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69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包括侧板Ⅰ和侧板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对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的两个所述过线孔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和两个所述过线孔Ⅱ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合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定位轴套Ⅰ和定位轴套Ⅱ分别通过定位轴台套置在侧板Ⅰ和侧板Ⅱ的通孔内,由原来水平方向上保证四个轴孔的同轴度变为水平方向上保证定位轴套Ⅰ和定位轴套Ⅱ上两个通孔的同轴度,准确保证了轴套通孔与旋转臂侧板上轴孔的同轴度,降低了旋转臂加工难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旋转臂的合格率。

A revolving arm that is easy to locate

The invention is a convenient positioning rotary arm, including side plate I and side plate I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at the side plate I and the side plate II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wo positioning shafts I are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shaft, the side plate I and the two over line holes on the side plate II and the two located axes.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wo positioning shaft bushing II and the two cross hole II are respectively overlapped.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The positioning axle sleeve I and the positioning axle bush II are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side plate I and the side plate II by the positioning shaft sleeve II, and the coaxiality of the four shaft holes in the original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changed into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o ensure the coaxiality of the positioning axle bush I and the two through holes on the positioning axle bush. The coaxiality of the shaft bore and the shaft hole on the rotating arm is guaranteed, which reduces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of the rotating arm, thus ensur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improves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rotary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臂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
技术介绍
旋转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机械零件,旋转臂在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相对的侧板上加工对应的安装孔以及焊接轴套,来实现在与油缸的定位装配,然而,传统的旋转臂在加工时,旋转臂两个侧板上的轴孔分别焊接轴套后,再对轴套进行焊后加工通孔,因轴套上的通孔太小,长度又比较长,因此,无法准确保证旋转臂两个侧板上的轴孔以及两个轴套上的通孔中四个孔的同轴度,轴经常出现穿不上的情况,加工难度大,费时费力,进而影响了旋转臂的质量,降低了旋转臂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包括侧板Ⅰ和侧板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对应平行设置,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左侧上下均设有平行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上均设有过油管孔Ⅰ,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均对称设有过油管孔Ⅱ,所述过油管孔Ⅱ与所述过油管孔Ⅰ均为腰孔,距离上方所述顶板较近的所述过油管孔Ⅱ的一端均设有圆形过线孔Ⅰ,所述过线孔Ⅰ均位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上的所述过线孔Ⅰ与所述过油管孔Ⅱ之间、所述侧板Ⅱ上的所述过线孔Ⅰ与所述过油管孔Ⅱ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的通孔内,所述过油管孔Ⅱ的另一端均设有过线孔Ⅱ,所述过线孔Ⅱ均位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与所述过线孔Ⅱ之间、所述侧板Ⅱ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与所述过线孔Ⅱ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Ⅱ,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的通孔内,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的两个所述过线孔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和两个所述过线孔Ⅱ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合设置。所述侧板Ⅰ和所述侧板Ⅱ上设有若干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过线孔Ⅰ与所述过线孔Ⅱ的半径不同。所述定位轴套Ⅰ的内径为13mm。所述定位轴套Ⅱ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轴套Ⅰ的内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定位轴套Ⅰ和定位轴套Ⅱ分别通过定位轴台套置在侧板Ⅰ和侧板Ⅱ的通孔内,由原来水平方向上保证四个轴孔的同轴度变为水平方向上保证定位轴套Ⅰ和定位轴套Ⅱ上两个通孔的同轴度,准确保证了轴套通孔与旋转臂侧板上轴孔的同轴度,降低了旋转臂加工难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旋转臂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板Ⅰ;2-侧板Ⅱ;3-顶板;4-过油管孔Ⅰ;5-过线孔Ⅰ;6-定位轴套Ⅰ;7-定位轴套Ⅱ;8-过线孔Ⅱ;9-过油管孔Ⅱ;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包括侧板Ⅰ1和侧板Ⅱ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对应平行设置,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左侧上下均设有平行设置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上均设有过油管孔Ⅰ4,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均对称设有过油管孔Ⅱ9,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油管孔Ⅰ4均为腰孔,距离上方所述顶板3较近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一端均设有圆形过线孔Ⅰ5,所述过线孔Ⅰ5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1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所述侧板Ⅱ2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Ⅰ6,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通孔内,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另一端均设有过线孔Ⅱ8,所述过线孔Ⅱ8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1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线孔Ⅱ8之间、所述侧板Ⅱ2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线孔Ⅱ8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Ⅱ7,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通孔内,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的两个所述过线孔Ⅰ5、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和两个所述过线孔Ⅱ8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合设置。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设有若干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线孔Ⅱ8的半径不同。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内径为13mm。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内径。本专利技术加工时,预先加工出定位轴套Ⅰ6和定位轴套Ⅱ7规定的通孔,操作人员将预先加工出的侧板平行对应放置,通过工装轴分别贯穿定位轴套Ⅰ6和定位轴套Ⅱ7,通过定位轴台套置在侧板Ⅰ1和侧板Ⅱ2的通孔内,提高了加工效率,然后将定位轴套Ⅰ6和定位轴套Ⅱ7焊接在侧板Ⅰ1和侧板Ⅱ2上,焊接完成冷却后卸下工装轴即可,由原来水平方向上保证四个轴孔的同轴度变为水平方向上保证定位轴套Ⅰ6和定位轴套Ⅱ7上两个通孔的同轴度,准确保证了轴套通孔与旋转臂侧板上轴孔的同轴度,降低了旋转臂加工难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旋转臂的合格率,无需焊后再对同轴度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包括侧板Ⅰ(1)和侧板Ⅱ(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对应平行设置,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左侧上下均设有平行设置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上均设有过油管孔Ⅰ(4),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均对称设有过油管孔Ⅱ(9),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油管孔Ⅰ(4)均为腰孔,距离上方所述顶板(3)较近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一端均设有圆形过线孔Ⅰ(5),所述过线孔Ⅰ(5)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1)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所述侧板Ⅱ(2)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Ⅰ(6),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通孔内,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另一端均设有过线孔Ⅱ(8),所述过线孔Ⅱ(8)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1)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线孔Ⅱ(8)之间、所述侧板Ⅱ(2)上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线孔Ⅱ(8)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Ⅱ(7),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通孔内,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的两个所述过线孔Ⅰ(5)、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Ⅱ(7)和两个所述过线孔Ⅱ(8)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定位的旋转臂,包括侧板Ⅰ(1)和侧板Ⅱ(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对应平行设置,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左侧上下均设有平行设置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上均设有过油管孔Ⅰ(4),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均对称设有过油管孔Ⅱ(9),所述过油管孔Ⅱ(9)与所述过油管孔Ⅰ(4)均为腰孔,距离上方所述顶板(3)较近的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一端均设有圆形过线孔Ⅰ(5),所述过线孔Ⅰ(5)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并且对应设置,所述侧板Ⅰ(1)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所述侧板Ⅱ(2)上的所述过线孔Ⅰ(5)与所述过油管孔Ⅱ(9)之间均通过通孔对应垂直焊有定位轴套Ⅰ(6),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相对端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内侧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另一端均设有定位轴台,两个所述定位轴套Ⅰ(6)的定位轴台分别套置在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的通孔内,所述过油管孔Ⅱ(9)的另一端均设有过线孔Ⅱ(8),所述过线孔Ⅱ(8)均位于所述侧板Ⅰ(1)和所述侧板Ⅱ(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宝洪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