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788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上端设有沿驱动件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限位部,驱动件的顶端设置有动触桥,动触点设置在动触桥上;限位部与动触桥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第二导磁件在驱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导磁件相连,且在驱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导磁件脱离;磁性件;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第二导磁件与第一导磁件相连,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第二导磁件与第一导磁件脱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使用过程中省电、节能,并且该继电器具有很强的磁保持能力、误动作小。

A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lay, including: driving part, driv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a limit part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member protruding outward, the driving memb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moving contact bridge, the dynamic contact is arranged on the moving contact bridge; a buffer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imiting part and the first moving contact bridge; the magnetic element and the second magnetic pieces, second magnetic parts in the driving part is in the first posi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agnetic piece, and in the second position in the drive member and the first magnetic element is separated from the magnetic element;; electromagnetic coils,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is energized, the second magnetic conductive part and a magnetic a reverse connected electromagnetic coil is energized, the second magnetic conductive part and a first magnetic member off. The relay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icity saving and energy saving in the process of use, and the rela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magnetic retention capacity and small mis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功率继电器是一种高压、大功率的电源的开断装置,低压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电磁力,动铁芯带动推动杆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高压接通,低压线圈断电后,推动杆在复位弹性件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通过频繁的上述运动过程,实现线路的频繁通断控制。该种类型的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站的发电、配电和用电领域,由于该继电器工作时、线圈需要有电能维持,因此使用成本较高,线圈发热也会加速线圈老化。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结构为簧片结构,转角运动的衔铁与轭铁间产生较大的非正常气隙,导致磁回路磁阻增大、能耗高,同时其切断负载能力弱,簧片在吸合及断开时都会产生严重的回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的结构简单、磁保持能力强、可靠性安全性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内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静触点;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件朝向所述静触点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电连接的动触点,每个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相连,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脱离;所述驱动件的上端设有沿所述驱动件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限位部,所述驱动件的顶端设置有动触桥,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桥上;所述限位部与动触桥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磁件设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导磁件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且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导磁件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在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之间,所述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所述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在邻近第二导磁件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导磁件和磁性件,使静触点和动触点吸合后、停止向电磁线圈通电时,静触点与动触点仍可以保持吸合的状态,而向电磁线圈通反向电压时、静触点与动触点脱离,仅需在静触点和动触点从吸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相互切换过程中、向电磁线圈通电,继电器吸合或断开后均无需电能维持,使用过程中省电、节能,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该继电器具有很强的磁保持能力、误动作小、使用安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外观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盖体与动触桥、动触点的连接视图。附图标记:继电器100;壳体10;盖体101;本体102;容纳腔11;静触点12;静触桥13;驱动件20;限位部201;动触点21;缓冲弹簧22;内绝缘罩23;外绝缘罩24;动触桥26;垫片27;缓冲件28;第一导磁件30;第二导磁件40;避让槽41;磁性件50;电磁线圈60;正极引导线601;负极引导线602;绕线筒61;定位脚611;导磁套70;安装孔71;第三导磁件80;复位弹簧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100包括壳体10、驱动件20、第一导磁件30、第二导磁件40、磁性件50和电磁线圈60。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有容纳腔11,壳体10内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静触点12,驱动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活动地设在容纳腔11内,驱动件20朝向静触点12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电连接的动触点21,每个动触点21的位置分别与静触点12的位置相对应,驱动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动触点21与静触点12相连,驱动件20位于第二位置时,动触点21与静触点12脱离,第一导磁件30设在容纳腔11内,第二导磁件40设在驱动件20上,第二导磁件40在驱动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导磁件30相连,且在驱动件2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导磁件30脱离,磁性件50设在第一导磁件的外侧且与第一导磁件30相连,电磁线圈60设在磁性件50与第二导磁件之间,电磁线圈60正向通电时,第二导磁件40与第一导磁件30相连,电磁线圈60反向通电时,第二导磁件40与第一导磁件30脱离。上述方案中,驱动件20的上端设置有沿驱动件20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限位部201,驱动件20的顶端设置有动触桥26,并且动触点21设置在动触桥26上,限位部201与动触桥26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2。在该方案中,缓冲弹簧22对动触桥26起到缓冲作用,在继电器工作时,动触桥26的动作频繁,该缓冲弹簧22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换言之,继电器100主要由壳体10、驱动件20、第一导磁件30、第二导磁件40、磁性件50和电磁线圈60组成。其中,壳体10形成为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结构,壳体10内限定有用于安装各器件的容纳腔11,壳体10内邻近顶壁的位置处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静触点12,驱动件20、第一导磁件30、第二导磁件40、磁性件50和电磁线圈60均设在容纳腔11内且位于两个静触点12的下方。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导磁件30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板体,第二导磁件40和磁性件50均设在第一导磁件30的下方,其中磁性件50与第一导磁件30固定相连,而第二导磁件40与第一导磁件30可活动地相连,即第二导磁件40相对于第一导磁件30可活动,电磁线圈60绕设在第二导磁件40的外周且邻近磁性件50设置,而驱动件20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与第二导磁件40固定相连,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穿过第一导磁件30,即驱动件20的上端位于第一导磁件30的上方,而驱动件20的下端位于第一导磁件30的下方,其中,驱动件20的上端设有两个朝向静触点12的动触点21,两个动触点21的位置与两个静触点12的位置一一对应,两个动触点21随着驱动件20以及第二导磁件40的运动、与两个静触点12实现吸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切换。继电器100的两个静触点12可以用来连接外接电路(未示出)的两端,当继电器100接入外接电路时,第一导磁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静触点;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件朝向所述静触点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电连接的动触点,每个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相连,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脱离;所述驱动件的上端设有沿所述驱动件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限位部,所述驱动件的顶端设置有动触桥,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桥上;所述限位部与动触桥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磁件设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导磁件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且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导磁件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在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之间,所述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所述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的静触点;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件朝向所述静触点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开布置且电连接的动触点,每个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静触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相连,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脱离;所述驱动件的上端设有沿所述驱动件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限位部,所述驱动件的顶端设置有动触桥,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桥上;所述限位部与动触桥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磁件设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导磁件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且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
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在所述第二导磁件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在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之间,所述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连,所述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第二导磁件上方,所述静触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件上方,所述驱动件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导磁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导磁件在上下方向上可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磁套,所述导磁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导通的柱状,所述驱动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导磁件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导磁套内;
第三导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保同黄彩丽戴湘豫汪鲁建刘斯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