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23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其结构包括裁切刀片、红外光栅器、侧挡板、工作平台、光栅控制器、工作平台底座、机箱开关、机箱、支撑架、抬机把手、电源接口、电源开关、裁切推动器、功能调节按钮、刀片机架,刀片机架的后端机械连接于裁切推动器的前端,红外光栅器设有两个以上且安装于侧挡板的外表面,侧挡板的下端焊接于工作平台的左右两侧,工作平台的下端装设于工作平台底座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红外光栅器,在设备进行材料的裁切作业时,需要进行材料定位时,可进行快速并精准的进行定位,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定位准确性。

A cutting die with precise position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tting die which can be accurately positioned.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cutting blade, an infrared raster, a side baffle, a working platform, a grating controller, a working platform base, a chassis switch, a chassis, a support frame, a handle handle, a power supply interface, a power switch, a cutting driver, a function adjustment button, and a cutting driver. The rear end of the blade rack is mechan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cutting propeller. The infrared raster has two or more outer surfaces installed on the side baffle. The lower end of the side baffle is weld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The lower end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bas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By adding the infrared raster on the equipment, when the material is cut in the equi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material quickly and accuratel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os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属于裁切定位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裁切模具在制造五金及塑胶产品时,通常要使用到冲压模具、裁切模具等。现有的裁切模具一般使用外框对原材料进行定位。但是,当外框突发变化时,对原材料定位不准确,而且当裁切模具脱料时,原材料很容易粘到上模上,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损害。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10032148.3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属于裁切定位设备领域。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可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及与所述上模座连接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压料销,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并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模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裁切模具,通过设置压料销,可以防止分模时原材料粘在上模板上被上模板带走,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裁切模具在进行材料的裁切加工作业时,一些裁切点需要工作人员人为的进行定位在进行裁切工作,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裁切模具在进行材料的裁切加工作业时,一些裁切点需要工作人员人为的进行定位在进行裁切工作,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其结构包括裁切刀片、红外光栅器、侧挡板、工作平台、光栅控制器、工作平台底座、机箱开关、机箱、支撑架、抬机把手、电源接口、电源开关、裁切推动器、功能调节按钮、刀片机架,所述刀片机架的后端机械连接于裁切推动器的前端,所述红外光栅器设有两个以上且安装于侧挡板的外表面,所述侧挡板的下端焊接于工作平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工作平台的下端装设于工作平台底座的上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的左侧外表面装设电源开关,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的左侧后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的前端从左至右装设功能调节按钮与光栅控制器,所述工作平台底座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红外光栅器包括光栅外壳、坑震弹簧、红外射孔、保护边框、二极钛管、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左端螺纹连接于光栅外壳的右端,所述光栅外壳的左端通过坑震弹簧与二极钛管的右端机械连接,所述二极钛管的右端焊接保护边框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边框的中部设有红外射孔。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前端外表面设有机箱开关。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设有两个且焊接于刀片机架的前端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抬机把手设有四个且均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的左右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刀片机架的下端机械连接裁切刀片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四端均设有支撑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设有四个且两两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光栅外壳采用ABS塑化材,具有耐磨、隔热的特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红外光栅器,在设备进行材料的裁切作业时,需要进行材料定位时,可进行快速并精准的进行定位,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定位准确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的红外光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裁切刀片-1、红外光栅器-2、侧挡板-3、工作平台-4、光栅控制器-5、工作平台底座-6、机箱开关-7、机箱-8、支撑架-9、抬机把手-10、电源接口-11、电源开关-12、裁切推动器-13、功能调节按钮-14、刀片机架-15、光栅外壳-201、坑震弹簧-202、红外射孔-203、保护边框-204、二极钛管-205、连接端口-2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其结构包括裁切刀片1、红外光栅器2、侧挡板3、工作平台4、光栅控制器5、工作平台底座6、机箱开关7、机箱8、支撑架9、抬机把手10、电源接口11、电源开关12、裁切推动器13、功能调节按钮14、刀片机架15,所述刀片机架15的后端机械连接于裁切推动器13的前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设有两个以上且安装于侧挡板3的外表面,所述侧挡板3的下端焊接于工作平台4的左右两侧,所述工作平台4的下端装设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上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外表面装设电源开关12,所述电源接口11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后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前端从左至右装设功能调节按钮14与光栅控制器5,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包括光栅外壳201、坑震弹簧202、红外射孔203、保护边框204、二极钛管205、连接端口206,所述连接端口206的左端螺纹连接于光栅外壳201的右端,所述光栅外壳201的左端通过坑震弹簧202与二极钛管205的右端机械连接,所述二极钛管205的右端焊接保护边框204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边框204的中部设有红外射孔203,所述机箱8的前端外表面设有机箱开关7,所述侧挡板3设有两个且焊接于刀片机架15的前端左右两侧,所述抬机把手10设有四个且均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右两端,所述刀片机架15的下端机械连接裁切刀片1的上端,所述机箱8的四端均设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设有四个且两两相互平行,所述光栅外壳201采用ABS塑化材,具有耐磨、隔热的特性。本专利所述的红外光栅器2是主动红外对射的一种,采用多束红外光对射,发射器向接收器以“低频发射、时分检测”方式发出红外光,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确认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且红外光栅是否损坏,再确认无问题后,将可以正常使用本设备,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将设备由电源接口11连接电源,并开启电源开关12,从而开启设备,再将需要加工的才来哦放置在工作平台4上,由功能调节按钮进行裁切作业,并使用红外光栅器2进行材料的精确定位作业,从而使设备更快更好的进行作业。本技术部件裁切刀片1、红外光栅器2、侧挡板3、工作平台4、光栅控制器5、工作平台底座6、机箱开关7、机箱8、支撑架9、抬机把手10、电源接口11、电源开关12、裁切推动器13、功能调节按钮14、刀片机架15、光栅外壳201、坑震弹簧202、红外射孔203、保护边框204、二极钛管205、连接端口206,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裁切模具在进行材料的裁切加工作业时,一些裁切点需要工作人员人为的进行定位在进行裁切工作,工作效率较低,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设备进行材料的裁切作业时,需要进行材料定位时,可进行快速并精准的进行定位,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定位准确性,具体如下所述:所述连接端口206的左端螺纹连接于光栅外壳201的右端,所述光栅外壳201的左端通过坑震弹簧202与二极钛管205的右端机械连接,所述二极钛管205的右端焊接保护边框204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边框204的中部设有红外射孔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其结构包括裁切刀片(1)、红外光栅器(2)、侧挡板(3)、工作平台(4)、光栅控制器(5)、工作平台底座(6)、机箱开关(7)、机箱(8)、支撑架(9)、抬机把手(10)、电源接口(11)、电源开关(12)、裁切推动器(13)、功能调节按钮(14)、刀片机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机架(15)的后端机械连接于裁切推动器(13)的前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设有两个以上且安装于侧挡板(3)的外表面,所述侧挡板(3)的下端焊接于工作平台(4)的左右两侧,所述工作平台(4)的下端装设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上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外表面装设电源开关(12),所述电源接口(11)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后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前端从左至右装设功能调节按钮(14)与光栅控制器(5),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包括光栅外壳(201)、坑震弹簧(202)、红外射孔(203)、保护边框(204)、二极钛管(205)、连接端口(206),所述连接端口(206)的左端螺纹连接于光栅外壳(201)的右端,所述光栅外壳(201)的左端通过坑震弹簧(202)与二极钛管(205)的右端机械连接,所述二极钛管(205)的右端焊接保护边框(204)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边框(204)的中部设有红外射孔(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准定位的裁切模具,其结构包括裁切刀片(1)、红外光栅器(2)、侧挡板(3)、工作平台(4)、光栅控制器(5)、工作平台底座(6)、机箱开关(7)、机箱(8)、支撑架(9)、抬机把手(10)、电源接口(11)、电源开关(12)、裁切推动器(13)、功能调节按钮(14)、刀片机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机架(15)的后端机械连接于裁切推动器(13)的前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设有两个以上且安装于侧挡板(3)的外表面,所述侧挡板(3)的下端焊接于工作平台(4)的左右两侧,所述工作平台(4)的下端装设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上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外表面装设电源开关(12),所述电源接口(11)安装于工作平台底座(6)的左侧后端,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前端从左至右装设功能调节按钮(14)与光栅控制器(5),所述工作平台底座(6)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所述红外光栅器(2)包括光栅外壳(201)、坑震弹簧(202)、红外射孔(203)、保护边框(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怀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