以及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同轴中置动力马达以及与同轴中置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行星系齿轮机构;所述同轴中置马达包括一机壳以及一设置于机壳内以将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隔板,所述第一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一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一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机壳的前端面分布的转子轴套,所述第二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二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二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转子轴套分布的转子轴杆;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行星系齿轮总成、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前端的动力输出轴杆、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转子轴套的前端相连的动力输入轴套以及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定子轴杆的前端相连并贯穿于动力输入轴套分布的动力输入轴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同轴中置动力马达以及与同轴中置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行星系齿轮机构;所述同轴中置马达包括一机壳以及一设置于机壳内以将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隔板,所述第一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一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一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机壳的前端面分布的转子轴套,所述第二腔室内装设有一第二定子组件和一穿设于第二定子组件内且前端贯穿于转子轴套分布的转子轴杆;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行星系齿轮总成、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前端的动力输出轴杆、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转子轴套的前端相连的动力输入轴套以及设置于行星系齿轮总成的后端侧以用于与定子轴杆的前端相连并贯穿于动力输入轴套分布的动力输入轴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系齿轮总成包括一内齿圈壳、一装设于内齿圈壳内并与内齿圈壳呈中轴分布的行星支架以及一装设于行星支架内并与行星支架呈同轴分布的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支架上装设有若干个环绕太阳齿轮均匀分布并同时与内齿圈壳和太阳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套由内齿圈壳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入轴杆由太阳齿轮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由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中心区域向前延伸后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支架包括一中空结构的盘体部以及一由盘体部的后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的过渡套管部,所述盘体部的周壁上环周地开设有若干个行星齿轮轴安装孔,每个所述行星齿轮轴安装孔内均装设有一行星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杆由盘体部的前端面的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后形成,所述动力输入轴杆贯穿于过渡套管部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齿轮的前端部上套装有一用于将太阳齿轮与盘体部作转动接触的第一轴承,所述动力输入轴杆上套装有用于将动力输入轴杆动力输入轴套作转动接触的第二轴承,所述盘体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装有一用于将盘体部与内齿圈壳作转动接触的第三轴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置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壳包括一用于与行星齿轮相啮合的内齿圈、位于内齿圈的前方侧并与内齿圈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身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