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399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像素单元;形成在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第一电极走线用于向像素单元的阳极层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电极走线用于向像素单元的阴极层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形成在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显示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第二金属走线与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通过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第二金属走线与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降低传输走线电阻,减小电源信号在传输走线上的电压降。同时,将单独设置的金属走线分成绝缘设置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减小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上的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成为国内外非常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区产品,这是因为OLED显示器具有自发光、广视角、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广色域、低工作电压、薄面板、可制作大尺寸与可弯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特性,而且它还具有低成本的潜力。OLED按照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无源驱动和有源驱动两大类,即直接寻址和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矩阵寻址两类。其中,有源驱动也称为有源矩阵(ActiveMatrix,AM)型,AMOLED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都有TFT寻址独立控制。发光单元和TFT寻址电路组成的像素机构需要通过电源信号线对其加载直流电源信号进行驱动。然而,在大尺寸的AMOLED显示装置中,由于背板电源信号线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电阻,且所述像素的驱动电流都由电源信号提供,因此在靠近电源信号供电位置区域的电源电压相比离供电位置较远区域的电源电压要高,这种现象称为电源压降(IRDrop)。IRDrop会造成不同区域的电流差异,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降造成显示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器件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阳极层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阴极层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和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走线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电绝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基板。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衬底基板一侧形成有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第一电极走线向阳极层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电极走线向阴极层提供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在非显示区域围绕显示区域的部分形成电绝缘设置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走线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通过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第二金属走线与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减小电源信号在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上的电压降,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将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金属走线分为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还可以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上的应力,提升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沿剖面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阵列基板可以包括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衬底基板13;形成在衬底基板13一侧的多条扫描线14和多条数据线15,多条扫描线14和多条数据线15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16;像素单元16包括阳极层161和阴极层162,图1以阴极层162为整面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形成在衬底基板13一侧的第一电极走线171和第二电极走线172,第一电极走线171和第二电极走线172均与位于非显示区12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19电连接,分别接收FPC19提供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和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第一电极走线171用于向阳极层161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电极走线172用于向阴极层162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形成在非显示区12且围绕显示区11设置的金属走线18,金属走线18与阴极层162通过过孔电连接,且金属走线18在阵列基板的下边缘与第二电极走线172打孔电连接,用于将第二电极走线172上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传输给阴极层16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第一电极走线171造成的IRDrop问题,一般将第一电极走线171采用均匀网状的设计,来增加各个像素间的连接关系,平均分摊电阻和电流,如此,每个像素单元16接入相同或者相近的第一电压信号。继续参考图1,第二电极走线172仅位于非显示区12靠近FPC19的一侧,第二电极走线172在阵列基板的下边缘处与金属走线18打孔电连接,通过金属走线18向阴极层162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和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均通过位于非显示区12的FPC19提供,即使第一电极走线171设计成网状结构,仍然会造成显示区11距离FPC19不同位置处的像素单元16接收到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之间较大的差异,造成IRDrop,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样的,由于金属走线18与第二电极走线172仅在阵列基板下边缘处进行打孔电连接,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在金属走线18上同样会造成较大的电压降,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在金属走线18上损失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器件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阳极层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阴极层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和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走线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电绝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器件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阳极层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用于向所述阴极层提供第二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和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走线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且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电绝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走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阳极层同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一子电极走线和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二子电极走线,所述第一子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走线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走线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子电极走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部分存在第一交叠区域,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走线存在第二交叠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仁远李玥向东旭高娅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