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氢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20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氮氢混合器,涉及一种对气体进行混合的装置。针对现有氮氢混合管路中的氮气与氢气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氮氢混合器,它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与氢气进口,所述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一个可以使气体具有回转空间的筒体来容纳氮气与氢气,它可以使氮气与氢气充分混合,因此增大了气体的混合能力。在筒体上设置了放气管和法兰封头,在不影响气体混合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方便检修,因此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气体进行混合的装置。
技术介绍
钢铁企业髙附加值产品硅钢的生产用带钢脱炭退火,需使用经加湿到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含水的氮氢混合气。现有技术中的氣气与氢气进行混合 完全是通过管道进行,即将氮气管道与氢气管道同时连接至一根总管道, 如图1所示。该结构存在的不足是,由于管路空间狭窄,因此不能使氮气 与氢气充分混合,所以往往在出口处排出的是未充分混合的氮氢混合气, 从而影响工业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氮氢混合管路中的氮气与氢气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本实用 新型提供一种氮氢混合器,它可以实现氮气与氢气充分混合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氮氢混合器,它包括简体,所述简体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与氢气 进口,所述简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优选,所述简体具有圆柱形空腔,简体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氮气进口与氢气进口设置在简体的正上方,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设置在简体 的端头。或者优选,所述简体具有圆柱形空腔,简体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氮气进口与氢气进口设置在筒体的一个端头,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设置 在筒体的另一个端头。更优选地,圆柱形空腔的直径是氮气或氢气最大进气口直径的3-20倍, 空腔长度与直径比为2-10。更优选地,所述简体的正上方还设置有放气管,与氮氢混合气出口相 对应的简体的另一端头设置有法兰封头。或者,所述简体内空腔是正方体。或者,所述简体内空腔是圆锥体。或者,所述简体内空腔是长方体。本技术设置了一个可以使气体具有回转空间的简体来容纳氮气与 氢气,它可以使氮气与氢气充分混合,因此增大了气体的混合能力。在简体上设置了放气管和法兰封头,可以实现方便检修,因此利于推 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氮氢混合器,它包括简体3,所述简体3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 l与氢气 进口 2,所述简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 4。通过将气体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在简体3的不同位置,从而使氮气与氢气充分接触后排出。参照图2,所述简体3具有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可以使气体更自由 地流动,简体3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氮气进口 1与氢气进口 2设置 在简体3的正上方,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 4设置在简体3的端头。本实施方式要求圆柱形空腔的直径是氮气或氢气最大进气口直径的 3-20倍,空腔长度与直径比为2-10,这样,可以使氮气与氢气具有更充分 的混合空间,从而更好地实现混合。本实施方式所述空腔为圆柱体,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筒体3内空腔还 可以是球体或正方体或圆锥体或长方体,或者其他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的空腔,都可以实现本专利的目的,因此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解决了对氮 氢混合器检修的问题。参照图1,在实施方式一所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增加了以下结 构在所述简体3的正上方设置放气管5,与氮氢混合气出口 4相对应的简 体3的另 一端头设置有法兰封头6。需要检修时,打开放气管5上的阀门,将简体3内的气体排出,然后 打开法兰封头6,即可对简体内部进行检修,操作方便,容易实施。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所述氮气进口与氢气进口在筒体上的固定位置不同于具体 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所述结构同样可以实现本专利目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之处在于,所述简体3仍为圆简形,简体3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不同点在于,参照图3,所述氮气进口 l与氢气进口 2设置 在简体3的一个端头,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 4设置在简体3的另一个端头。通过本实施方式所述结构,使氮气与氢气必须要通过整个简体的长度 才可以排出,增加了气体混合的力度,提高了气体混合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而并非限定 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对本专利所做的非实质性改变,只要是不经过 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得到的,都视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因此都应在本专 利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3),所述筒体(3)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1)与氢气进口(2),所述筒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具有 圆柱形空腔,简体(3)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氮气进口 (l)与氢气进口 (2)设置在简体(3)的正上方,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 (4)设置在简体(3)的端 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的正 上方还设置有放气管(5),与氮氢混合气出口 (4)相对应的筒体(3)的另 一端 头设置有法兰封头(6)。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的正 上方还设置有放气管(5),与氮氢混合气出口 (4)相对应的简体(3)的另一端 头设置有法兰封头(6)。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具有 圆柱形空腔,简体(3)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氮气进口 (l)与氢气进口 (2)设置在简体(3)的 一个端头,所述氮氢混合气出口 (4)设置在简体(3)的 另一个端头。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 内空腔是正方体。7.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 内空腔是圆锥体。8.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体(3)内空腔是长方体。9. 根据权利要求2、 3或5所述的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圆柱形空 腔的直径是氮气或氢气最大进气口直径的3-20倍,空腔长度与直径比为 2—10。专利摘要一种氮氢混合器,涉及一种对气体进行混合的装置。针对现有氮氢混合管路中的氮气与氢气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氮氢混合器,它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与氢气进口,所述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本技术设置了一个可以使气体具有回转空间的筒体来容纳氮气与氢气,它可以使氮气与氢气充分混合,因此增大了气体的混合能力。在筒体上设置了放气管和法兰封头,在不影响气体混合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方便检修,因此利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01F3/00GK201132107SQ200720088619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炳成, 夏朝晖, 汪学军, 田国庆, 蔡令放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氢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3),所述筒体(3)的一侧设有氮气进口(1)与氢气进口(2),所述筒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氮氢混合气出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成田国庆夏朝晖蔡令放汪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