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97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位于壳体内;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驱动电路驱动作动机构作用于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接口,设置于壳体上,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入端为驱动电路、作动机构供电,信号输入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该继电器具有接口与继电器本体一体化的结构,简化了实际应用的电路设计,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目前,继电器一般由一个线圈和一组静触点、动触点及其结构机械件、外壳组成,根据线圈的通电情况控制动静触点的分离或接触。比如,在给线圈正方向通电时,动静触点闭合即合闸,反方向通电则动静触点断开即分闸。现有继电器作为自动控制输出电器时,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以使继电器的动静触点、线圈与自动控制电路的电子器件形成电连接,从而形成信号回路,以传输相应的电信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不仅应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会使自动控制电路复杂化,可靠性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接口与继电器本体一体化结构的继电器,简化了实际应用的电路设计,提高了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继电器,继电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内;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作用于所述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为所述驱动电路、作动机构供电,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耦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具有接口与继电器本体一体化的结构,通过该接口既可接收外部设备的驱动信号,也可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不仅简化了实际应用的电路设计,而且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继电器的第一壳体内部构造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继电器的接插件构造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继电器的第一壳体内部构造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继电器的第二壳体内部构造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布局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明确、清楚,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条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包括壳体、静电极片、动电极片、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其中,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位于壳体内;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且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驱动电路驱动作动机构作用于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还包括接口,该接口设置于壳体上,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入端为驱动电路、作动机构供电,信号输入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10包括壳体101、静电极片102、动电极片103、作动机构104、驱动电路105以及接口106。其中,驱动电路105及作动机构104位于壳体内,接口106设置于壳体上,静电极片102和动电极片103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1内,且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驱动电路105驱动作动机构104作用于动电极片103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具体地,接口106与驱动电路105电性耦接,接口106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为驱动电路105和作动机构104供电,该信号输入端为驱动电路105提供控制信号,以驱动作动机构104作用于动电极片103上,从而实现动电极片103与静电极片102的电性接触或分开。为了清楚的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结构,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继电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20包括第一壳体201以及第二壳体202。其中,第二壳体202设置在第一壳体201之上。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01内设置有动电极片、静电极片、作动机构绝缘支撑件以及传动杆。其中,作动机构包括线圈和转动部件。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且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在驱动电路驱动作动机构作用于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关于第一壳体201的结构后续会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二壳体202内设置有电路板203、插座204以及若干引出插针205。其中,接口包括插座204和至少两个电源引出插针以及至少两个控制引出插针,该插座204用于耦接外部设备。引出插针205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03上,以使每一引出插针205与电路板203的对应信号线形成电连接;引出插针205的另一端从第二壳体202的一侧穿出,用于耦接外部设备。另外,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上均对应设置有四个通孔,以使反馈电路通过其中两个通孔与动电极片的反馈端、静电极片的反馈端电性耦接,驱动电路的驱动端通过另外两个通孔与线圈电性耦接。同时,相应地,电路板203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06,通过通孔206分别与第一壳体201内动电极片、静电极片、线圈对应电连接,形成回路以传输信号。其中,电路板203上的元器件形成驱动电路以及反馈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以及两个驱动端,每个驱动器均包括两个电源端和控制端。该反馈电路第一电阻和光耦合器。具体的,其中一个电源引出插针一端分别电性耦接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的各一电源端,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的各另一电源端电性耦接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各一电源端,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各另一电源端电性耦接另一个电源引出插针的一端;一个控制引出插针的一端分别电性耦接第一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控制端,另一个控制引出插针的一端分别电性耦接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的控制端;第一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相互电性耦接的电源端之间,电性耦接至一驱动端,第二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相互电性耦接的电源端之间,电性耦接至另一驱动端;驱动端电性耦接至作动机构。为了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继电器20处于稳定状态,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1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凸台207,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凸台208。在使用过程中,继电器20通过第一固定凸台207和第二固定凸台208与外部设备的结构件相固定。具体地,第一固定凸台207和第二固定凸台208均包括一对圆柱形固定体,将该圆柱形固定体嵌入到外部设备中,以防止继电器20晃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引出插针205的长度未超过第二固定凸台208,外部设备可通过与插座204相匹配的插头与继电器20建立连接。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插座204中的引出插针205的长度超过第二固定凸台208,使引出插针205插入进外部设备,以使继电器20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为了进一步清楚的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中第一壳体内的部件及其构造和连接关系,请继续参阅图3,图3是图2继电器的第一壳体内部构造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包括静电极片301、动电极片302、线圈303、转动部件304、绝缘支撑件305、第一弹簧306以及第二弹簧307。其中,静电极片301包括一静触点开关端308以及外接端,外接端伸出第一壳体,用于耦接负载。动电极片302包括一动触点开关端309以及外接端,外接端伸出第一壳体,用于耦接负载。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内;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作用于所述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为所述驱动电路、作动机构供电,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及作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内;静电极片和动电极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各一端为外接端,用于耦接负载,各另一端为开关端,可在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作用于所述动电极片时,实现电性接触或分开;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包括信号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为所述驱动电路、作动机构供电,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置有一对接插件,所述接插件的一端分别对应与所述静电极片的外接端和所述动电极片的外接端连接;所述转接头还包括一对接插件引出端,所述接插件引出端分别对应焊接在所述接插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有两个弹片,所述弹片设有弹片引出端,所述弹片引出端用于耦接负载;所述动电极片的外接端和所述静电极片的外接端分别被所述弹片挤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以及两个驱动端,每个所述驱动器均包括两个电源端和控制端;所述接口包括插座和至少两个电源引出插针和两个控制引出插针,所述插座用于耦接外部设备;其中一个所述电源引出插针一端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的各一电源端,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的各另一电源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各一电源端,所述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各另一电源端电性耦接另一个所述电源引出插针的一端;一个所述控制引出插针一端分别电性耦接第一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的控制端,另一个所述控制引出插针一端分别电性耦接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的控制端;一所述驱动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三驱动器相互电性耦接的电源端之间,另一所述驱动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相互电性耦接的电源端之间;所述驱动端电性耦接至所述作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冲王春华沈卫峰夏文姚卫东纪陈平钱培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现代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