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069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包括有开关部、控制部和外壳,控制部包括有弹簧片、衔铁、轭铁和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弹簧片包括固定部、由固定部延伸弯折而成的浮空部;固定部与轭铁连接,浮空部连接有衔铁,线圈产生的磁场用于吸引衔铁;固定部还连接有第三端子;轭铁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磁柱,导磁柱位于线圈内,衔铁用于导通轭铁的一端及导磁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不仅结构紧凑,且抗振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A erect protective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elays, in particular to an upright protective relay. A erect protective relay, consisting of a switch, a control section, and a shell. The control section consists of a spring piece, a armature, a yoke, and a coil for producing a magnetic field; the spring sheet includes a fixed part and a float formed by an extension of the fixed part; the fixe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yoke, a arma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floating space, and the magnetic flux produced by the coil. The field is used to attract the armature; the fixed part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third terminal; the other end of the yoke is connected with a magnetic conducting column, the magnetic column is located in the coil, and the armature is used to guide one end of the yoke and the magnetic column. The rela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act in structure, good in vibration resistance and long in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常规的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而一般情况下的电磁继电器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单一,体积较小,没有防护功能,这种规格的继电器很难作为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其次,目前市面上的电磁继电器大多需要通过设置弹簧使得开关复位,容易造成继电器的振荡过大,影响继电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抗振的直立防护式继电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包括有开关部、控制部和外壳,控制部包括有弹簧片、衔铁、轭铁和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弹簧片包括固定部、由固定部延伸弯折而成的浮空部;固定部与轭铁连接,浮空部与衔铁连接,线圈产生的磁场用于吸引衔铁;固定部还连接有第三端子;轭铁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磁柱,导磁柱位于线圈内,衔铁用于导通轭铁的一端及导磁柱;开关部包括有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浮空部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导通或断开的动触点;第一静触点连接有第一端子,第二静触点连接有第二端子;外壳包括上壳、连接板和下壳,上壳、下壳通过连接板连接;导磁柱一端连接于上壳;下壳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点的第一固定腔和用于固定第二静触点的第二固定腔,下壳还设有用于限制浮空部过度移动的限定部。其中,导磁柱与线圈之间套设有隔离罩,隔离罩的一端与上壳连接,隔离罩的另一端与下壳连接。其中,固定部的两侧设有扣环,轭铁的两侧设有扣耳,固定部与轭铁通过扣环与扣耳实现卡接。其中,限定部设于下壳与浮空部之间。其中,导磁柱靠近衔铁的一端设有凸柱。其中,浮空部设有第一定位孔,衔铁设有用于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柱。其中,定位部设有第二定位孔,轭铁设有用于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柱。其中,外壳还设有为线圈供电的两根插针,插针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继电器通过线圈通电,导磁柱在磁感应的作用下带有磁性,并吸引衔铁往导磁柱靠近,线圈在断电后导磁柱失去磁性,衔铁与导磁柱之间不再相吸,弹簧片复位;动触点在弹簧片的带动下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接触,由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腔和第二固定腔,限定部在限定弹簧片复位过程中过度移动的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减少弹簧片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振荡,从而增加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部保留了弹簧片、衔铁、轭铁、线圈和磁导柱,各部件之间紧凑连接,控制部通过与外壳合理的装配,实现继电器整体结构的紧凑。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关部和外壳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弹簧片--1,固定部--11,扣环--111,浮空部--12,衔铁--2,轭铁--3,扣耳--31,线圈--4,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第三端子--53,导磁柱--6,凸柱--61,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动触点--73,上壳--81,下壳--82,第一固定腔--821,第二固定腔--822,限定部--823,连接板--83,隔离罩--84,第一定位孔--91,第二定位孔--92,第一定位柱--93,第二定位柱--94,插针--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包括有开关部、控制部和外壳,控制部包括有弹簧片1、衔铁2、轭铁3和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4;弹簧片1包括固定部11、由固定部11延伸弯折而成的浮空部12;固定部11与轭铁3连接,浮空部12与衔铁2连接,线圈4产生的磁场用于吸引衔铁2;固定部11还连接有第三端子53;轭铁3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磁柱6,导磁柱6位于线圈4内,衔铁2用于导通轭铁3的一端及导磁柱6;开关部包括有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浮空部12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导通或断开的动触点73;第一静触点71连接有第一端子51,第二静触点72连接有第二端子52;外壳包括上壳81、连接板83和下壳82,上壳81、下壳82通过连接板83连接;导磁柱6一端连接于上壳81;下壳82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点71的第一固定腔821和用于固定第二静触点72的第二固定腔822,下壳82还设有用于限制浮空部12过度移动的限定部823,限定部823设于下壳82与浮空部12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线圈4通电,导磁柱6在磁感应的作用下带有磁性,并吸引衔铁2往导磁柱6靠近,线圈4在断电后导磁柱6失去磁性,衔铁2与导磁柱6之间不再相吸,弹簧片1复位;动触点73在弹簧片1的带动下分别与第一静触点71和第二静触点72接触,由于第一静触点71和第二静触点72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腔821和第二固定腔822,限定部823在限定弹簧片1复位过程中过度移动的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减少弹簧片1对第一静触点71和第二静触点72的振荡,从而增加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部保留了弹簧片1、衔铁2、轭铁3、线圈4和磁导柱,各部件之间紧凑连接,控制部与外壳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实现继电器整体结构的紧凑。具体的,导磁柱6与线圈4之间套设有隔离罩84,隔离罩84的一端与上壳81连接,隔离罩84的另一端与下壳82连接,隔离罩84在将导磁柱6与线圈4分离的同时增加了外壳的稳固性。具体的,导磁柱6靠近衔铁2的一端设有凸柱61,凸柱61与导磁柱6一体成型,通过设置凸柱61不仅增大导磁柱6对衔铁2的吸引力,还减少了凸柱61与衔铁2在接触时的压强,增加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浮空部12设有第一定位孔91,衔铁2设有用于与第一定位孔91配合的第一定位柱93,定位部设有第二定位孔92,轭铁3设有用于与第二定位孔92配合的第二定位柱94,使得弹簧片1在上下移动时始终保持与轭铁3、衔铁2的稳定配合;且固定部11的两侧设有扣环111,轭铁3的两侧设有扣耳31,固定部11与轭铁3通过扣环111与扣耳31实现卡接,使弹簧片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包括有开关部、控制部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包括有弹簧片(1)、衔铁(2)、轭铁(3)和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4);弹簧片(1)包括固定部(11)、由固定部(11)延伸弯折而成的浮空部(12);固定部(11)与轭铁(3)连接,浮空部(12)与衔铁(2)连接,线圈(4)产生的磁场用于吸引衔铁(2);固定部(11)还连接有第三端子(53);轭铁(3)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磁柱(6),导磁柱(6)位于线圈(4)内,衔铁(2)用于导通轭铁(3)的一端及导磁柱(6);开关部包括有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浮空部(12)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导通或断开的动触点(73);第一静触点(71)连接有第一端子(51),第二静触点(72)连接有第二端子(52);外壳包括上壳(81)、连接板(83)和下壳(82),上壳(81)、下壳(82)通过连接板(83)连接;导磁柱(6)一端连接于上壳(81);下壳(82)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点(71)的第一固定腔(821)和用于固定第二静触点(72)的第二固定腔(822),下壳(82)还设有用于限制浮空部(12)过度移动的限定部(8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立防护式继电器,包括有开关部、控制部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包括有弹簧片(1)、衔铁(2)、轭铁(3)和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4);弹簧片(1)包括固定部(11)、由固定部(11)延伸弯折而成的浮空部(12);固定部(11)与轭铁(3)连接,浮空部(12)与衔铁(2)连接,线圈(4)产生的磁场用于吸引衔铁(2);固定部(11)还连接有第三端子(53);轭铁(3)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磁柱(6),导磁柱(6)位于线圈(4)内,衔铁(2)用于导通轭铁(3)的一端及导磁柱(6);开关部包括有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浮空部(12)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静触点(71)、第二静触点(72)导通或断开的动触点(73);第一静触点(71)连接有第一端子(51),第二静触点(72)连接有第二端子(52);外壳包括上壳(81)、连接板(83)和下壳(82),上壳(81)、下壳(82)通过连接板(83)连接;导磁柱(6)一端连接于上壳(81);下壳(82)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点(71)的第一固定腔(821)和用于固定第二静触点(72)的第二固定腔(822),下壳(82)还设有用于限制浮空部(12)过度移动的限定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欣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